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腹有詩書氣自華”到“人間有味是清歡”,嚴苛教育與快樂教育怎樣在東坡父子身上共生?當孩子的想象力空間受限于標準化考試時,黃州雪堂、儋州椰林里的灑脫教學,能否為當代人“解鎖”?
今年適逢北宋文豪蘇軾誕生988周年,日前在上海書城舉行的上?!笆忻褡x書匯”第五期活動中,上海開放大學等專家學者與現(xiàn)場觀眾跨越千年,從蘇東坡的家庭故事中探尋當代家庭教育“反內(nèi)卷”的智慧。
“市民讀書匯”現(xiàn)場。
原生家庭:豁達人格“源頭活水”
“提到蘇東坡,我們常想起‘大江東去’的豪邁、‘但愿人長久’的溫情、‘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卻少有人追問:這份穿越千年的魅力,究竟源于怎樣的童年滋養(yǎng)?”活動開篇,作為主持人的上海開大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伊曉婷,將話題引向蘇東坡的原生家庭。
作為深耕蘇軾研究的傳記作家,復旦大學文學博士、中國蘇軾研究會理事崔銘著有《蘇軾傳》等經(jīng)典作品?!?strong>蘇軾父親蘇洵從來不以‘高壓父權(quán)’的角色陪伴子女——他常與蘇軾、蘇轍談古論今,帶他們游學四方,拜訪名士張方平,讓孩子在‘努力可改變?nèi)松男拍钪薪⒉┳R、智慧和自信?!彼Y(jié)合自身著作與史料,率先拆解蘇家的家庭特質(zhì):“母親程氏更以《范滂傳》啟蒙,當少年蘇軾立志‘愿為范滂’時,她未加阻攔,反而肯定其浩然正氣,這份包容與引導,奠定了蘇軾一生的濟世情懷。”
崔銘解析蘇家的家庭特質(zhì)。
此外,蘇家更有對孩子了解、信任、尊重、欣賞的傳統(tǒng)。崔銘提到,蘇東坡的祖父蘇序?qū)ζ涓赣H蘇洵的大器晚成從不催促?!岸侏毑幌矊W,年已壯猶又不知書,職方君縱而不問……”蘇東坡也一直喜歡夸獎自己的子侄,將孩子們的詩作和自己贊譽的詩“寄諸子侄”。這種多元包容、尊重個性的和諧之家,為孩子們營造了良好的家庭成長氛圍,這也是當代家庭可借鑒的核心。
楊敏認為,蘇軾成年后對子女的教育更顯智慧:他從不苛求子女功名,反而以詩句夸贊長子蘇邁“肝肺如鐵石”、幼子蘇過“文益奇”,甚至在海外孤寂時,因蘇過一篇詩文便“數(shù)日喜,寢食有味”,這份“鼓勵式教育”讓孩子在接納中成長。
崔銘通過蘇洵的《名二子說》探討蘇家教育密碼。
童年“安全感”:無懼日后三次流放
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著有《家庭美學》等專著的上海開放大學教授楊敏,從“幸福童年三重底色”的角度進一步補充:蘇軾的童年有三重關鍵支撐——
“一是家庭氣象的溫度——父母雙重陪伴、兄弟蘇轍互為砥礪,讓他從小獲得充足的情感安全感;二是讀書之樂的流動——父子三人同讀同論,將讀書從‘求功名的工具’變?yōu)椤宰愕臉啡ぁ蝗?strong>詩意安詳?shù)姆諊?/strong>——‘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的環(huán)境,讓物質(zhì)與精神雙重富足,為他后來應對人生坎坷埋下‘心理壓艙石’?!睏蠲艚Y(jié)合自身家庭教育研究認為,蘇軾童年的“安全感”,正是他日后歷經(jīng)黃州、惠州、儋州三次流放,仍能豁達自處的重要根源。
楊敏教授講述蘇軾幸福童年的三重關鍵支撐。
有讀者提出,蘇東坡的原生家庭是幸福的,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這么幸運。如果沒有來自完美的原生家庭,應該如何自洽?對此,楊敏教授以“寒門貴子”龐眾望的事跡為例提出,每個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有能力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個體的生命歸根結(jié)底是自己的。一個智慧的人,應該能夠突破原生家庭的限制,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伊曉婷補充,我們學習蘇東坡,像他一樣豁達地面對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積極地去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命狀態(tài)。
“公元924年終年前,蘇軾以‘一蓑煙雨任平生’概括一生;今天,我們從他的家庭故事中讀懂:最好的教育,不是培養(yǎng)‘完美的孩子’,而是讓孩子擁有‘穿越風雨的能力’。”
現(xiàn)場觀眾踴躍提問并參與互動。
拒絕內(nèi)卷:蘇家教育反觀當代
望子成龍和望女成鳳是很多家長的心愿。而教育“內(nèi)卷”的核心,是家長與孩子都陷入“短期功利”的焦慮。蘇東坡的人生與教育故事,恰恰提供了“破局”的思路。楊敏結(jié)合對當下家庭教育的研究,提出“三大拒絕內(nèi)卷路徑”——
“一是用愛營造家庭的良性生態(tài)——讓孩子在‘可預期的溫柔與激勵’中長出膽識,而非在‘忽冷忽熱的焦慮’中迷失;二是把學習放回生活——像蘇家那樣,讓讀書與行走、手作、談論交織,比如帶孩子讀東坡詩詞時,去西湖看看蘇堤,讓知識成為‘可觸摸的快樂’;三是把幽默當成能力——允許孩子自嘲、允許失敗,教會他們‘先穩(wěn)住心,再處理事’,這比‘考100分’更重要?!?/p>
楊敏教授提出“反內(nèi)卷”路徑。
身為悅讀嘉賓,復旦大學文學博士、上海開大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文學教育系主任洪彥龍分享:“中國文化具有鮮明的‘家文化’特質(zhì),家國同構(gòu)貫穿家庭、工作、學習等方方面面。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種種遭際與應對,都可以看作是早年家庭教育的回響,同時也是社會這個大家庭的一次人生再教育。上海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創(chuàng)辦之初,鮑鵬山教授和楊敏教授就確定了三項原則:讀經(jīng)典、看現(xiàn)在、觀內(nèi)心。專業(yè)秋季招生正在進行,還開設家庭教育相關課程。
洪彥龍從閱讀與生活的角度闡發(fā)觀點。
互動環(huán)節(jié),開大學子曾超提問:現(xiàn)在的多孩家庭逐漸增多,但作為父母的這一代大多是獨生子女,怎樣才能教育子女和睦相處?崔銘認為,讓一個家庭的孩子相互不“卷”,很重要的是父母必須給孩子們清晰的角色定位,要讓孩子明白自己在家庭中的職責,激勵孩子朝著理想的狀態(tài)努力,這樣就容易達到“兄友弟恭”、家庭和睦的狀態(tài)。
原標題:《蘇東坡和家人們?nèi)绾巍胺磧?nèi)卷”?開學前夕上海“市民讀書匯”分享三蘇家教智慧》
圖片來源:談樂達、江大廣 攝影
題圖說明:精品圖書受到讀者關注。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徐瑞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