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時候,咱們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轟 - 6K和轟 - 6N這兩款戰(zhàn)略轟炸機,頭一回和俄羅斯的圖 - 95MS轟炸機一塊兒,在阿拉斯加周邊還有太平洋的深處開展了聯合巡邏行動。這事兒可引起了西方那些觀察家們的普遍關注。大家都覺得,這些行動傳遞出了特別強烈的政治信號,尤其是在核武器或者能發(fā)射核武器的平臺靠近潛在對手的情況下。
俄羅斯從冷戰(zhàn)那時候起,就經常搞這種帶有挑釁性質的飛行活動。不過對中國來說呢,這次和俄羅斯一起開展的行動,可是標志著咱們國家戰(zhàn)略力量向外投送的能力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最近美國弄出了一份報告,對咱們中國這些飛行行動到底是啥真實目的給出了新的解讀,還明確指出在2024年11月30日的那次飛行當中,中國的轟 - 6N轟炸機開展了針對關島的模擬核打擊訓練活動。
美國空軍中國航天研究所里有個研究員,名字叫德里克·索倫。他在日本航空自衛(wèi)隊航空航天研究所做報告的時候提到,中國轟炸機進行飛行活動,真正的用意或許是在展示咱們國家核三位一體體系的完整程度以及實際運用的能力。他還說:“很明顯,中國這么多年一直努力構建核三位一體體系,這些轟炸機的飛行就是在展現這方面的成果?!毕褶Z - 6N這款轟炸機,它是中國第一款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核轟炸機,飛行航程能達到6000公里,而且還能搭載射程大概2000公里的KD - 21空射巡航導彈,這就讓它有了對很遠距離的目標發(fā)動核打擊的能力。
2024年7月24日,兩架轟-6K和兩架圖-95MS轟炸機在阿拉斯加防空識別區(qū))內飛行,觸發(fā)了美國和加拿大戰(zhàn)斗機(包括F-16、F-35和CF-18)的攔截行動。雖說這些飛機沒飛進美國或者加拿大的領空,但這可是中國空軍頭一回從外國(說不定是俄羅斯)的基地起飛,還靠近了美國的地盤,這明顯說明中國空軍向外投送力量的能力大大增強了。才沒過幾天呢,中俄又在日本海、東海還有西太平洋那一片搞了更多聯合飛行的行動。其中就有河南省第106旅的轟 - 6N轟炸機,這支部隊主要就是負責執(zhí)行核打擊任務的。
索倫覺得,2024年11月30號那次飛行特別值得關注,當時轟 - 6N都進入到能打到關島的巡航導彈射程范圍里了。這可能是“中國首次從空中對關島進行嚴肅的核打擊訓練”,表明中國不僅在技術上完善了核三位一體,還在實際操作中驗證了其戰(zhàn)略威懾能力。關島作為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重要軍事基地,是中國遠程打擊能力的關鍵目標。
索倫一開始覺得,中國轟炸機這些飛行行動是在釋放政治信號呢。目的就是想展示中俄之間那密切的軍事合作關系,而且通過部署轟 - 6,也是在給美國傳達一個態(tài)度,就是中國反對“核共享”那一套。他還說,中國擔心北約和美國在亞洲的那些盟友之間交流越來越多,最后可能會搞出一個“全球性反華核聯盟”來。不過呢,這位研究員也發(fā)現了一些不太對得上號的地方。就比如說,2024年7月北約峰會的時候,還批評中國支持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呢,可中國轟炸機在關島附近飛行這事兒,卻是四個月之后才發(fā)生的。這中間隔了這么長時間,就讓“中國支持俄羅斯”這種說法顯得沒那么有說服力了。
這份報告還提到,2019年中國正式開始使用轟 - 6N,還完成了相關基地的翻修工作,而且就在同一年,中俄聯合巡邏也開始了。這就能看出來,軍事訓練和政治意圖之間是有關聯的。索倫認為,若僅為軍事訓練,飛行可能局限于東?;蛉毡竞?,而飛往阿拉斯加和關島表明了更廣泛的戰(zhàn)略目標。
目前,中俄尚未在2025年恢復聯合飛行。索倫表示:“中國和俄羅斯今年未進行聯合飛行的決定可能是政治性的,他警告,一旦談判結束或失敗,中俄聯合巡邏可能恢復,甚至可能出現中國單獨的定期遠程飛行,以展示其針對美國本土及西太平洋目標的非核和核打擊能力。
這份報告揭示了中國轟炸機行動的多重動機:既是核三位一體能力的技術驗證,也是對美國及其盟友的戰(zhàn)略警告。那么,美國人說的有道理嗎?認為是都是胡說八道,因為到目前為止,中國從未確認轟-6N需要執(zhí)行核攻擊任務。道理很簡單,我們有更好的核威懾平臺,在擁有隱身戰(zhàn)略轟炸機之前,根本不需要這么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