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特殊時期,王洪文曾是政治舞臺上風云一時的人物。毛澤東晚年時曾五次擬定“接班人”,而王洪文則是繼林彪之后的第二人選,一時間風光無限。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王洪文在發(fā)跡之后,有一個軍長卻依然叫他“小王”,這個人是誰呢?為何如此大膽?
王洪文的發(fā)跡史非常傳奇,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他以農(nóng)民子弟的身份參軍。入伍之后被分配到第二十七軍八十師,起初只是一個普通的警衛(wèi)員。
由于王洪文十分機敏和細心,所以又被上級調到通信班擔任通信員一職,主要負責傳送上級的作戰(zhàn)命令和情報,為此他經(jīng)常在各個前沿陣地來回穿梭。
相比于奮戰(zhàn)在第一線的戰(zhàn)斗員而言,通信員的死亡率也非常高。當時,很多通信員都犧牲在了朝鮮戰(zhàn)場上,但王洪文卻憑借過人的膽識和豐富的經(jīng)驗,躲過了一次又一次敵人的炮火。
經(jīng)歷過炮火洗禮的王洪文,特別希望能受到上級的重視,進而得到晉升的機會。但他并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為此王洪文申請加入“軍樂隊”。由于王洪文為人特別聰明,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賞識,不僅成功加入共產(chǎn)黨,最終還以副排級預備役少尉的身份退役。
1951年,王洪文復員之后被分配到上海國棉十七廠,一開始他只是一個普通的車間工人。不過王洪文的個人能力非常強,入職之后不僅在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而且還得到了廠領導和同事的賞識與認可。
為了表彰王洪文,廠領導將他提升為車間治保主任。1960年7月,王洪文以干部身份,成為了國棉十七廠的保衛(wèi)干事。文革開始之后,他緊跟時代脈搏,從1966年開始大搞“串聯(lián)”,并成為了“工總司”的發(fā)起人和司令。
在此后的十年中,王洪文成為了“四人幫”的核心成員。1969年,在中共“九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72年,在毛澤東的授意下王洪文被調到北京工作,自此之后官越做越大,野心也越來越膨脹。
時至中共“十大”召開之時,他搖身一變成為了政治局委員和中央副主席,官至正國級。至此王洪文實現(xiàn)了人生的逆襲,從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最終躋身于國家權力中心。彼時的王洪文可謂風頭無兩,很多黨內(nèi)的老同志即使看不慣他的做派,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不過有一個人卻十分特殊,即使王洪文已經(jīng)身居高位,但他每次見到王洪文時,卻依然稱呼他“小王”。王洪文不僅樂于接受這個稱呼,而且對這個敢叫他“小王”的人也格外尊重。
這個敢直呼王洪文“小王”的人,就是第二十七軍的軍長尤太忠。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尤太忠就加入了紅軍。入黨后跟隨大部隊參加了長征,此后在我黨和我軍的多個重要歷史轉折期,都能看到尤太忠的身影。
1955年,全軍第一次大授銜時,尤太忠憑借軍功被授予開國少將。建國后他曾歷任內(nèi)蒙古、成都和廣州三大軍區(qū)司令員,還曾擔任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黨委第一書記,以及中央軍委紀檢委第二書記等要職。
抗美援朝戰(zhàn)爭時期,王洪文曾是尤太忠將軍麾下的士兵。他作為王洪文的老領導,無論從年齡還是資歷上來講,完全有資格叫他一聲“小王”。除此之外,尤太忠將軍為人性格剛直不阿,從來不會在惡勢力面前低頭,所以他才敢稱王洪文為“小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