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犀角雕刻藝術達到高峰,犀角杯被視為珍寶,只有有權有財?shù)娜瞬拍芟碛?。早?005年的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上,一只明代犀角酒杯已經(jīng)突破千萬元大關。
后來各種宮廷犀角只要能上拍,幾乎都是高價,然而曾經(jīng)中國是擁有很多犀角制品的。
在解放初期,僅北京一地就存有上噸犀角和235件明清犀角雕,但大多被送進藥廠碾碎制藥了。這不是個別現(xiàn)象,而是社會大環(huán)境下的必然結果。
犀角除了藝術價值,還一直被認為具有藥用價值。傳統(tǒng)中醫(yī)將犀角與鹿茸、麝香、羚羊角并稱為中國四大動物名藥,認為其功能為清熱解毒、定驚止血。
近百十年來,中國由于戰(zhàn)爭、文G等種種原因,犀角雕除了被極少數(shù)人當成藝術品,大部分用處都只作藥用!
當時,不少藏有明清犀角雕者,有門路的都通過各種途徑流出海外,沒有流出的則由于對犀角雕藝術無人問津,只得將其作為犀角原料賣出。
在這種環(huán)境下,犀角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讓位于對健康的需求,大量犀角雕刻藝術品,就這樣被浪費了。
然而隨著科學發(fā)展,現(xiàn)代醫(yī)學對犀角的藥用價值并不認同。研究表明,犀角屬角質(zhì)類,為毛發(fā)類物質(zhì)的衍生物,幾乎無法為人體吸收,故實際藥用價值不高,藥用范圍狹窄。
犀角的珍貴,更多是由于珍稀而帶給擁有者的滿足感。與藥性相比,這種心理上的滿足感可能更為重要。
犀角在古代中國極為珍貴,與夜光璧、明月珠相提并論。戰(zhàn)國時期,楚王為交好秦王,特派遣使者帶去的禮物中就有犀牛角。
明清時期,犀角雕刻工藝達到藝術高峰。明末清初,江南成為全國雕鏤犀角藝術品的集中地區(qū),蘇州的鮑天成和無錫的尤通,他們的作品被譽為“吳中絕技”和“尤犀杯”。
中國原本有三種犀牛:大獨角犀(印度犀)、小獨角犀(爪哇犀)和雙角犀(蘇門犀)。但由于犀角的珍貴,遭到了大量捕殺。
到了清朝,南方各省官員為了私有化犀牛角資源,禁止民間捕獵,只允許官方獵殺。官兵們狂殺濫捕,打死犀牛后當場鋸下犀角,多數(shù)進貢給上司和皇上,作為升官發(fā)財?shù)匿伮肥?/p>
如此瘋狂捕殺下,到20世紀初,犀牛在中國已經(jīng)所剩無幾。公元1916年,最后一頭雙角犀被捕殺。
1920年,最后一頭大獨角犀被捕殺。1922年,最后一頭小獨角犀被捕殺。
犀角十分嬌貴,不易存放,蟲蛀爆裂等情況時常產(chǎn)生。經(jīng)過幾百年,完整的犀角本來就不多,精美的更少。中國出土文物成千上萬種,唯獨沒有出土犀角制品,基本都是明清傳世的。
如今,犀牛被列入聯(lián)合國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之中,犀角制品已被各國海關禁止出入。今天的人們已不可能重拾犀雕藝術,犀角雕刻作為中國古代藝術品中的一朵奇葩已成絕響。
那些被碾碎的犀角藝術品,不僅是物質(zhì)的損失,更是一種文化記憶的消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