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混得好,那還得是夏侯淵的后人混得好。
雖然夏侯惇和夏侯淵,都是曹魏的開國大將。但是夏侯惇的后人,到了曾孫這一代,基本上就泯然眾人矣了。到了玄孫這一代,在歷史上就徹底沒記載了。
然而夏侯淵的后人卻不一樣,夏侯淵的一個曾孫女,后來生了一個皇帝。而夏侯淵的另一個曾孫女,則是王羲之的奶奶!所以到了兩晉時期,夏侯淵他們家依然活得很好!
按照史書記載,夏侯淵和夏侯惇是族兄弟。所謂的族兄弟,按照當(dāng)時的說法,應(yīng)該是指兩人有一個共同的高祖父,兩人的曾祖父是親兄弟。
反正兩人的親戚關(guān)系,肯定是沒出五服。
等到后來曹操起家之后,夏侯淵和夏侯惇,又都成了曹操麾下最重要的大將。這就讓兩人的關(guān)系,更親近了一些。
而最終,夏侯淵死在了定軍山,夏侯惇死在了曹丕稱帝之后。夏侯淵戰(zhàn)死之前,他的職位是征西將軍。而夏侯惇去世之前,他的職位則是大將軍。
這樣看下來,夏侯惇的成就,應(yīng)該是比夏侯淵稍高一些的。
但是接下來,在兩人去世之后,兩人的后輩兒孫,卻開始逐漸遭遇了不同的處境。從兒子這一代開始,兩家就開始嚴(yán)重分化了。
首先是夏侯惇。按照史書記載,夏侯惇應(yīng)該至少有八九個兒子。在這其中,有四個兒子,特別重要。
夏侯惇的長子叫夏侯充,他在夏侯惇死后,繼承了夏侯惇的爵位。不過,夏侯充本人,只能算是中規(guī)中矩,后來在歷史也沒啥戲份。
真正有機會延續(xù)榮耀的,其實是夏侯惇的次子,夏侯楙。
歷史上的夏侯楙,娶了曹操的女兒,而且和曹丕關(guān)系很好。等到曹丕登基之后,他更是直接被任命為安西將軍,成了魏國的關(guān)中戰(zhàn)區(qū)司令,長時間坐鎮(zhèn)長安。
但可惜的是,在當(dāng)上關(guān)中戰(zhàn)區(qū)司令之后,夏侯楙卻沉迷于享樂。等到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他更是毫無作為。
甚至在諸葛亮北伐之前,魏延還主動提出,要走子午谷奇襲長安。而魏延提出這個計劃的原因,就是因為覺得夏侯楙守不住長安。只要自己打過去,他一定會逃跑。
這樣的夏侯楙,顯然是守不住夏侯惇留下的權(quán)力。所以,等到曹丕去世,曹叡登基之后,夏侯楙就直接被撤了下去,仕途上再也沒啥希望了。
更離譜的是,后來,夏侯楙連自己的家事都處理不好。被貶之后,夏侯惇的另外兩個兒子,還聯(lián)合夏侯楙的妻子,一起陷害夏侯楙,差點就導(dǎo)致夏侯楙直接被殺了。最后還是曹叡大度,放過了他一馬。
但是經(jīng)過這件事之后,夏侯惇這一脈,后來就再也沒有起色了。雖然夏侯惇留下的爵位還在,但是魏國的核心權(quán)力,卻是和他家再也沒了關(guān)系。在往后的幾十年里,夏侯惇這一脈,手里也就只剩下一個爵位了。
反觀夏侯淵這邊,情況則是正好相反。
夏侯淵至少有八個兒子,除了一個小時候餓死了之外,剩下的七個,在正史上都或多或少有些記載。而且,夏侯淵的這幾個兒子,靠著夏侯淵的背景入仕之后,自身也很努力。
夏侯淵的二兒子夏侯霸,官至右將軍。但因為他交好曹爽,所以在高平陵之變結(jié)束以后,他只能轉(zhuǎn)投蜀漢。但是在蜀漢那邊,后來他官至車騎將軍。
此外,夏侯淵家的老四,官至兗州刺史。老六官至樂安太守,老七官至河南尹。
所以,到了第二代,兩家的處境,已經(jīng)完全拉開差距了。盡管夏侯惇留下的遺澤更多,但是夏侯淵的兒子們,卻反倒是更有出息。
而接下來,到了第三代,兩家的差距就更大了。
夏侯惇這邊,只有長子的兒子夏侯廙有記載。但和他有關(guān)的唯一記載,就是他繼承了他們家的爵位!而夏侯惇家的其他人,到了第三代,就已經(jīng)完全沒記載了。
所以,夏侯惇家到了這一代,就已經(jīng)基本退出魏國朝堂高層了。
而夏侯淵這邊,到了孫子這一代,依然有很多出彩的孩子。這其中,尤以老四的兩個兒子最重要。
當(dāng)年老四官至兗州刺史,自己的地位就很高。所以,老四的兩個兒子,也因此有了很高的起點。
老四的大兒子,后來官至并州刺史。
而老四的二兒子,則是最為關(guān)鍵。老四的二兒子,后來娶了一位泰山羊氏的女子。而這位羊姑娘的姐姐,嫁給了司馬師!
這樣一來,老四的二兒子,就和司馬師成了連襟!
因為這層關(guān)系,老四二兒子的幾個后人,到了西晉之后,混得都很不錯。這幾個孩子,都已經(jīng)是夏侯淵的曾孫和曾孫女了。
而在這幾個孩子當(dāng)中,尤以兩個曾孫女最重要。
其中一個曾孫女,名叫夏侯光姬。她嫁給了司馬懿的一個孫子司馬靚,后來生了一個兒子叫司馬睿。若干年之后,西晉滅亡,司馬睿在南方登基,建立了東晉。
另外一個曾孫女,嫁給了西晉尚書郎王正。兩人后來有一個孫子,名叫王羲之。
所以,我們可以算一下,按照這個親戚關(guān)系,王羲之應(yīng)該對夏侯淵叫什么呢?
總之,夏侯惇家的后輩,到了第二代之后,因為夏侯楙的關(guān)系,后來基本就沒落了。反倒是夏侯淵的后人,第二代和第三代人依舊努力,而且抓住了時代的機會。后來一直到西晉東晉,人家活得也很滋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