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陜西的酒店自助早餐區(qū)出了個讓人大跌眼鏡的事,一個寶媽當(dāng)著孩子的面,把二十多個雞蛋全捏碎了,蛋殼蛋液撒得滿桌都是,原本供客人按需取用的免費自助早餐,變成了雞蛋的 “碎尸現(xiàn)場”。
后來有知情人曝光了該寶媽身份后,網(wǎng)友們都大吃一驚——原來深受其害的只是雞蛋,連她的鄰居、同事都難逃魔爪,甚至還有人爆出其老公身份不簡單!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8月26日,陜西一家酒店的早餐區(qū),阿姨收拾餐盤時被攔住了,穿條紋上衣的女人舉著塑料袋問,這雞蛋能打包不?
阿姨擺手說自助餐是只能在這兒吃,沒辦法打包帶走的,女人的臉色瞬間就冷了下來,但是她沒吵沒鬧,只是默默的開始了她的 “報復(fù)”。
她把塑料袋里的雞蛋倒在盤子里,開始一個個剝殼,剝好的雞蛋又被她當(dāng)即“啪”地一下捏扁,蛋黃順著指縫流出來,她眉頭都沒皺一下。
這通操作整整持續(xù)了近十分鐘,桌上碎雞蛋堆成小山,旁邊的女兒坐在椅子上,小臉上滿是困惑,估計她也沒弄懂媽媽為啥跟雞蛋 “過不去”。
鄰桌的阿姨看不過去,勸她別糟蹋糧食,反倒直接被她嗆了回去,一個守規(guī)矩的清潔阿姨,一個好心提醒的鄰桌長輩,到頭來都成了她撒氣的對象。
周圍食客都看呆了,坐在她正對面的大哥舉著筷子僵在半空,眼睛直勾勾盯著那堆黏糊糊的碎雞蛋。
等她帶著孩子離開,桌上積了一大攤雞蛋泥,蛋殼混著蛋清流到桌邊,地上還滴了好幾道印子。
后來有網(wǎng)友扒出,這位 “捏蛋姐” 今年 30 歲,平時在家全職帶娃,閨女差不多是上幼兒園的年紀(jì),正是學(xué)規(guī)矩、模仿大人的時候。
最先發(fā)聲的是自稱她同村的人,說她姓曾,打小就有點“護(hù)娘家”,結(jié)婚后更是成了妥妥的“扶弟魔”。
扶弟魔就是總把自己小家庭的東西往娘家搬,今天拿點日用品,明天拎點家電,次數(shù)多了,她老公肯定不樂意,同村人還說,倆人就因為這事兒吵了無數(shù)次,最嚴(yán)重的一次差點就離婚了。
這邊同村人的爆料還沒消化,她同事又出來說話了,說她在單位的素質(zhì)也是出了名的差,大家都躲著她走。
有同事轉(zhuǎn)發(fā)了捏雞蛋的視頻,怕被她報復(fù),特意把短視頻賬號名字和頭像全改了,就怕被認(rèn)出來,大家在公司里更不敢提這事,聊天都得繞著走,生怕哪句話傳到她耳朵里。
都是同事,要是平時處得還行,至于這么防著嗎,估計她在單位里,平時就沒少讓同事為難。
還有住她家旁邊的鄰居,更是一絕——據(jù)說見著她家人就繞著走,能躲多遠(yuǎn)躲多遠(yuǎn)。本來鄰里之間抬頭不見低頭見,處成這樣,也夠別扭的。
有同事忍不住爆了她老公的料,說她老公比她還厲害,要是誰不小心惹著了,或者被他盯上了,準(zhǔn)沒好果子吃,那麻煩立馬就來,根本別想安生。
之前說鄰居都躲著她家走,現(xiàn)在才算明白,哪是躲她一個人是躲他們一家子啊,成年人過日子,誰想平白無故惹一身事兒。
本來以為捏雞蛋只是她一個人的問題,沒想到連老公都這么強(qiáng)勢,這家庭氛圍,真替那5歲的孩子捏把汗。
后來聽說這事兒沒鬧到派出所,酒店跟那女的私下和解了,沒要賠償也沒再追究,有人就琢磨,這不有《反食品浪費法》嗎,捏碎二十多個雞蛋,這還不算浪費糧食?
其實也能理解酒店,開門做生意,真要較真走程序,說不定有人會罵“這點雞蛋至于嗎”,和解怕也只是無奈之舉。
而且法律執(zhí)行也有彈性,總不能真為幾個雞蛋把人告了,只是這妥協(xié)讓不少人覺得“沒規(guī)矩”。
有官方媒體直接評了這事兒,說這哪是吃早餐啊,明明是給孩子上了“最爛的一課”,孩子剛懂點事,看媽媽為了這點事毀東西,比教她一百句“要節(jié)約”都管用,而且在孩子心里留下的印象,可不是一句“媽媽錯了”就能抹掉的。
網(wǎng)友們也眾說紛紜,一撥罵她沒素質(zhì),說浪費糧食就該被曝光,讓大家都看看,另一撥說別揪著不放了,再扒她住址、工作單位,就成網(wǎng)暴了,孩子還得受牽連。
其實兩邊都有道理,浪費確實該罵,但真把人全家信息都抖出來,就有點過界了。
咱們罵歸罵,得盯著“捏雞蛋、浪費糧食”這事兒,別扯到人家家人、孩子身上,要是因為這事兒,把人家孩子的信息也扒出來,那不是跟捏蛋姐一樣,給孩子添堵嗎?
當(dāng)時視頻里有個細(xì)節(jié)特戳人,孩子就坐在媽媽旁邊,全程沒說話,眼神愣愣的,既沒哭也沒勸。
這孩子是不懂嗎?我覺得不是,她肯定知道媽媽在糟踐東西,可她不敢吱聲。
這才是最讓人擔(dān)心的,要是平時在家,爸媽也總這么“靠發(fā)脾氣解決問題”,孩子慢慢就會覺得“這樣做是對的”,以后在幼兒園跟小朋友鬧矛盾,會不會也學(xué)著“毀東西出氣”。
而且孩子現(xiàn)在正是學(xué)規(guī)矩的年紀(jì),媽媽當(dāng)著她的面破壞自助餐規(guī)則、糟蹋糧食,比說一百句“要節(jié)約”都管用,等她長大再想起這事兒,會不會覺得“規(guī)則是可以隨便破的”。
之前同事說,鄰居們都躲著他們家走,仔細(xì)想后,這哪是“躲”啊,是“敢怒不敢言”。
要是鄰居不小心跟他們家起了點小摩擦,比如停車占了位置,或者孩子吵到了,她老公要是找上門來鬧,普通人家哪耗得起,與其惹麻煩,不如干脆繞著走。
可這樣一來,整個小區(qū)的鄰里關(guān)系都變味了,本來住得近該互相幫襯,結(jié)果因為一家子的行事風(fēng)格,大家都變得小心翼翼,連打招呼都得琢磨琢磨。
咱們小區(qū)里,要是有戶人家總愛計較、愛找事,大家也會下意識躲著,畢竟過日子圖個安穩(wěn),誰也不想平白添堵。
但是就這種“躲著走”的相處模式,其實挺讓人難受的,好好的鄰里情分,全被“怕惹麻煩”給沖淡了。
其實這事兒最核心的,還是“規(guī)則”倆字,自助餐不讓外帶,不是酒店小氣,是為了公平。
要是人人都像捏蛋姐這樣,一次打包二十個雞蛋,后面來的人可能連雞蛋殼都見不著了。
規(guī)矩是給所有人定的,要是大家都跟著學(xué),那自助餐遲早得黃,最后誰也吃不上這免費的早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