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一項聯合調查揭開了以色列在加沙戰(zhàn)爭中的數據迷霧。
《衛(wèi)報》、以巴出版物《+972》雜志與希伯來語媒體《本地呼叫》通過機密數據庫發(fā)現,以色列政治與軍事領導層兩年來在戰(zhàn)爭傷亡數據上存在嚴重誤導。
其公開宣稱的哈馬斯及巴勒斯坦伊斯蘭圣戰(zhàn)組織武裝分子死亡人數,竟是情報數據庫實際記錄的兩倍多。
以色列軍事情報數據庫顯示,截至2025年5月,哈馬斯和巴勒斯坦伊斯蘭圣戰(zhàn)組織戰(zhàn)士登記姓名達47653人,其中僅8900人被標記為已死亡或可能已死亡,不足總數的五分之一。
但同期以色列政界與軍方公開公布的死亡人數卻高達17000至20000人。
多名情報部門消息人士證實,負責審查傷亡數據的情報小組承認數據庫可能“稍微”低估總數,但明確指出公開數字“不準確”。
以色列議會外交和國防委員會2024年4月審查也發(fā)現,軍方刻意夸大武裝分子傷亡,目的是讓“平民與武裝分子死亡比例看似達到2:1”,這與數據庫揭示的真相形成鮮明對比。
戰(zhàn)爭伊始,以色列精英情報部隊8200前任負責人尤西?薩利爾推出“戰(zhàn)爭儀表盤”,以數據圖形式每日更新武裝分子傷亡人數。一位下屬直言:“我們有漂亮的交互式儀表盤,卻不理解戰(zhàn)爭的目標。把數據扁平化成數字,令人沮喪?!?/strong>
消息人士透露,薩利爾等高級指揮官將擊斃武裝分子本身視為目標,從未討論哈馬斯垮臺后加沙的治理方案,也未規(guī)劃如何通過軍事行動實現政治讓步。
這種“數字崇拜”被西方高級軍事消息人士批評為“戰(zhàn)術不健全且適得其反”:“他們衡量了錯誤的統(tǒng)計數據,永遠不可能殺死所有與哈馬斯有關的人,勝利的定義究竟是什么?”
加沙戰(zhàn)爭的人道代價觸目驚心。對比以色列軍事數據庫與加沙衛(wèi)生部名單可見,每殺害1名武裝分子,就有5名平民喪生。
而實際情況可能更嚴重——加沙衛(wèi)生部名單未計入廢墟下的數千遇難者,國際同行評審研究證實實際死亡人數遠高于官方統(tǒng)計。
學者、律師與人權組織指出,這種大規(guī)模平民傷亡是以色列在加沙實施種族滅絕的關鍵證據。以色列甚至將不參與戰(zhàn)斗、受國際法保護的平民定義為武裝分子并列為攻擊目標,進一步加劇了人道危機。
如今加沙戰(zhàn)前十分之一人口傷亡,多數地區(qū)被夷為平地,幸存者被趕到僅占加沙20%的區(qū)域,陷入饑餓與絕望。
盡管內塔尼亞胡宣稱戰(zhàn)爭目標是“摧毀哈馬斯”,但該組織2023年10月7日襲擊的策劃領導層已基本覆滅,其當前軍事能力大幅削弱。
火箭彈數量稀少,武裝人員難以接近邊界圍欄,專家認為其“至少未來一二十年內無法威脅以色列生存”。
以色列仍計劃發(fā)動新一輪地面攻勢。西方軍方消息人士直言:“這是又一次失敗的賭博,只會重復同樣的結果,毫無軍事意義?!?/strong>
更嚴峻的是,戰(zhàn)爭催生了新的惡性循環(huán):美國情報估計哈馬斯已招募15000名新成員,約為以色列殺害人數的兩倍;而“種族滅絕式的暴力正為其提供無限招募渠道”。
面對這一局面,以色列國內爭議漸起。退役將軍伊扎克?布里克批評對死亡人數的過度關注催生謊言,稱其為“國家歷史上最嚴重的虛張聲勢之一”。
當媒體就數據爭議詢問軍方時,其僅模糊回應“文章數據不正確”,未作具體解釋。
這場以“數字勝利”為迷思的戰(zhàn)爭,暴露的不僅是數據造假,更是長期戰(zhàn)略的缺失。在加沙的廢墟之上,若不找到政治解決方案,單純依賴軍事數字的增長,只會讓仇恨與暴力無限循環(huá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