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風捉影》于8月16日正式上映,上映首日票房即突破1億,加上此前點映票房,首日票房達1.5億。根據(jù)平臺數(shù)據(jù),首日全天票房在7000萬左右,這高開勢頭,是成龍近幾年表現(xiàn)最好的電影。而本周開始,該片已連續(xù)兩天拿下日冠軍,超過 《浪浪山小妖怪》《南京照相館》,可謂高開高走。
隨著《捕風捉影》的票房逐漸攀升,其日冠的地位也在不斷鞏固,今日以22.5%的排片占比收獲27.3%的票房占比,未來可能獲得更多排片,票房也有望持續(xù)推高。
截至目前,上映5天,《捕風捉影》累計票房已突破3億,雙平臺AI預(yù)測其最終票房將超過10億。
填補暑期檔犯罪類型片空白
在2025年暑期檔,面對《南京照相館》和《浪浪山小妖怪》兩部以歷史敘事與國風動畫為主的影片,《捕風捉影》如同黑馬般迅速崛起,以硬核動作犯罪類型片填補了市場空白。
近幾年,電影市場上少有純動作片,實際上動作片一直是最賣座的類型。從觀眾對《捕風捉影》的評價不難看出,影片給現(xiàn)今所有動作片起到了榜樣作用:減少文戲比重,更好的為打戲做鋪墊。再加上影片對于暴力血腥片段的直觀宣泄,不少觀眾評價“影片爽就完了”。
該片翻拍自2007年的香港電影《跟蹤》(“Eye in the Sky”,2007)。兩部影片有著相似的故事主干。原作由銀河映像出品,導(dǎo)演和編劇均為游乃海?!恫讹L捉影》更暗合原作英文名“Eye in the Sky”,其加入許多原版電影中不會出現(xiàn)的內(nèi)容——時下最新主題的探討,在高科技的當下,“天網(wǎng)”已經(jīng)存在,影片還探討了AI風險以及技術(shù)倫理。
把一部作者電影改成動作大片,是一次有力的嘗試?!恫讹L追影》的創(chuàng)作路徑簡單明了,用有話題性的技術(shù)議題和成熟的動作戲套路重新包裝《跟蹤》已扎實的劇本。不是對原片的簡單復(fù)刻,而是有取舍的進行改編,讓影片更適合當下的市場和大部分的觀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部純中國內(nèi)地出品的電影,盡管改編自香港電影,但除了部分主要演員以及監(jiān)制和造型設(shè)計外,幾乎均為大陸團隊。
《捕風捉影》通過“跟蹤與反跟蹤”的精密博弈,結(jié)合71歲成龍的實戰(zhàn)派打斗與67歲梁家輝的暗黑梟雄氣質(zhì),呈現(xiàn)出“140歲高能碰撞”的獨特觀影體驗。這種融合不僅喚起了觀眾對港片黃金時代的懷念,更精準擊中了現(xiàn)代觀眾對純粹類型片的情感需求。成龍的打斗場面一如既往地精彩,令人目不暇接,而梁家輝則將角色的復(fù)雜性演繹得淋漓盡致,二者的默契配合為影片增添了不少看點。
從出品公司來看,《捕風捉影》的陣容頗為強大,主要出品方包括愛奇藝、淘票票、海潤影業(yè)、東方晨翔、華人影業(yè)、北京新影聯(lián)等,然而卻沒有明顯的A股上市公司作為出品方,這或許為影片的市場熱度和資本市場的承接帶來了挑戰(zhàn)。
根據(jù)國家電影局統(tǒng)計,2024年暑期檔全國電影票房為116.43億元,而2025年截至目前暑期檔累計票房已突破103億。按照趨勢顯示,有望超越去年,迎來市場新爆發(f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