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新刊亮點搶先看!
● 海灣中間隱藏著一只“小豬仔”?
● 花粉也能變成化石嗎?
● 火山口15次噴發(fā)依然保存完好?
這些問題,你感興趣嗎?跟著八月新刊一起來探索答案吧!
《知識就是力量》8月新刊,跟隨中國科學院院士、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會士周衛(wèi)健,中國工程院院士、第70屆國際氣象組織(IMO)獎獲得者許建民,以及地理、生物、化學、物理、氣象、信息工程等30余位國內權威科學家感受地質遺跡的“韻”動不息。
從火山噴發(fā)出來的滾燙巖漿,到海浪拍打出形狀奇特的礁石;從地層里藏著的小小花粉,到千百萬年的地質故事——大自然在這兒留下了許多令人驚嘆的痕跡!這次8月的新刊里,我們要帶大家去三個震撼的“地球檔案館”:福建漳州牛頭山古火山口、廣西潿洲島火山海岸,還有南海深處的花粉化石地層。快來一起探索吧!
1
潿洲島:巖漿與海浪交織的地質史詩
為什么潿洲島成為人們眼中最美的海島之一?《潿洲島:巖漿與海浪交織的地質史詩》為你揭曉答案。作為我國面積最大的第四紀火山巖海島,潿洲島由數萬年前的海底火山噴發(fā)形成。
潿洲島豬仔嶺
文章將帶你漫步“五彩灘”,退潮時上百米寬的海蝕平臺上,青苔、海藻點綴著裸露的火山熔巖在陽光下色彩如調色盤般鮮艷;尋找“島中之島”豬仔嶺——在海灣中間還隱藏著一個小的海島,遠遠望去如同一只匍匐的小豬,豬頭微抬眺望大海,憨態(tài)可掬,惟妙惟肖;潛入“海底花園”珊瑚礁,在石螺口海灘觀賞絢麗的珊瑚。
潿洲島五彩灘
2
小小花粉化石:遠古世界的“信使”
你知道嗎?那些隨風飄散的花粉,一旦在海底沉睡成千上萬年形成化石,就能成為科學家解讀遠古地球環(huán)境的“密碼”。
南海南部的熱帶植物花粉形態(tài)(供圖 / 戴璐)
《小小花粉化石:遠古世界的“信使”》帶你走進花粉學的世界,一起看看不起眼的花粉化石如何化身“信使”,講述海陸變遷的傳奇故事。文章強調花粉化石對研究氣候變化的重要性,提醒我們保護環(huán)境,因為它們讓億萬年前的故事在巖石中“鮮活”重現!
現代植物花粉的形態(tài)(部分圖片經過著色處理)(供圖 / 毛禮米)
3
探訪“海上兵馬俑”——
漳州牛頭山古火山口地質遺跡
你見過歷經2000余萬年、15次噴發(fā)依然保存完好的古火山口嗎?本期熱門文章《“海上兵馬俑”——漳州牛頭山古火山口地質遺跡》將帶你走進這座罕見的“古火山博物館”。漳州牛頭山火山口形似巨大的朝天喇叭,頂端寬50米,底部深3米,火山噴發(fā)時留下的各種痕跡,比如火山頸、巖漿流動紋路等,都清晰得像教科書案例。
最震撼的是那些“柱狀節(jié)理玄武巖”!近萬根六邊形石柱密密麻麻傾斜著,像一群“兵馬俑”列隊守護大海。這些石柱是巖漿慢慢冷卻收縮的“雕刻作品”,也是火山15次“成長日記”的見證者。文章還將帶你探索火山口周邊的象形海蝕柱、噴氣孔群,感受“巖漿與海浪的千年對話”。
柱狀節(jié)理的玄武巖石柱隨處可見
從牛頭山那些像兵馬俑一樣排列的巨石陣,到潿洲島火山與海浪聯手打造的奇幻地貌,再到南海海底藏著億萬年花粉的“時光膠囊”——這片土地上的地質奇觀,正用最直白的方式講述地球的往事。
《知識就是力量》8月新刊還有更多地質遺跡的神奇故事,帶你走進“地球故事書”,用科學視角看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歡迎訂閱!
責任編輯|趙青云 郭亦凡(實習)
運營編輯|趙青云
質量審核 | 王維嘉 李雅欣
知識就是力量
現訂購2025年
定價360元
把一整年的知識抱回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