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通訊員 謝寧
8月30日,長江講壇以“如何創(chuàng)作漫畫與尋找個人道路——從《春暉》談起”為主題開講,漫畫家阮筠庭圍繞其原創(chuàng)漫畫《春暉》的創(chuàng)作歷程,深入剖析漫畫創(chuàng)作的核心要義與個人成長的內在關聯(lián),為現(xiàn)場聽眾帶來一場兼具藝術啟發(fā)與人生思考的分享。
講座開篇,阮筠庭首先拋出“什么是漫畫”的問題。不同于“浪漫的畫”的通俗誤解,她提出,漫畫的本質是“言簡意賅地畫出平常生活中不可見的事物”。現(xiàn)場展示的《春暉》內頁片段中,無論是描繪中國學生課堂上“被提問時目光游離”的緊張狀態(tài),還是臺風后葵園從生機勃勃到頹敗的反差,都印證了這一觀點——漫畫能捕捉到日常場景下人們不易察覺的情緒與細節(jié)。
談及《春暉》的創(chuàng)作緣起,阮筠庭坦言,這部作品是對“漫畫創(chuàng)作中什么比畫得好更重要”的回應?;厮輦€人創(chuàng)作軌跡,從2004年的早期嘗試,到2005年發(fā)表于《漫友》的《畫夜》,再到2014年出版的《月亮短歌》,她始終在探索創(chuàng)作的核心價值。而《春暉》的誕生,正是源于對“真實”的堅守:“創(chuàng)作就是真實,是說不得謊的。”阮筠庭分享道,當不再執(zhí)著于“證明自己”,才真正明白值得一畫的是那些觸及內心的真實體驗。
講座的核心部分,阮筠庭結合《春暉》內容,探討了“接納不完美”與“尋找真我”的關系。她展示了漫畫中多個貼近生活的片段:學生備考時擔憂“考砸了人生是否會改變”的迷茫、自己年少時因化學成績差作弊被發(fā)現(xiàn)的窘迫、母親對自己作文和畫作“不夠完美”的評價……這些情節(jié)直指“完美主義”的困境。“一個有斑點的蘋果,是不完美的嗎?不完美的東西,就不應該存在嗎?”阮筠庭提出的反問引發(fā)聽眾共鳴。她強調,在教學與創(chuàng)作中反復驗證的真理是:“不是挑剔讓我們進步,而是接納,是看見。”
針對“接納之后如何行動”的疑問,阮筠庭以《春暉》中“老師也是普通人”的設定給出答案。漫畫里,老師不再是“不犯錯、不受傷、不能哭”的完美符號,而是會坦言“不知道”、敢于承認不足的真實個體。阮筠庭表示,接納不完美后,更重要的是“生長出真正的自己”,這種生長既需要主動去愛的勇氣,也離不開持之以恒的行動?!盁o論是創(chuàng)作漫畫、從事工作,還是尋找自我,本質上都不是為了任何人,而是為了成為真正的自己?!?/p>
現(xiàn)場交流環(huán)節(jié),讀者們紛紛分享閱讀感悟:有人從“春暉”的教育困境中看到當代人的共同迷茫,有人被“只是因為存在,就可以被愛”的理念治愈;線上平臺的討論也持續(xù)升溫,大家圍繞“藝術與功利”“教育與成長”等話題各抒己見。正如阮筠庭所說,《春暉》不僅是一本漫畫,更是一面鏡子,照見每個人在成長中對自我、對他人、對世界的追問。
作為講座回顧展暨文學講座月的收官講座,本次分享在思想碰撞中圓滿落幕。講座最后,阮筠庭老師還現(xiàn)場抽取了展覽留言中的幸運讀者,并為其頒發(fā)了紀念品,為文學講座月畫上了溫暖的句號。(圖片由長江講壇提供,攝影:王亮)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