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持續(xù)提升,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開始選擇出境旅游,全球各地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
不過,個別國家對中國游客明顯存在偏見,某些地方的排斥情緒幾乎溢于言表,但這并未削弱中國游客的出行熱情。
韓國
疫情后,韓國對中國游客的“歡迎”態(tài)度顯得格外空洞。
先是暫停簽發(fā)短期簽證,隨后又在入境時要求佩戴特定的“黃色胸牌”,而其他國家游客則無此限制。
在機場,工作人員一旦發(fā)現(xiàn)黃牌,就會將相關人員引導至專門區(qū)域進行自費核酸檢測,檢測費用高達8萬韓元,約合人民幣434元。
要知道,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成效顯著,韓國此舉顯然是在刻意針對中國游客,歧視意味明顯,而類似的歧視行為遠不止這些。
在首爾明洞的部分商鋪門前,赫然張貼著“不向中國顧客銷售商品”的告示。
即便允許中國游客進入的商店,也常常會用醒目的中文寫著“禁止插隊”,英文提示則小得幾乎難以辨認,明顯是在影射中國游客。
作為韓國熱門旅游目的地的濟州島,宰客現(xiàn)象尤為突出。
調查顯示,在100個韓國游套餐中,有85個存在強制消費問題,若游客拒絕購買,可能面臨“鎖門、堵人”等極端手段。
更令人憤慨的是,一些餐館專門使用變質食材接待中國游客,理由居然是“他們吃不出來”。
鄰國日本對中國游客的態(tài)度同樣令人失望。
日本
曾經,日本旅游對中國游客具有極大吸引力。
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赴日中國游客人數(shù)高達959萬人次,占當年日本所有外國游客數(shù)量的30%。
在旅游消費方面,中國大陸游客人均支出達33.8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6831元),僅次于英國游客,排名全球第二。
然而,近年來日本的一些行為嚴重打擊了中國游客的赴日熱情。
2025年,日本媒體曾散布“中國游客盜取金閣寺金箔”的謠言。
事后證實這純屬捏造——金閣寺管理方明確表示,貼金建筑屬于禁區(qū),設有全天候監(jiān)控,不可能發(fā)生盜竊。
但負面影響已經造成,日本網民紛紛呼吁“制定排華政策”。
在日本街頭,針對中國游客的“中文限定”警示牌隨處可見:“請勿亂扔垃圾”、“請不要隨地如廁”、“請勿隨意觸摸”。
這些提示僅有中文版本,仿佛在暗示只有中國游客才會做出不文明行為。
更過分的是,大阪一家燒烤店公然張貼“謝絕粗魯?shù)闹袊巳雰取钡臉苏Z;東京有中餐館以“防范中國病毒”為由拒絕接待中國顧客。
除了日韓兩國,越南對中國游客的態(tài)度也不友善。
越南
越南對中國游客的敵意表現(xiàn)為赤裸裸的經濟剝削。
從踏上越南土地的那一刻起,中國游客就陷入精心設計的“小費陷阱”——而這所謂的“小費”實則是政府人員的公開索賄。
在芽莊機場,越南邊檢人員會用中文直接對中國游客喊“10元、10元”。
若拒絕支付,輕則被百般刁難——護照反復查驗,指紋多次按壓;重則可能遭遇暴力。
有中國女性游客因拒付小費,護照被當場撕毀,還有游客被電擊棒威脅。
最令人震驚的是,曾有中國游客被關進小黑屋遭掌摑,其母親被迫站在玻璃窗前目睹全過程。
走出機場后,各種陷阱更是層出不窮。
出租車司機專挑中國游客繞路收費;景點對中國游客收取比本地人高出十倍的門票;餐廳還“貼心”地準備了兩套菜單,一套給本地人,一套專為中國游客定制。
在下龍灣,一條普通魚類對中國游客標價高達640元人民幣,還冠以“特色海鮮”的名號。
作為反華先鋒,美國對中國游客的歧視更是系統(tǒng)性的。
美國
在簽證環(huán)節(jié),中國申請人就受到區(qū)別對待——需提供社交賬號,審查格外嚴格,入境時也常被無故扣留盤問。
美國還對中國留學生設置了重重障礙。
自2018年起,美國政府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對部分中國留學生實施嚴格簽證審查,延長審批時間,甚至直接拒簽。
例如,學習理工科、尤其是涉及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敏感領域的學生,簽證被拒率顯著上升。
更過分的是,一些中國留學生還被無端拘押遣返。
2020年,多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機場被執(zhí)法人員以各種莫須有的理由扣押,并被遣返回國。
有人僅僅因為手機里存有與學術研究相關的資料,就被美方指控為“竊取美國技術”。
即使不是留學生,普通中國游客在美國也常遭遇不同程度的歧視。
走在一些美國街頭,時不時就能聽到針對華人的侮辱性語言。曾有華裔老人在唐人街散步時,僅僅因為是華人就被當?shù)乇0脖┝︱屩稹?/p>
雖然旅游時不太可能卷入槍擊案,但中國游客常常遭遇隱性種族歧視:一些人看到黃皮膚就做出歧視性手勢,或故意使用侮辱性語言挑釁。
疫情期間這種歧視進一步加劇,美國部分政客甚至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
即便是在加拿大這個華人聚居地,中國游客也沒能獲得應有的尊重。
加拿大
19世紀,華人勞工參與修建了加拿大太平洋鐵路,但在工程完成后卻遭到排斥。
1885年,加拿大政府通過《華人入境條例》征收高額“人頭稅”,1923年更徹底禁止華人入境。
此后,無端扣押孟晚舟事件再次引發(fā)關注,加拿大政府聲稱這是“應美方要求”,在長達三年的非法扣押期間,孟晚舟遭受諸多不公待遇,而加拿大法院對此置若罔聞。
2024年,加拿大變本加厲,以所謂“人權問題”為借口,制裁8名中方人員;同年12月,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100%的附加稅,并對鋼鐵、鋁產品加征25%關稅。
面對質疑,加拿大官方居然聲稱這是“應對中國經濟壓力的必要手段”。
此外,在溫哥華唐人街,中國老年人晨練時會被保安暴力驅趕;公園里甚至出現(xiàn)“僅限中文使用者禁入”的標識。
一些景點專門為中文游客制定“特別條款”,列出多達8項禁止行為。
疫情期間,加拿大也有人將疫情責任推給中國人,街頭不時出現(xiàn)針對華人的種族辱罵,有些中國游客在路上無緣無故被罵。
2020年5月,溫哥華唐人街千禧門前的石獅子被人用紅色油漆惡意涂寫"COVID-19"、"CHINA"和"GOOF(傻瓜)"等侮辱性詞匯。
當?shù)鼐綌?shù)據(jù)顯示,疫情期間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激增,2020年前五個月就處理了20起反亞裔仇恨案件,而2019年全年僅12起。
結尾
韓國國際旅游收入的60%依賴中國游客;日本若沒有中國游客支撐,旅游業(yè)將“徹底陷入低迷”;加拿大與美國的高端旅游業(yè)也高度依賴中國游客的消費能力。
既然如此,我們?yōu)楹我ㄥX去忍受羞辱?
中國地域遼闊,從雪域高原到熱帶雨林,什么樣的美景找不到?
與其在國外遭受歧視,不如深入探索祖國的壯麗山河。
當然,如果一定要出國,世界上仍有許多對中國游客真誠友好的國家。
巴基斯坦對華好感度連續(xù)10年超過90%;塞爾維亞是歐洲唯一對華免簽的國家;俄羅斯、柬埔寨、白俄羅斯等地也隨處可見歡迎中國游客的標語。
旅行的意義在于拓寬視野、放松心情,而不是去承受歧視與羞辱。
你是否曾到訪過這些國家?是否遭遇過不公平對待?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經歷與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