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袄鍪獭薄豆饷魅請蟆穼W術爭鳴(6.30-8.13)系列文章觀點綜述
6月8日,《光明日報》刊發(fā)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仝濤的文章《重大發(fā)現(xiàn)!秦始皇派人去昆侖山采長生不老藥的石刻找到了》,引發(fā)多領域學人廣泛關注與公眾的熱烈討論?!豆饷魅請蟆匪扉_學術爭鳴專版,持續(xù)刊發(fā)相關評論文章。該版圍繞青?!袄鍪獭钡恼?zhèn)螁栴}展開了一系列討論,學者們從文字學、考古學、歷史學、地理學、書法藝術等多角度進行深入探討。討論聚焦刻石的真?zhèn)?、年代、文本?nèi)容及歷史背景等方面。6月30日至8月13日間,《光明日報》學術爭鳴版共刊發(fā)49篇學術文章,其中證真26篇(53%)、證偽14篇(29%)與中立9篇(18%)。
以下是本號對《光明日報》學術爭鳴版6月30日至8月13日間以發(fā)表時間為序的系列文章學術觀點的一句話概括與統(tǒng)計,便于大家檢索。如有表述不當之處,還望大家不吝賜教。
2025/6/30
圖1 秦閻良刻石(劉釗《再論昆侖石刻》配圖)
1.《再論昆侖石刻》- 劉釗
證真:認為石刻文字風格與秦代文字高度吻合,歷日問題可通過“卅七年”修正解釋,并指出石刻內(nèi)容與秦始皇求仙心態(tài)相符。
核心觀點:石刻字體特征符合秦代文字體系,歷日問題可通過新釋讀解決,文本性質與秦代紀事石刻一致。
2.《“廿六年三月己卯”與 <顓頊歷> 不符》 - 曲安京
證偽:指出石刻紀年“廿六年”與秦歷不符,歷日推算存在矛盾,質疑其為秦代遺存。
核心觀點:石刻紀年與《顓頊歷》沖突,歷法問題難以解釋,可能為后世偽造。
3.《從文本看“采藥昆侖”石刻的疑點》- 胡文輝
證偽:認為“采藥”一詞不見于先秦及西漢文獻,文本用語不符合秦代語言習慣。
核心觀點:“采藥”為東漢以后詞匯,石刻文本存在時代錯位,疑為后人偽作。
4.《昆侖石刻應當是古代的石刻》- 韓建業(yè)
證真:從巖畫調查經(jīng)驗判斷,石刻風化痕跡符合古代特征,非現(xiàn)代仿刻。
核心觀點:石刻風化自然,非現(xiàn)代工具所為,傾向于秦代遺存。
文章鏈接:
2025/7/2
圖2 2020年7月,侯光良帶領學生在野外辨認石刻
(侯光良《河源“采藥昆侖”石刻發(fā)現(xiàn)記》配圖)
1.《河源“采藥昆侖”石刻發(fā)現(xiàn)記》- 侯光良
證真:詳述發(fā)現(xiàn)過程,認為石刻文字風格古樸,與秦代篆書接近。
核心觀點:石刻發(fā)現(xiàn)于高海拔荒原,非現(xiàn)代人偽造,初步判斷為古代遺存。
2.《秦“田翳采藥昆侖”石刻的釋文問題》- 張志敏
證真:修正釋文為“廿七年”,認為歷日問題可解,文本內(nèi)容與秦代歷史吻合。
核心觀點:釋文修正后歷日合理,石刻內(nèi)容與秦始皇晚年求仙活動一致。
3.《“昆侖石刻”獻疑》- 劉紹剛
證偽:認為“昆侖刻石”行氣凌亂、字形不協(xié)、“皇”字寫法違秦制,傾向偽作;
核心觀點:從書法、行款、字形等方面提出質疑,與秦代規(guī)范不符。
文章鏈接:
2025/7/4
1.《昆侖河源方向的“昔人所刻篆文”》- 王子今
證真:引用清代文獻記載,證明河源地區(qū)早有篆文石刻傳統(tǒng),非現(xiàn)代偽造。
核心觀點:清代方志記載河源有篆文石刻,支持石刻為古代遺存。
圖3 青海海西州野牛溝巖畫中的馬車圖像 湯惠生攝
(湯惠生《“采藥昆侖”石刻的考古學和文本研究》配圖)
2.《“采藥昆侖”石刻的考古學和文本研究》- 湯惠生
證真:通過巖畫微腐蝕測年法,認為石刻風化痕跡符合古代特征。
核心觀點:石刻石銹色澤古老,微腐蝕測年支持其年代久遠。
3.《地理學視角下的“昆侖石刻”及疑點》- 王乃昂
證偽:指出石刻所在地層與玄武巖不符,氣候條件不利于秦代車馬通行。
核心觀點:石刻巖性與環(huán)境矛盾,“車到此”記載不符合秦代交通能力。
文章鏈接:
2025/7/7
1.《青藏高原田野調查視角下的“昆侖石刻”》- 周行康
證真:通過高原巖畫對比,認為石刻風化特征符合兩千年以上歷史。
核心觀點:石刻刻痕與裂縫關系自然,非現(xiàn)代仿刻。
2.《“昆侖石刻”位置遠超秦的西部邊界》- 李小波
證偽:指出秦代疆域未達黃河源頭,石刻地理位置與歷史不符。
核心觀點:石刻所在區(qū)域超出秦控制范圍,缺乏歷史依據(jù)。
3.《對“昆侖石刻”的一些疑問》- 鮑強
中立:提出石刻藝術性不足,但承認環(huán)境因素可能導致刻工粗糙。
核心觀點:石刻書法風格混雜,需進一步考古驗證。
文章鏈接:
2025/7/9
1.《秦代赴昆侖采藥的可行性分析》- 易華
證真:從神話、醫(yī)藥、交通角度論證秦始皇派人采藥的可能性。
核心觀點:秦代具備探索河源的技術與動機,石刻內(nèi)容可信。
2.《四重證據(jù)法求證昆侖神話歷史》- 葉舒憲
中立:認為石刻真?zhèn)涡杞Y合物證,但“昆侖”地理指向未必為河源。
核心觀點:昆侖神話多元,石刻需更多考古支持。
文章鏈接:
2025/7/11
1.《從書法風格略議“昆侖石刻”》- 丁萬里
中立:認為石刻書法風格混雜,但無法單憑藝術性定偽。
核心觀點:書法分析需結合多學科證據(jù)。
2.《書風與場合:“昆侖石刻”的破綻》- 衣雪峰
證偽:指出石刻章法凌亂,不符合秦代官方刻石規(guī)范。
核心觀點:石刻缺乏秦刻石莊重風格,疑為后人模仿。
文章鏈接:
2025/7/14
圖4 漢魏晉碑刻中刻字刀法示意
(李躍林《用刻字法為“昆侖石刻”斷代》配圖)
1.《用刻字法為“昆侖石刻”斷代》- 李躍林
證真:通過刻痕分析,認為工具與秦代技術一致。
核心觀點:平口刀刻法符合秦代工藝,非后世所能模仿。
2.《讀“昆侖石刻”圖像》- 俞超
中立:指出石刻文字與石面裂痕關系復雜,需進一步研究。
核心觀點:石刻疑點需實地考察驗證。
文章鏈接:
2025/7/16
圖5 青海西寧市彭家寨漢墓出土的木軺車
(郭濤《從交通地理角度看“昆侖石刻”》配圖 )
1.《從交通地理角度看“昆侖石刻”》- 郭濤
證真:論證“羌中道”可能為秦代使者通行路線。
核心觀點:秦代交通能力可支持河源探險,石刻記載可信。
2.《在秦漢視野下凝視扎陵湖石刻》- 葛承雍
證偽:認為石刻更可能為王莽時期遺存,與秦代無關。
核心觀點:石刻字體與內(nèi)容符合新莽時期特征,非秦代產(chǎn)物。
文章鏈接:
2025/7/18
圖6 周宏偉《“昆侖”的含義》 配圖
1.《“昆侖”的含義》- 周宏偉
中立:考證“昆侖”為溝谷地貌,非特指河源。
核心觀點:昆侖地名多元,石刻地理指向需謹慎。
2.《“昆侖”應指西蜀岷山》- 徐學書
證偽:認為古昆侖在岷山,河源石刻與歷史不符。
核心觀點:秦始皇采藥記載指向岷山,河源石刻無依據(jù)。
3.《古昆侖山不止一處》- 武鋒
中立:“昆侖”為通名,多地共享,古昆侖山不止一處。
核心觀點:指出“昆侖”為通名,多地共享,石刻即使為真亦不能唯一化青海昆侖,批評“實證地理”的絕對化。
文章鏈接:
2025/7/21
1.《談談“昆侖石刻”中的“采藥”》- 黃杰
證真:通過文獻證明“采藥”一詞在先秦已有類似表述(如“掘藥”“取藥”),秦代石刻出現(xiàn)“采藥”合理。
核心觀點:從語文學和文獻學角度論證“采藥”符合秦代語言習慣,石刻內(nèi)容無可疑;反駁胡文輝“藥”字晚出說,指出“藥”本義即指植物藥材。
圖7 繪有昆侖山的長沙馬王堆漆棺畫/上海書畫出版社供圖
(劉曉峰《“昆侖石刻”與不死藥》配圖)
2.《“昆侖石刻”與不死藥》- 劉曉峰
證偽:邏輯上質疑采藥隊伍為何在荒涼的扎陵湖刻石,認為缺乏動機;對比徐福東渡的虛構性,推測石刻為后人偽作。
核心觀點:昆侖神話中的不死藥與石刻地理環(huán)境矛盾,團隊行為不合常理。
文章鏈接:
2025/7/23
1.《從秦漢地理觀念演變看“昆侖石刻”》- 董金社
證真:結合鄒衍“大九州”理論和《山海經(jīng)》神話地理觀,論證秦人可能將昆侖視為虛實結合的神山,方士西行采藥符合時代背景。
核心觀點:秦漢地理觀念中昆侖象征意義大于實際位置,石刻反映秦帝國西擴意圖。
圖8 青海瑪多縣星宿海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俞志慧《如是造,如是作》配圖)
2.《如是造,如是作》- 俞志慧
中立:從文字釋讀(如“卅七”非“廿六”)和語法分析認為石刻無明顯作偽痕跡,但質疑其行文格式與秦官方刻石差異較大。
核心觀點:石刻文字符合秦篆規(guī)范,但內(nèi)容簡略,可能為私人記錄。
文章鏈接:
2025/7/25
1.《長生愿望與工匠刻石》- 郭鄭瑞
證真:以漢代銅鏡銘文“采芝草”類比,指出民間工匠用語未必見于正史,“采藥”表述存在合理性;強調考古材料的特殊性。
核心觀點:傳世文獻未載“采藥”不能否定石刻真實性,需結合考古發(fā)現(xiàn)。
2.《“昆侖石刻”的三個疑點》- 李豪
證偽:提出秦代石刻罕見、缺損形態(tài)異常、行文語法不合古漢語習慣(如“以車到此”邏輯矛盾)。
核心觀點:石刻的書寫、保存與秦代制度不符,疑為后人仿作。
圖9 《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書影
(賈星《“昆侖石刻”當非今人偽造》配圖)
3.《“昆侖石刻”當非今人偽造》- 賈星
證真:結合文獻與石刻書風非官方性質以及石刻的現(xiàn)場條件,論證秦代刻石的真實性,并認為石刻為翳返程途中所刻。
核心觀點:結合《史記》未載細節(jié)的合理性、石刻非官方性質及地理邏輯,論證其為秦代遺存。
文章鏈接:
2025/7/28
圖10 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展出的里耶秦簡醫(yī)方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圖11 NHK攝制組出版的《大黃河》書影:通往河源之路
(鶴間和幸《關于始皇帝遣使“采藥昆侖”石刻的發(fā)現(xiàn)》配圖)
1.《關于始皇帝遣使“采藥昆侖”石刻的發(fā)現(xiàn)》- 鶴間和幸
證真:結合里耶秦簡“求藥天下”記載,認為始皇求藥為國家行為;衛(wèi)星影像顯示石刻位置與秦代東西軸線吻合。
核心觀點:石刻與秦簡、地理實證高度契合,支持其真實性。
2.《“昆侖石刻”未必能實證昆侖山所在》- 付邦
證偽:指出先秦“河出昆侖”觀念不固定,石刻無法實證昆侖地理位置;質疑采藥隊伍對扎陵湖的認知。
核心觀點:昆侖為文化符號,石刻地理關聯(lián)性不足。
文章鏈接:
2025/8/1
1.《“昆侖石刻”的讀者是誰?》- 李凱
中立:提出石刻可能是祭祀“告文”,讀者為山川神祇;對比道教“投龍簡”,解釋自稱“臣翳”的合理性。
核心觀點:石刻功能或為宗教儀式,非紀實文字。
圖12 《里耶秦簡》中的九九表口訣木簡
(楊德永《“昆侖石刻”年代新證》配圖)
2.《“昆侖石刻”年代新證》- 楊德永
證真:通過秦簡篆法對比,論證“卅七”釋讀正確;結合蒙恬西征背景,認為采藥昆侖行動是以秦勢力成功滲透到河源地區(qū)為先決條件。
核心觀點:通過石刻文字的篆法特征與刻痕分析“卅七”的釋讀,結合歷史背景分析采藥昆侖的時機選擇。
3.《略談“昆侖石刻”文本語法問題》- 劉偉浠
證真:該石刻語法符合秦漢規(guī)范,不存在語法和句式結構問題。
核心觀點:分析石刻語法符合秦漢規(guī)范,主語重復、句式結構無破綻,反駁“語法不合”的偽作說。
文章鏈接:
2025/8/4
1.《談談“昆侖石刻”真?zhèn)握摖幹小皶L”標準的把握問題》- 白軍鵬
證真:批評以“書風”證偽的主觀性,指出石刻文字風格與秦簡、封泥一致,非拼湊之作。
核心觀點:書法風格差異不能作為偽刻鐵證。
圖13 西安閻良區(qū)關山鎮(zhèn)石川河道所出秦代石刻原石拓片
(馮立《“昆侖石刻”應為秦代刻法與書風》配圖)
2.《“昆侖石刻”應為秦代刻法與書風》- 馮立
證真:分析單刀平鏟刻法符合秦漢摩崖特征,章法自然;對比西安出土秦石刻,風格相似。
核心觀點:刻石技法與秦代工藝吻合。
3.《談“昆侖石刻”涉及書法史的一個常識性問題》- 蔡大禮
證偽:主要基于書法風格的斷代分析,認為石刻書體與秦篆特征不符,實為后世(唐宋以降)的托古之作。
核心觀點:從書法史角度證偽,“昆侖石刻”書體為唐宋“玉箸篆”,非秦代小篆,與秦篆的書寫韻律不符,強調石刻風格與秦代文字規(guī)范存在根本性矛盾。
文章鏈接:
2025/8/6
1.《新見秦五大夫翳刻石初探》- 劉瑞
證真:從石刻性質、文字釋讀(如“方技”非“方士”)、秦與西羌關系論證真實性;建議命名“秦五大夫翳刻石”。
核心觀點:石刻為秦代低級官員記錄,非官方頌德刻石。
圖14 清乾隆四十七年《黃河源圖》局部
( 《從青藏高原古先旅行之例看采藥昆侖時間之可能性》配圖)
2.《從青藏高原古先旅行之例看采藥昆侖時間之可能性》- 侯光良
證真:以清代藏客旅行季節(jié)為例,說明三月高原通行可行;推測采藥隊伍為春季采集藥材。
核心觀點:自然環(huán)境不構成通行障礙。
4.《“昆侖石刻”中“大夫”合文辨正》- 姜生
證真:通過高清圖像分析“大夫”合文,確認其符合秦代文字特征,支持石刻真實性。
核心觀點:對石刻中“大夫”合文進行了充分辯正,從而支持其秦刻石的真實性。
文章鏈接:
2025/8/8
圖15 扎陵湖、鄂陵湖附近地理形勢衛(wèi)星影像圖
( 《從秦與西羌關系看秦使團西至扎陵湖的可能性》配圖)
1.《從秦與西羌關系看秦使團西至扎陵湖的可能性》- 米小強
證真:引用《后漢書·西羌傳》證明秦與羌人互動頻繁,車馬可通過羌中道抵達河源。
核心觀點:秦勢力范圍及交通條件支持使團西行。
2.《黃河源頭的歷次勘察與黃河源區(qū)的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 王社教
證偽:指出1952年、1978年考察未發(fā)現(xiàn)石刻痕跡,質疑其近代才出現(xiàn)。
核心觀點:石刻位置顯眼卻無歷史記載,真實性存疑。
文章鏈接:
2025/8/11
圖16 里耶秦簡中的“求藥天下”及相關醫(yī)藥簡
(謝坤《從里耶秦簡看“采藥昆侖”》配圖)
1.《從里耶秦簡看“采藥昆侖”》- 謝坤
證真:“采藥昆侖”與里耶秦簡透露出的秦代求藥網(wǎng)絡高度契合,文獻與石刻交叉印證。
核心觀點:結合里耶秦簡“求藥天下”記載,認為秦始皇的求藥活動是國家工程,“采藥昆侖”與秦代求藥網(wǎng)絡高度契合,支持石刻真實性。
2.《五大夫翳刻石非新莽時物辨》- 劉瑞
證真:通過文字風格、紀年格式(如“卅七年”)排除新莽說,支持秦代說。
核心觀點:從文字風格、紀年格式、人名考證等角度反駁葛承雍的新莽說,認為石刻應為秦代遺物。
3.《探討“昆侖石刻”與 <史記·秦始皇本紀> 的關聯(lián)》 - 楊博
中立偏證真:石刻內(nèi)容與相關文獻記載存在關聯(lián)性,但需謹慎對待真?zhèn)螁栴}。
核心觀點:分析石刻與《史記》中秦始皇巡行、封禪、求仙記載的關聯(lián),認為內(nèi)容相符,但需謹慎對待真?zhèn)巍?/p>
文章鏈接:
2025/8/13
1.《采藥昆侖的三個補充》-姚磊
證真:以里耶秦簡、《史記》等為據(jù),認為“采藥昆侖”與秦始皇求藥活動一致。
核心觀點:補充“卅七年”時間節(jié)點與始皇晚年心理,結合《趙正書》論證采藥行為符合歷史背景。
2.《“河源昆侖”地理問題之商榷》- 韓昭慶
證偽:指出昆侖地名虛實并存,秦漢河源認知未達扎陵湖,石刻無法實證昆侖地理位置,質疑全文結論。
核心觀點:質疑秦代對昆侖地理的認知范圍,認為石刻地理記載與歷史文獻不符。
文章鏈接:
(聲明:圖1-16源自于《光明日報》公眾號,文章綜述整理:簠齋後生)
《光明日報》學術爭鳴版(公眾號:光明文化記憶)青?!袄鍪獭毕盗形恼聟R總鏈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