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chuàng)作的動力~
《——【·前言·】——》
赤壁之戰(zhàn)的大功臣周瑜,年僅36歲就離開了人世。臨終前,他將家人托付給孫權,本以為自己的后代能夠在東吳繼續(xù)顯貴。
可短短19年后,他的次子周胤不僅被孫權免官,還被流放到偏遠的廬陵郡,最終死于異鄉(xiāng)。至此周瑜一脈,就此斷絕。
不知道周瑜在九泉之下,是否會為自己血脈的斷絕而感到痛心疾首呢?
巔峰時刻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在巴丘病逝,年僅36歲。
這位赤壁之戰(zhàn)的功臣走得太早,孫權親自穿著素服前往吊唁,當時痛哭失聲,情真意切。
周瑜死時留下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長子周循娶了魯班公主,次子周胤則與孫氏宗室女結為夫妻。
周瑜的遺言叮囑孫權要繼續(xù)西征的大業(yè),也請他照顧好自己的家人。孫權對這位摯友的請求自然不敢怠慢。
周瑜死后,他對周家可謂是關愛有加。長子周循被孫權寄予厚望,他身上有著父親的風范,可惜早早就去世了。
次子周胤成了周家的希望。孫權任命他為興業(yè)都尉,統(tǒng)領千人兵馬,駐守公安要地。這個位置不僅軍事重要,還顯示了孫權對周胤的信任。
公安是連接荊州和江東的重要關口,把這么重要的地方交給周胤,足見孫權對周家的恩遇。
黃龍元年,也就是公元229年,孫權正式稱帝,建立東吳政權。在這個關鍵時刻,周胤被封為“都鄉(xiāng)侯”。
這一年,周胤的人生達到了巔峰。一個侯爵的地位,在當時已經(jīng)是非常高的爵位了。周胤不僅有爵位,還有兵權,在東吳的朝堂上可謂是風光無限。
他住著豪華的宅邸,出行有儀仗隊護衛(wèi),走到哪里都有人行禮問候。每逢朝會,他都能坐在前排的位置,聽朝政,議國事。
孫權會時常詢問他的意見,對他委以重任。這樣的榮耀,讓周胤感到驕傲,也讓他逐漸迷失了自己。
驕奢淫逸
周胤在被封為都鄉(xiāng)侯后,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謹慎和敬業(yè)逐漸被傲慢和放縱所取代。
每天晚上,他的府邸燈火通明,觥籌交錯,歌舞升平。他開始沉迷于酒色,夜夜笙歌,白天卻懶于處理政務。
周胤身邊聚集了一群阿諛奉承的小人,這些人整天對他吹捧,說他是周瑜的兒子,功勛卓著,理應享受這些。
久而久之,周胤真的相信了這些話,他認為自己是靠著父親的功勞才有今天的地位,孫權理應對他特殊照顧。
這種特權心理讓周胤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他開始隨意調(diào)動兵馬,不按規(guī)矩辦事。
有時候他會借口練兵,實際上是帶著士兵去打獵,或者強占百姓的良田美地。百姓敢怒不敢言,只能暗地里咒罵。
周胤還喜歡干預地方司法,只要是他看順眼的人,即使犯了法,他也會出面干預,讓官府從輕發(fā)落。
這種行為嚴重破壞了當?shù)氐姆ㄖ浦刃颍鹆瞬簧俟賳T的不滿,但礙于他的身份和地位,沒人敢正面指責他。
孫權得知周胤的所作所為后,多次派人規(guī)勸他。起初是私下里提醒,后來變成了公開的批評。
孫權甚至親自寫信給周胤,勸他改過自新,不要辜負了父親的期望。
孫權在信中提道:"你父親在世時何等謹慎自律,為國為民,不辭辛勞。你今日的榮華富貴全是靠你父親的血汗換來的,你怎能如此墮落?"
可惜周胤對這些勸告置若罔聞,仍然我行我素,沉浸在聲色犬馬之中不能自拔。
他認為孫權念在父親的情分上,不會真的對他怎么樣。這種傲慢和自以為是最終導致了他的悲劇。
傲慢的代價
230年前后,孫權對周胤的忍耐已經(jīng)到了極限。孫權重新審視了周胤的所作所為,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嚴重違反了東吳的法律法規(guī)。
作為一國之君,孫權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是念及舊情繼續(xù)包庇周胤,還是堅持法律的尊嚴,對他進行懲罰?
孫權經(jīng)過深思熟慮,最終選擇了后者。他決定免去周胤的官職,收回他的兵權,并將他流放到廬陵郡。
廬陵郡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南部,當時是個偏遠的地方,環(huán)境惡劣,遠離權力中心。
這個決定震驚了整個朝廷。很多人都沒想到,孫權會對周瑜的兒子下如此重手。
有人認為孫權太無情,忘記了周瑜的功勞;也有人認為孫權是在維護法律的尊嚴,不能因為周胤是功臣之后就網(wǎng)開一面。
周胤被押送到廬陵郡時,已經(jīng)是230年的深秋。
曾經(jīng)的侯爵,如今只能住在簡陋的茅屋里,沒有仆人侍奉,沒有美酒佳肴,更沒有人來阿諛奉承。
廬陵的氣候濕熱,蚊蟲肆虐,周胤很快就患上了疾病,整日臥床不起。
最初,周胤以為這只是孫權的一時之怒,過不了多久就會被赦免。
他甚至寫信給一些朝中的故友,請他們在孫權面前美言幾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明白,這次孫權是真的動了怒,不是輕易就能原諒的。
在廬陵的日子里,周胤有了很多時間反思自己的人生。他開始明白,自己辜負了父親的期望,也辜負了孫權的信任。
他后悔自己當初為什么不聽勸告,非要一意孤行。如果能重來一次,他一定會好好珍惜那些得來不易的榮華富貴。
功臣子弟的漫長等待
周胤在廬陵郡度過了漫長的十年時光。這十年間,東吳發(fā)生了很多變化。
孫權的長子孫登早逝,次子孫和也已去世,三子孫亮成了太子。
朝中大臣也有很多更替,周胤當年的朋友有的已經(jīng)退休,有的已經(jīng)升遷,還有的已經(jīng)作古。
廬陵郡的生活條件極為艱苦。周胤從小養(yǎng)尊處優(yōu),哪里受過這種苦?
他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頭發(fā)從黑變白,從壯年變成了中年人。
但即使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周胤還是堅持活了下來,因為他心里還有一線希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重返朝廷,重新做回那個榮耀的都鄉(xiāng)侯。
赤烏二年,也就是公元239年,周胤流放已經(jīng)第十個年頭了。這一年,朝中幾位德高望重的大臣開始為周胤求情。
諸葛瑾和步騭聯(lián)名上疏,指出周瑜當年為東吳立下的汗馬功勞,懇請孫權念在故人的份上,給予周胤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
朱然和全琮這兩位名將也上書求情。他們提到,周胤在流放期間已經(jīng)深刻反省,痛改前非,不再是當年那個驕奢淫逸的紈绔子弟了。
他們認為,周胤已經(jīng)受到了足夠的懲罰,是時候給他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了。
這些大臣的求情書讓孫權陷入了沉思。十年過去了,當初的怒火已經(jīng)平息,取而代之的是對往事的追憶。
孫權想起了周瑜臨終前的囑托,想起了自己當年對周瑜的承諾。
他開始后悔自己是不是對周胤太狠了?十年的流放生活,對一個從小嬌生慣養(yǎng)的人來說,已經(jīng)是極大的懲罰。
經(jīng)過一番思考,孫權決定給周胤一次機會。
他準備下赦令,恢復周胤的爵位和兵馬,讓他重返朝廷。孫權相信,經(jīng)過十年的磨煉,周胤已經(jīng)成熟了,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功臣之后的凄涼結局
就在孫權準備下赦令的時候,一個“噩耗”從廬陵傳來:周胤病死了,終年39歲。這個消息讓孫權大為震驚,他立即派人前往廬陵核實情況。
使者匯報說,周胤確實已經(jīng)去世,死于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病。
當?shù)毓賳T說,周胤在生命的最后幾天里,一直在念叨著要回家,要見孫權一面。
孫權聽完使者的匯報,長嘆一口氣,眼中含著淚水說:"周公瑾啊周公瑾,我辜負了你的囑托,沒能好好照顧你的兒子。"
他立即下令厚葬周胤,并將其靈柩送回建業(yè),葬在周瑜的墓旁。
周胤死后,孫權對周家的其他成員仍然關愛有加。
可惜的是,周瑜的長子周循早已去世,次子周胤也沒有留下子嗣。周瑜一脈,就此斷絕。
孫權在得知周胤死訊后,整夜未眠,他反復思考著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
一方面,他堅持了法律的尊嚴,沒有因為私人感情而網(wǎng)開一面;另一方面,他也因此失去了一個可能重新成為棟梁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他辜負了周瑜的臨終囑托。
周胤的死讓孫權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治國方略。他意識到,法律固然重要,但人情也不可忽視。
特別是對那些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的將領的后代,更應該給予更多的包容和引導,而不是簡單地用法律來裁決。
赤烏三年,孫權在朝會上特別提到了周胤一案,他告誡群臣:
"功臣之后,切不可恃寵而驕,要時刻謹記祖輩的功德,為國家繼續(xù)效力。同時,我們對功臣后代也要多一分寬容,多一分引導,讓他們能夠繼承先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為國家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周胤的故事在東吳朝野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有人認為周胤是咎由自取,也有人認為孫權處罰太重。但無論如何,這個故事都成為了東吳歷史上的一個悲劇!
《——【·結語·】——》
周瑜之子周胤的悲劇告訴我們,權力和地位是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成就一番事業(yè),用得不好則會毀掉自己。
功臣之后不能靠祖輩的蔭庇過一輩子,必須自己爭氣才行。
同時也提醒掌權者,法律與人情需要平衡,既不能因私廢公,也不能因公廢私!
資料來源:《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東吳年間政治生態(tài)研究》、《江南歷史人物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