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鏡明
脈脈書香縈古樓,上海交大老圖書館自1919年建成,迄今已100余年。在老圖書館籌建的過程中,民族實業(yè)家榮宗敬、榮德生兄弟秉承其父遺愿,慷慨捐款。圖書館落成后,館旁立榮熙泰銅像,時任交大校長唐文治撰寫碑文,以彰其功績。筆者在返校參加交大畢業(yè)5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特地尋訪了相關史跡遺址,撰寫此文。
上海交通大學老圖書館
跨入琉璃瓦頂宮殿式交大校門,右側三個人字形屋頂夾峙的絳紅色老圖書館大樓特別引人矚目。這幢百年前的美麗建筑,既有古典的羅馬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風格——柱頭毛茛葉紋層疊交錯環(huán)繞,卷須花蕾夾嵌其間;又具有巴洛克(Baroque)建筑的形貌特征,窗眉裝飾用灰泥塑成山花等植物造型,墻體華美,塑有雕刻、裝飾圖案。正中的屋頂下,鐫刻著“圖書館”三字,古樸莊重,在綠樹掩映下以其精致典雅的風格獨顯魅力。
圖書館背后的綠地,沿著一條石板路向前走不遠,是一片鵝卵石鋪就的地面,建校初期“南洋公學”的界碑和平整土地用的石磙躍然眼前。界碑、石磙旁側,有一座飽經滄桑殘缺的石碑,這原先是一座銅像的基座,上面的碑文仍依稀可辨,讓筆者得以撥開迷霧,回溯那段難忘的歷史。石碑所刻內容,是交大老校長唐文治所寫的“榮熙泰先生銅像記”。探尋這尊消失的銅像背后的故事,它揭秘了一段無錫榮氏家族與交大的歷史往事。
交大老圖書館東側的南洋公學界碑石構件群和本文作者
殘留的石碑,是已故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祖父榮熙泰先生銅像的基座,乃榮宗敬、榮德生兄弟所立。抗戰(zhàn)爆發(fā)上海淪陷之初,交通大學校址被日軍所侵占,榮熙泰的銅像也遭日軍毀壞,只剩下石質基座幸免厄運。在交大的校史博物館中,還保留有一張1919年圖書館和銅像落成時,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同交大老校長唐文治等在銅像前的珍貴合影。
交大老圖書館的建造,始于1916年。時值建校20周年,交通大學1916屆畢業(yè)生遂向社會各界和廣大師生發(fā)起募捐,建議新建一座校圖書館。1917年4月,“建筑圖書館籌備會”成立,校方請設計師精心繪制了10幅圖書館外觀設計方案圖,報送交通部。經審核后,選擇了其中一份建造方案,經費預算為6萬元。經唐文治校長向黎元洪大總統(tǒng)申請,由交通部撥款3萬元,其余則依靠社會各界及歷屆師生校友捐助籌措。
1919年榮德生(左一)榮宗敬(左二)唐文治(左三)等人在榮熙泰銅像前合影
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已經是上海灘著名的“面粉大王”“棉紡大王”,1912年起先后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8家福新系列面粉廠,9家申新系統(tǒng)的紡織廠,逐漸把主要發(fā)展舞臺轉到大上海。榮氏兄弟與時任交通大學校長的唐文治先生結識已久,得知交大要建圖書館,雖然申新系統(tǒng)正在擴張發(fā)展,福新系統(tǒng)正在擴大生產,手中資金緊張,但還是秉承其父榮熙泰捐款助學的遺志,慷慨解囊,向交通大學捐贈了1萬銀元。圖書館建成后,榮氏兄弟還購買了大量圖書充實館藏。
校方在募集到5萬多銀元資金后,圖書館于1918年2 月20日破土動工,至1919年10月10日落成,其規(guī)模在當時國內高校名列前茅。該圖書館的投入,最終共耗資達8萬多銀元,除了建設圖書館,還用于采購大量書籍。因為榮氏兄弟捐資額最多,根據(jù)籌建章程,學校決定于圖書館的東側建榮熙泰銅像一尊,碑記其功。并由校長唐文治親撰碑文“榮熙泰先生銅像記”,鐫刻在基座上以作紀念。
鐫于榮熙泰先生銅像基座上的唐文治校長親撰碑文
圖書館建成以來,“集眾家之學說,備學子之研究,使各種學術,均有統(tǒng)系可尋,傳書可考”。交大的一代代學子都在這知識的殿堂飽覽先進的科學和文化?!凹t墻白欄柳絲中,鐮箔輕明花影重,推卷披襟當面風,綠蔥蔥,幾顆櫻桃葉底紅”。這些詩情畫意的詞句正是老圖書館形象的真實寫照,這座建筑也成為上海圖書館界高雅文化的標志性象征。
2014年,包括老圖書館在內的交大歷史建筑群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天的交大老圖書館,已辟為校史博物館,成為校園內文化傳承的地標性建筑場所。
交大老圖書館閱書室
榮氏家族后人中先后有多人在上海交大攻讀完成學業(yè)。榮宗敬的長子榮溥仁和榮德生的長子榮偉仁從無錫公益高小畢業(yè)后,都進入上海交大附屬中學就讀,1923年又考入交大深造。他們畢業(yè)后都成為榮氏家族企業(yè)中的管理骨干,善于經營,頗有建樹。他們傳承優(yōu)良家風,后又在交大建造“新文治堂”和“教師活動中心”等工程時,再次慷慨解囊捐資贊助,表達了對母校的殷殷熱愛之情。
作者簡介
楊鏡明,早年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動力工程高級工程師,無錫名人文化研究院研究員。
關于江南文化播報
江南文化播報是一個關注江南,講述江南,播報江南的公眾號,文章部分來自江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江南文化》雜志。歡迎廣大作者惠賜大作,以文會友,歡迎關注傳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點擊公眾號名片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