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下方播放按鈕收聽十點主播佳音朗讀音頻
作 者 | 子不語
來源 | 有書(ID:youshuc c)
木心說:
一個人來到世界上,來做什么?愛最可愛的,最好聽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生命本無名,需要我們?nèi)ベx予它全新的意義。
怎樣才能變成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暢銷多年的小說《無聲告白》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這本書的作者伍綺詩,用她深刻的洞察力,精準而又溫柔細膩的文筆,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
今天,我們一起閱讀這本書,尋找打開生命之門的密碼,看看什么樣的人生才值得過。
《無聲告白》的開篇就講了一個悲傷的故事。
剛剛過完十六歲生日的花季少女莉迪亞死了,而她的家人還不能接受這個事實。
他們不敢相信,看起來懂事聽話的莉迪亞會“自殺”。
但這一切早就有了答案。
莉迪亞是家中三個孩子里最“受寵”的女兒。
母親瑪麗琳曾經(jīng)有一個當外科醫(yī)生的夢想,當她意識到自己無法實現(xiàn)時,便希望女兒能替她完成。
她傾盡所有的愛和耐心來指導培養(yǎng)女兒。
每次圣誕節(jié),莉迪亞都希望收到除了書籍以外的禮物,但母親從來沒有滿足過。
看著母親送來的《人體解剖學彩色圖集》、《著名的科學女性》等各類學習書籍。
拿著這種又厚又大又難以理解的書,莉迪亞翻閱兩頁都惡心的想要扔掉它們。
但是,她不能,她理解這些書都是母親的期待。
莉迪亞的父親詹姆斯小時候因為家庭原因沒有太多的朋友。
他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有很多好朋友,這樣就不會感到孤單了。
他送莉迪亞人際交往的書,催促莉迪亞給并不熟悉的朋友打電話,強迫她去參加舞會,期待她去和朋友看電影。
而莉迪亞對這些事情根本不感興趣。
甚至有時忙于應對母親布置的各種超難度功課,而根本沒有時間社交。
不得已的情況下,她只能撒謊欺騙父親,時常對著沒有撥通的電話跟“朋友”聊天。
莉迪亞的十六年人生,每天都在為了這些“期待”而忙碌。
最后,她學會了偽裝,學會了假笑,學會了表演生活,丟失了本色。
在人生的這個劇本里,她一直扮演別人生命中的配角,配合別人演出,從沒有成為自己的主角。
莉迪亞的遭遇也是生活中很多人都經(jīng)歷過的事情。
年輕時,活在父母的期待里;結(jié)婚后,活在伴侶的期待里;工作后,活在領(lǐng)導的期待里……
以至于,到最后,我們都忘了自己想要什么。
當我們?yōu)榱藵M足別人的期待,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戴上面具配合表演時,留給自己的就是無盡的傷害和痛苦。
尼采曾經(jīng)說過:
不能聽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一生都活在別人的期待里的人,終將迷失了自己。
人生究竟是什么樣子的?什么樣的人生是好的?什么樣的人生是悲哀的?
千人千面,萬人萬佛,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
《無聲告白》中的瑪麗琳,3歲時,父親就離開了家。
母親不得不外出工作,在學校當家政老師,獨自撫養(yǎng)女兒。
在瑪麗琳母親的一生中,她的理想就是照顧好家庭和孩子。
制作出美味的食物讓家人喜歡,把自己裝扮的精致優(yōu)雅。
她認為這樣的人生便是最好的,并希望女兒的瑪麗琳能找到一個優(yōu)秀的哈佛男生結(jié)婚,組建幸福的家庭。
但瑪麗琳對這些并不感興趣,她想要擺脫母親的束縛,去當一名外科醫(yī)生。
她想要有一份獨立的工作,拿著聽診器給人看病,受到身邊人的尊重。
當瑪麗琳遇到詹姆斯后,她的人生發(fā)生了轉(zhuǎn)彎。
一次意外懷孕,讓她不得不暫時終止學業(yè),走進家庭。
人生的遺憾一直深埋心中,無法排解。
女兒莉迪亞發(fā)現(xiàn)了她的不快樂,知道了她的夢想。
為了讓母親開心,莉迪亞決定成全母親的心愿,假裝自己喜歡醫(yī)學。
瑪麗琳發(fā)現(xiàn)后,很是欣喜,心中的那團熄滅的火又燃了起來,她暗自承諾道:
我絕不會像自己的母親那樣,把女兒限制在丈夫和家庭的禁錮之內(nèi),過一輩子平淡麻木的生活。 我會傾盡余生之力去指引莉迪亞,庇護她,像培育觀賞玫瑰花一樣助她成長,用木棍支撐她,把它的莖稈塑造成完美的形狀。
她確實沒有逼女兒打理家務(wù),建議女兒尋找不合適的工作,一直在鼓勵女兒做出超越她的成就。
但她唯獨沒有想到的是,她認為的完美人生不是莉迪亞想要的人生。
正如,當初她的母親想要讓她學家政,而她想學醫(yī)一樣。
蘇格拉底說:
未經(jīng)思考的生活不值得一過。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不要變成誰的傀儡,更不需要別人定義,只需要自己親身去思考,去一步一步丈量。
任何強加給你的理想,都不是你的。
只有你自己覺悟到的生活才是你的。
在人生的考場上,沒有標準答案,不需要復制別人的答案。
合上這本書,回顧莉迪亞的悲劇一生,她對父母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只有兩個字:是的。
她太聰明了,不用父母說,她也知道父母一直渴望什么。
你喜歡讀這本書嗎?是的。
你和他們相處的很愉快嗎?是的。
為了讓別人開心,她習慣了順從,一直點頭,從不搖頭。
不懂得拒絕的她,最后也走入了人生的死胡同。
這些壓力太沉重,讓她喘不上氣了,她終于決定放下了。
她想要重新開始這一切,她想告訴父母另外兩個字:夠了。
她想跟母親說“夠了”,就算物理不及格,就算當不成醫(yī)生也沒關(guān)系,那不是她想要的。
她想跟父親說“夠了”,她不想假裝打電話給朋友,她再也不想偽裝成另外一個人。
從現(xiàn)在開始,她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曾經(jīng)的一切都錯了,未來的路,要去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走。
為了慶祝自己的解脫,她決定跳入水中,給自己一個重生的儀式感。
但是卻意外身亡,沒能上岸。
她的生命定格在16歲,在最后一刻才真正為自己活。
悲劇的結(jié)尾,也給我們所有人一個警醒。
生命是別人給的,但人生是自己的。
敢于拒絕,才是創(chuàng)造新生的開始。
真正的成熟是不在意別人的想法,勇敢活出自己的樣子。
導演李安曾講述自己年輕的時候,學業(yè)不好,只能考上藝術(shù)類大專。
在父母的眼中他一事無成,但他并不那么在意他們的眼光。
而是堅定的走上了自己選擇的路上,并且從來沒有讓自己失望。
當了導演之后,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此生能做什么。
人生只有一次,別人可以是我們的指路人,但不是我們的規(guī)劃師。
當你不再為別人而活,早點從別人的期待中覺醒,便能早點邁入自己的人生。
在這本書的封面上寫著這樣一句話: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生活的百種滋味,都要一一品嘗,方知什么是甜。
人生的八十一難,都要依次經(jīng)歷,才知什么是福。
最好的人生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需要你探索的。
不妨,以善良做底色,在時間的白紙上盡情繪制自己的生命藍圖,并為之涂上絢麗的顏色。
點亮,愿我們都能遵從本心,有一個無悔而精彩的人生。
作者 | 子不語,來源:有書(ID:youshucc)
主播 | 佳音,十點讀書簽約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2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十點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