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則消息稱南京大學青年教師東思嘉離世。
社交平臺上也有許多悼念東思嘉去世的相關(guān)帖子,其中一網(wǎng)友評論道:“師妹一路走好”。
不過,針對此事,8月28日上午,南京大學能源與資源學院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東思嘉確系該學院的一名教師,但對于東思嘉個人現(xiàn)狀對方表示暫不清楚,建議去問學校宣傳部。隨后,記者多次致電學校宣傳部,均無人接聽。
其實,2024年8月13日,南京大學能源與資源學院官微曾發(fā)長文展示東思嘉的教學風采,文中稱她為“地學鴻雁”,并表示“她的故事是南京大學科研精神的延續(xù),也是新時代科研工作者的縮影”。
東思嘉離世的消息傳出后,記者注意到,國際頂級學術(shù)期刊《Science》曾在2025年6月18日收錄了東思嘉的一作子刊。在末尾致謝處,合作團隊在文中證實了她離世的消息,并深切悼念道:“在本文即將發(fā)表之際,我們失去了摯友兼同事東思嘉,謹以此文紀念她,愿她的精神如曾激勵我們般,繼續(xù)鼓舞他人”。
東思嘉去世后,很多人又一次意識到,年輕科研人的身心問題,早已不是 “個案”。據(jù)公開報道,從 2024 年至今,國內(nèi)高校已經(jīng)發(fā)生了 7 起 40 歲以下教師離世的事件,每一個故事,都讓人揪心。
一位 35 歲的副教授,因為項目評審拖延,自己墊了十幾萬經(jīng)費,還不上錢,又怕考核不通過,焦慮到整夜失眠,最終因突發(fā)疾病離世;另外一位 38 歲的講師,評職稱多次失敗,看著身邊的人都晉升了,自己卻還在原地,長期抑郁,最后選擇了極端方式;還有一位 32 歲的博導,因為要平衡科研、教學和家庭,每天只睡四個小時,長期過勞,身體垮掉后再也沒能站起來。
這些年輕教師,都是高校里的 “中堅力量”,他們有才華、有熱情,對科研充滿熱愛,可卻在壓力和困境中,一個個倒下了。東思嘉是其中最亮眼的一個名字 —— 留美博士、青年人才、年輕博導,她的離世,像一面鏡子,照出了高??蒲畜w系里“非升即走”考核體系下被忽略的 “群體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