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平平無奇的初夏午后,你坐在教室里上著下午第一堂數(shù)學課,炎熱潮濕的空氣與老師夢囈般的話語讓你躁動不安,你多么希望自己能立刻從沉悶的課堂消失,去擁抱外面世界的綠樹和蟬鳴。
你開始浮想聯(lián)翩,想起曾經(jīng)在科幻故事中看到的“量子隧穿”效應——如果這個理論是真的,那我能不能像故事所描述的那樣,擁有穿墻而過,逃出教室的能力呢?
來源:即夢AI
PART.01
經(jīng)典世界的“鐵律”:能量之壘
在討論真正的量子力學“穿墻術”之前,我們首先要定義一下“墻”是什么。
什么?你說的墻不是一個用磚或鋼筋混凝土建造的,用于隔開建筑物空間的,垂直于地面的物體?當然,這可以說是其中最貼近生活的一種,但物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我們要從更普遍更概括的原理出發(fā),討論“墻”的物理學模型——勢壘。
朱自清的《背影》生動地描述了一個在經(jīng)典世界里人登上勢壘的例子。 來源:百度百科
就像你需要付出很大的力氣,才可能翻過一堵墻一樣,你可以把勢壘想象成一些需要擁有更多能量才能通過的區(qū)域。如果我們把過路所需的能量畫成示意圖,那么,一個勢壘就好像一個凸起的小山坡,在宏觀世界里,當你開著小車試圖翻過一座山坡,如果你的車動力不足夠讓你登上山頂,你就永遠沒有可能到達山的對面去。
經(jīng)典力學中粒子翻越勢壘示意圖 來源:byjus
PART.02
微觀世界的新規(guī)則:萬物皆是波
但是,量子力學告訴我們,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的一個最大差別就是,在微觀世界中,每一個組成物質(zhì)的粒子,同時也具有波的性質(zhì)。就是這波的性質(zhì),為粒子打開了穿越“能量墻壁”的大門。想要理解粒子“穿墻而過”的秘訣,首先要理解粒子的波動性到底是什么意思。
對于一個宏觀物體,比如你自己,我們可以確定地知道它的位置:如果我確定你在教室里,那么你就有100%的概率出現(xiàn)在教室里,而不會出現(xiàn)在教室外面。
但微觀粒子不是這樣,我們不能通過理論預測出它在哪里,只能計算出它的波函數(shù)——它像水波紋一樣彌漫在空間里,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表示著一個粒子在空間的各個位置出現(xiàn)的概率。在波紋比較高的地方,它就有更大的可能出現(xiàn),而在幾乎沒什么起伏的地方,出現(xiàn)的可能就少了。
簡單描述一個波函數(shù)的形狀與粒子出現(xiàn)概率的關系。注意:概率只和波起伏的幅度有關,但和波是往上還是往下起伏無關。 來源:science4all.org
這是我們通過理論能夠預測出的所有信息,但至于粒子到底在哪里,要在真正觀察到的那一刻才能確定。就好像我只能計算出你有60%的可能在教室里,40%的可能在教室外面,但只有當我親眼見到你的那一刻,才能確定現(xiàn)在的你,到底是在教室里面還是外面。在此之前,這60%和40%的概率組合,就是我所能知道的關于你位置的全部!
與此相似,粒子的波函數(shù),就包含了這個粒子在被觀測前,其位置的全部概率信息。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說,在微觀世界,粒子也是波。
PART.03
當“概率波”遇上“能量壘”
所以,微觀世界所有粒子的運動都應該用波傳播的方式來表示,與我們習慣的描述光的方法類似。“一個粒子撞到勢壘”這樣的事件,如果要做一個生活化的類比,比起一個人撞到一面墻,反而更像是一束光照到了一面半透明玻璃鏡:
光線射向玻璃,一部分被反射回去,一部分穿過了。 來源:physics.stackexchange.com
只是在量子力學里,光波換成了粒子的波函數(shù),玻璃的性質(zhì)換成了勢壘的形狀和大小,而需要用到的公式,從關于光學的公式變成了量子力學中的薛定諤方程。但我們會得到相似的結(jié)果:一部分的波被反射回來,另一部分的波穿透過去,反射和透過的比例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條件計算出來。
一個粒子的波函數(shù)遇到勢壘之后,一部分穿過,一部分被反射了。
來源:quantamagazine
因為有波函數(shù)存在的地方,粒子都有概率出現(xiàn),所以,一旦一個粒子的波函數(shù)穿過了勢壘,就意味著有一定的可能性,我們會在勢壘的另一邊找到它。雖然這不是一定會發(fā)生的,我們也不能計算出一個特定的粒子到底出現(xiàn)在哪里,但當粒子的總數(shù)足夠多,總有一些會出現(xiàn)在對面。
如果我們把它放回宏觀世界的那個比喻,這些出現(xiàn)在勢壘對面的粒子,就像你開著的小車,但這次根本不需要足夠越過小山坡的能量,就能出現(xiàn)在山坡的對面,好像是從隧道里鉆過去似的。所以,“隧穿”這個名字,真是生動形象啊。
量子力學中粒子穿過勢壘示意圖 來源:byjus
PART.04
從太陽到手機:“穿墻術”無處不在
看到這里,你可能還是會覺得,粒子“穿墻”只是一個在理論上玩弄的小把戲。但其實,它一刻不停地發(fā)生在我們的生活里,如果沒有它,我們現(xiàn)在所見的這一切都不會發(fā)生!
從大的方面來說,天上的恒星,比如太陽,都要依賴量子隧穿,才能通過核聚變的方式給自己提供能量。
在經(jīng)典情況下,兩個核子想要遇到對方,需要“翻過”極高的能量勢壘,即使讓宇宙存在的所有核子擠在一起,都沒有辦法達到太陽中心熱核反應的要求。但是實際上,核子卻可以“穿過”勢壘,與對方相遇,這大大地降低了核聚變反應所需要的起始能量,才有了太陽給我們帶來熱和光明。
太陽的結(jié)構(gòu)。核心區(qū)域就是發(fā)生核聚變的地方。 來源:維基百科
而從小的方面來說,現(xiàn)在你的手機里,就有許許多多的電子,正在依靠量子隧穿效應,在你的閃存芯片里為你寫入用戶數(shù)據(jù)。
閃存芯片里有無數(shù)個微小的“房間”(浮柵晶體管),通過精確控制電壓,讓電子“隧穿”過一層極薄的絕緣體,被關進或放出這些“房間”。“房間”里有電子代表0,沒有電子代表1,無數(shù)個0和1就組成了你的照片、視頻等各種數(shù)據(jù)。它相比于傳統(tǒng)的磁盤存儲設備,更輕便,更快速,才能讓你薄薄的智能手機也能存下這么多軟件、照片和視頻。
手機閃存芯片 來源:百度百科
PART.05
那么,我能穿墻嗎?
讓我們回到那個最初的問題:既然我也是由很多個微觀粒子組成的,如果組成我的微觀粒子同時通過量子隧穿效應穿過了一堵墻,那我是不是就可以穿墻而過了呢?
很可惜,雖然這在理論上不是明確禁止的,但是,組成你我和墻的微觀粒子都實在太多了。而且,你永遠無法主動控制一個粒子到底是穿過勢壘,還是被反射回去,這一切都只能交給概率來完成。所以,如果你要等待一個組成你的全部粒子都恰好穿過了墻的時機,你需要的時長將遠遠大于宇宙的年齡!這對于實際生活來說,和不可能沒有什么區(qū)別。
所以,當你在路上走累了,你依然可以大膽地靠著墻休息,不用擔心有什么神秘的力量會讓你突然穿過去,摔到對面的地上。不過,這也意味著,利用“穿墻術”逃學只是個幻想。但是,理解它背后的科學,卻能為你打開一扇通往宇宙深層奧秘的大門。這扇門的鑰匙,恰恰需要用數(shù)學和物理的知識來鍛造??磥?,這堂課還是很有必要聽下去的!
參考資料
Griffiths, D. J., & Schroeter, D. F. (2018).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Mechanics (3rd 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quantum-tunnel-shows-particles-can-break-the-speed-of-light-20201020/
來源:蝌蚪五線譜
編輯:未
轉(zhuǎn)載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場
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