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年,三百年,一百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鬼子要打。
終于可以留言評論啦,歡迎大家向筆者拍磚
這次秋點兵,為何日本跳的這么高?
按理說這類的紀念活動,最近幾十年搞了多次。就算以點兵的形式搞,十年前也有過,當時日本似乎并沒有這么如坐針氈。這次又是在“令和米荒”揭不開鍋的時候勒緊褲腰帶省出嘴邊食,幾十億來搞輿論影響;又是外務省瘋狂的獻祭所有外交資源阻止其他幾個國家來觀禮;甚至連前來觀禮的鳩山由紀夫的兒子都跳出來“大義滅親”,這狗崽子直接社交媒體發(fā)炮,認定老爹是日奸。
并不是咱們這次搞的多有“進攻性”,其本質原因是日本人知道,今年就是日本“最后的波紋”了。這種緊迫性的來源,是但凡腦袋沒有埋在土里的日本人都已經(jīng)看清,未來幾年,日本國力面臨斷崖式衰落。
今年不折騰,以后真沒本錢折騰了。
這里邊的根源,就在于日本的東南亞大敗局。
日本進入九十年代之后,就各種點錯科技樹,接連錯過了半導體(這個不算主動錯過,是美國老爸強制改志愿)、PC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汽車電動化、AI等各種風口,之所以三十年大衰退死而不僵,核心在于兩條吸管沒有斷。
一條吸管是日企在美國消費市場的超高占有率。畢竟叫了那么多年的爸爸,日企在美國的確賺了不少錢。這條吸管是如此重要,這就是為啥貿易戰(zhàn)日本這次一反常態(tài),跟美國硬碰硬的根本原因。當然胳膊擰不過大腿,在五萬美軍的親切視線中,在東京地檢署的友好提醒下,賠款八千億的不平等條約還是簽了,美國吸管當然也斷了。
當然,日本人愿意向美國屈服的根本原因,是鬼子的另一條吸管的重要性遠遠高于美國吸管。放棄美國吸管,保住這條吸管,日本“不失得做富家翁”。這條吸管就是東南亞。
東南亞對日本有兩層重要意義,一方面日本工業(yè)品在東南亞(甚至香港)占有壟斷地位,壟斷地位帶來高額利潤,東南亞市場幾乎一己之力支撐著幾個日本大財團的盈利。特別是疫情之后,日本出口在全世界均出現(xiàn)斷崖式下降,日本貿易第一次連續(xù)二十多個月出現(xiàn)逆差的時候,只有東南亞逆勢上漲,給日本企業(yè)一線生機。
另一方面,日本也把大量產能放在了東南亞,在東南亞搞起了日本模式的體外循環(huán),讓日本財團即使面臨國內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和老齡化,依然不受沖擊。實現(xiàn)了日本國內米荒錢荒,財閥完全不受影響,確保其超然地位。
東南亞對日本的經(jīng)濟和財閥統(tǒng)治結構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年日本有句話,“寧可失去本土,不可失去滿洲”,21世紀日本的滿洲,變成了東南亞。
然而,這個東南亞的吸管,正在被中國堵上。
《日本經(jīng)濟新聞》做了一個紀錄片,叫做《在泰國消失的引擎聲》,低沉的解說旁白,配上怪異的背景音樂,宛如災難片一般。
這也不算日經(jīng)煽情,日系車在泰國的確遇上了災難片一般的境遇。泰國過去幾年,每年生產約180萬輛汽車(大概中國的5%),遠遠高于印尼、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是東南亞汽車龍頭。這里邊原本幾乎全是豐田日產和鈴木的天下,是日企的印鈔機。
然而,隨著BYD、長城、五菱等中國企業(yè)的南下,日本人碰上了“異變”。
中國商人比日本商人更加靈活,從不重新發(fā)明輪子,而且非常懂得以夷制夷。相對于看不上本地人,更喜歡用日本管理層的日企,中企不但開出更有吸引力的薪酬,而且充分給當?shù)貑T工授權。在泰國掀起了一場泰國人“抗日風潮”。
日本車企大量損失骨干員工,鈴木損失四成、三菱損失超過五成、豐田損失七成,日產最高損失七成五,這些人全跑到中企麾下。比如豐田泰國分公司副社長蘇利亞·錢塔納納農,就成了長城汽車泰國分公司的副總裁。
東南亞本土人才更懂得怎么搶占市場,疊加上中國企業(yè)的技術和“狼性”,化學反應一觸而發(fā),“這是一場戰(zhàn)爭!”
日企在中國干的那些糟心事,減配加價,“十七萬的飛度”,日企在東南亞干的更離譜。苦日企已久的泰國消費者突然 發(fā)現(xiàn),日本奸商原來賺了他們這么多錢,車原來可以這么便宜。中國車企以超低的價格,橫掃泰國市場。
結果就是常年占據(jù)泰國95%以上汽車市場的日系車,短短三年內,市場份額下降了30%,降到70%以下。泰國工業(yè)聯(lián)合會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5年6月泰國國內新車銷同比增長5.1%達50079輛。第一名豐田1.9萬輛,產量持平,第二名五十鈴5600輛,下降20%,第三名本田5100輛 下降15%,第四名BYD,2700輛,上漲49%;名爵 2200輛,上漲78%;長城1700輛 上漲330%。
按這個進度,大概到年底中企就能屠榜泰國,除了老大哥豐田之外,把所有日企擠出前五。
產量下降已經(jīng)很麻煩,但對日企打擊更嚴重的是,中企帶來的價格戰(zhàn),引發(fā)了日本車定價體系的崩潰,為了跟上中企,大規(guī)模降價成為常態(tài),原本印鈔機的泰國,已經(jīng)變得日漸微利。
日系車在中國已經(jīng)大崩潰,貿易戰(zhàn)導致日系車在美國也賣不動了,原本日本車廠指望東南亞市場續(xù)命,沒想到后院起了大火。
更要命的是,這后院起火,開始了全面蔓延。
東南亞第一大國是人口數(shù)億的印尼,印尼也在中國車企的推動下,刮起了電動車的風。2025年上半年,印尼電車銷量同比大增267%至3.5萬輛。中企拿到了電車市場的93%,日企只拿到7%。
受到電動車趨勢影響,中企在印尼發(fā)力僅三年,市場份額就從2023年的3.4%增長到2024年的6.4%,并在2025年第一季度達到10.4%。從每年翻倍到每季度翻倍。而原本占據(jù)印尼市場八成份額的日企,到25年一季度,市場份額已經(jīng)下單到71%,即將破7。
豐田銷量下降5%,三菱下降15%,鈴木下降18%,本田下降31%。
泰國的故事又在印尼復制。
甚至哈日情況最嚴重的香港,比亞迪也把霸榜的豐田趕下了頭名,更弱的一點本田很快也要被極氪名爵反超。
價格高、消費慣性強,品牌切換速度最慢的汽車已經(jīng)是日本工業(yè)品最后一個堡壘,其他日用消費和電子產品,日本早已經(jīng)名落孫山之外。畢竟連日本本土都已經(jīng)被中國電器攻陷,日本國內的電視都已經(jīng)超過五成是中國品牌,老牌消費電子日立都被逼著賣身,更何況海外。
從汽車這個最后堡壘看,日本在東南亞插吸管的日子,可能就剩最后三到五年了。
日本作為一個沒有資源的外向型經(jīng)濟,已經(jīng)在東亞、歐洲、南美、非洲被中韓兩國趕下了舞臺,北美又來了一個懂王,如果連東南亞這個最后的出口管道都崩掉,怕是要變成如同德川幕府一樣的閉關鎖國的狀態(tài)。
東南亞大敗局,拔的是日本的根。而咱們這次點兵,東南亞各國除了二戰(zhàn)時跟日本沆瀣一氣的泰國以及跟美國挑事的菲律賓之外,幾乎全員一把手上城樓。
這是趁你病要你命。
這種情況下,日本人的賭性又萌發(fā)了。外務省那幾十億只不過是個前菜。自己雖然打不過西邊鄰居,但日本想要驅狼吞虎,借美國這個大個子玩一票大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鬼子要打,663年唐軍的陌刀在白江口砍的日本人人馬俱碎,于是有了大規(guī)模遣唐使,讓日本安生了九百年,1592年豐臣秀吉跑到朝鮮找事,用竹甲領教了一遍滿餉明軍的三眼銃,又安生了三百年;到1895年,這才趕上清末積貧積弱撿了漏。
二戰(zhàn)失敗之后,這才八十年,日本人賭性又來了。
九百年,三百年,一百年,日本這數(shù)學還挺好的。不過這次,我們已經(jīng)準備好答題了。
風大浪高,有些不方便說的,可以點擊下邊卡片移步可以留言的小號聊一聊,也可關注筆者微博賬號 @躺平學副教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