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很多人對蒙古的第一印象就是地廣人稀,風大草長,荒涼但很美,蒙古國面積156萬平方公里,在世界范圍內確實算得上遼闊,但如果蒙古聲明重新回到祖國懷抱,我們要不要接受呢?
天下厚土,盡是寶藏
蒙古除了大之外,還相當“富”,這個富不是說它的經(jīng)濟,而是地下埋藏的足以讓任何人垂涎三尺的寶藏。
蒙古是個典型的礦業(yè)大國,煤炭已探明儲量3000億噸,在全球范圍內都名列前茅,除了煤之外,蒙古還藏了20億噸銅礦!
這些礦產(chǎn)大部分沒怎么開采,就這么硬生生的堆在那兒暴殄天物,蒙古也沒有什么能力全部開采,只能靜靜等待有緣人到來。
現(xiàn)在蒙古還藏了約3400噸黃金,就算是全球都在爭搶的稀土,蒙古一下子就能拿出3000多萬噸,妥妥的排名世界第二,僅次于我國。
稀土對現(xiàn)代化工業(yè)、高科技制造的意義可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再說草原上的牧業(yè)資源,蒙古有超過8000萬頭牲畜,牛羊遍地跑。
雖然它們的牲畜經(jīng)濟模式有點粗放,但稍加引導就能升級成活生生的“金飯碗”。
除了地下埋的、草原跑的,蒙古還夾在我國和俄羅斯中間,戰(zhàn)略地位那叫一個高,假設這塊地盤重新劃入我國,我們的北方戰(zhàn)略壓力瞬間減弱,咱們直接就多了一道屏障,防守任務能輕松不少。
畢竟如果有任何風吹草動,誰都希望防守線距離本國政治中心越遠越好,蒙古就是咱北方的天然“保護罩”。擁有了蒙古幾乎相當于在北京和西伯利亞之間拉起了一道堅固的“安全網(wǎng)”。所以在很多人看來,收回蒙古這波操作是穩(wěn)賺不賠的,這么肥的地盤,說它是“寶藏”一點也不夸張。
更何況當年蒙古就是從我國分裂出去的,我們現(xiàn)在收回這片失落的土地更是符合歷史潮流,那當年的蒙古究竟是為何分裂呢?
數(shù)百年分合史
蒙古分裂還得追溯到清朝那會兒,其實在蒙古“離家出走”之前,這里曾長期是我國版圖的一部分。
想當年蒙古全盛時期是成吉思汗打下來的,整個中原大地也陷入了被異族統(tǒng)治的百年時光,雖然當年漢人的地位在元朝最低,但那也是我們歷史的一部分。
到了明朝之后,蒙古勢力被一點點擠了出去,很快就四分五裂強勢不再,我們也在蒙古地區(qū)設立了相應的行政機構。
到了清朝之后,蒙古名義上的共主是林丹汗,但當時的蒙古早已是一盤散沙。林丹汗年輕氣盛、有理想有抱負,可惜路走得有點偏。
當時他急需資金支持,想依靠明朝力量來“整合蒙古”,想著從明朝那兒領工資,明朝也給了挺優(yōu)厚的待遇,年薪四萬兩白銀是真的挺誘人的。
但林丹汗算錯了一件事,蒙古那些部落首領根本不想跟他干,科爾沁等部落直接跑到了后金陣營,放著林丹汗一人站在風中凌亂。
清朝把事情看得明明白白,對蒙古各部落使用“分而治之”的政策。一方面通過結盟聯(lián)姻攏住一部分蒙古部落,清朝初期大玉兒孝莊皇太后便是科爾沁部的人。另一方面采用盟旗制度把蒙古的各個部落劃成碎片,部落之間只能“偏安一隅”,再也沒了聯(lián)合的可能性。
在這種精巧的治理下,曾經(jīng)縱橫天下的蒙古騎兵被“安排”得服服帖帖,等到皇太極正式加冕之后,干脆就直接將蒙古的統(tǒng)治秩序接管了,這也成了外蒙古與內蒙古走向分裂的起點。
清朝的強勢持續(xù)了沒多久,因為閉關鎖國,我們逐漸喪失了千百年來的先手優(yōu)勢,被西方人在科技和軍事上全面趕超,滿清也逐漸開始崩盤。
外蒙古借著清朝末年的混亂逐步開始獨立出去,他們在俄國人的慫恿下發(fā)表了“獨立宣言”,有模有樣地自己劃了個圈自立門戶。
即使我國在北洋混戰(zhàn)時期曾短暫收復過外蒙古,但最終還是因國內外各種復雜因素讓蒙古脫離了祖國的懷抱,那個時代局勢太動蕩了。
蒙古當?shù)氐耐豕F族在內外因交織下萌生了“脫中入俄”的心思,而且這個心思就像野草一樣瘋狂生長,回來的可能性越來越微乎其微了。
不過時過境遷,現(xiàn)在的我國越來越旺盛,將外蒙古收回祖國懷抱的話題一直在網(wǎng)上熱議,既然外蒙古的礦產(chǎn)資源和地理位置這么重要,我們是不是要讓他收回來呢?
或者說如果外蒙古主向我們申請回歸祖國懷抱,我們要不要同意呢?這個結論還真的不好下,雖然看上去是個大禮包,但真正的內容如何還得細細拆解。
重新加入是該接受還是拒絕?
蒙古的資源確實豐富、地盤也非常重要,但我們還是先別急著流口水。
蒙古是一個空有寶山而不知利用的蠢人,現(xiàn)在的經(jīng)濟情況非常惡劣。
2022年蒙古的GDP只有157億美元,對比內蒙古的3300億美元,差距大得簡直讓人懷疑人生。
蒙古這幾年一直靠挖煤賣資源過日子,經(jīng)濟結構單一得嚇人,一旦國際市場有點風吹草動,他們的經(jīng)濟分分鐘崩盤,現(xiàn)在的蒙古就是躺在床上啃老本的垂垂老朽,經(jīng)濟上完全沒有一點點生機。
所以假如蒙古成了我國的一部分,那就不是檢評那么簡單的事,過去蒙古也試圖搞點經(jīng)濟多元化,可最終依舊是靠天吃飯,賣礦產(chǎn)品換點外匯。
看似光鮮的“金山銀海”實際也不怎么好挖,采礦帶來的生態(tài)災難成了蒙古的大問題,過度的資源開發(fā)加上不合理的放牧,讓蒙古國內一大半土地都成了沙漠,全國有800多個湖泊干涸,2000多條河流斷流。
現(xiàn)在我們北方出現(xiàn)了沙塵天氣,有90%以上的沙源都來自蒙古,要把環(huán)境重新治理好,救回那些草原湖泊,注定了咱們要往里面砸巨資,治理生態(tài)本來就是個燒錢的買賣,誰接手都得做好長期抗戰(zhàn)的準備。
蒙古的民生就是一塌糊涂,雖然只有340萬的人口,但他們一半以上生活的極度貧困,貧富差距大成了蒙古社會的痛點。首都烏蘭巴托乍一看似乎發(fā)展迅猛,高樓拔地而起,年輕人趨之若鶩。
可真要剝開表面一看,住在市郊的那些貧困人口可是盼星星盼月亮地等著國家?guī)退麄兠摾?,這些年疫情沖擊加上全球經(jīng)濟波動,不少牧民因牲畜死亡和市場關閉失去收入來源,他們只能背井離鄉(xiāng)投奔城市去找一點活路。
隨著這種局面愈發(fā)嚴重,國內資源分配不均、民眾的不滿問題也明顯惡化,如果我國真接手蒙古,單解決貧困人口的需求就讓治理難度加大不少。
當然蒙古回歸還是有好處的,資源就是讓人喜歡的優(yōu)勢,蒙古那些富得流油的資源真要到了咱手里,合理開發(fā)可是無數(shù)的機遇。
咱們國家的稀土需求量巨大,目前已經(jīng)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國和進口國,全球競爭這么激烈,未來這關鍵礦產(chǎn)一定會變得更加搶手。
蒙古現(xiàn)有稀土資源排全球第二,這不就是一個超級寶藏擺在眼前嗎?自己家有了這些礦產(chǎn)就不必處處受制于人,未來能源戰(zhàn)中也會是一個巨大的戰(zhàn)略籌碼。
再就是剛才我們說到的戰(zhàn)略價值,如果蒙古重新加入我國,我們的北方戰(zhàn)略縱深可以直接向北推進幾百公里,北方邊疆就瞬間穩(wěn)定下來。
咱們就可以在俄蒙邊境布置防線,徹底解決是在我們北方的威脅問題,大量軍力可以騰出來專注其他戰(zhàn)略方向,再加上如今中俄關系還算緊密,真能讓蒙古變成自家地盤,這個北方鄰居將成為我國戰(zhàn)略布局上的一枚重量級棋子。
不過俄羅斯也看到了蒙古的價值,自然不會輕易將蒙古放回來,雖然蘇聯(lián)已經(jīng)解體,但俄羅斯一直沒放棄對蒙古的興趣,不論從經(jīng)濟援助到外交活動都充滿拉攏的味道。
另一邊西方也沒閑著,幾年來他們通過經(jīng)濟合作、投資開發(fā)逐漸在蒙古構建自己的影響力,各方力量都想著搶占先機,就等著拖慢我國北部戰(zhàn)略布局的腳步。
真讓蒙古回歸我國也未必能圖個清靜,內外都需要處理一堆棘手的國際關系,就是撿了個寶地也得冒著競爭對手隨時來找茬的風險。利弊都在眼前,怎么走棋,就得取決于我國在國際事務中如何平衡戰(zhàn)略利益。
再就是民心走向的問題,經(jīng)濟賬再漂亮,資源再豐富,如果當?shù)乩习傩詹毁I賬,事情依舊很難辦。
蒙古國這些年在文化上高度認同自己獨立的身份,不管是政策導向還是歷史講述,民間那股復古情懷已經(jīng)越來越濃厚了,他們對成吉思汗的推崇隱隱有一股“獨立有理”的情結。
再加上社會結構里有不少牧民靠自由經(jīng)濟過日子,對來自中央的權威少了幾分敬畏,即便是盼著回歸的那些群體,期望也往往和經(jīng)濟支援直接掛鉤,當然不愿看到回來以后讓他們共同擔起國家建設和稅收的重擔。
結尾
雖然許多人對蒙古要回歸這事覺得理所當然,可真要落實到日常生活中,種種沖突是難以避免的。
政策扶持怎么進行,區(qū)域經(jīng)濟如何調配,都決定著兩邊如何緊密融合。
參考資料: 蒙古想“永久中立”,影響中國幾何 上觀新聞 2015-10-18 中國內蒙古的蒙古族,為什么比蒙古國的全國人口還多? 澎湃新聞2023-04-1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