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鳳祥一輩子沒有離開過黃河,他也離不了黃河。
七八歲時勇敢跳水里練水性,16歲時成為一名徒手擺渡人,17歲時救起第一位落水者……
50多年來,任鳳祥帶領志愿者成功挽救111名落水者的生命,打撈600多名遇難者遺體,免費運送群眾超過10萬人次。
日前,在第十五屆全國見義勇為英雄模范表彰大會上,任鳳祥獲得“全國見義勇為模范”稱號。如今,黃河岸邊,有一群像任鳳祥這樣勇敢、勤勞、質(zhì)樸的黃河兒女以赤誠之心守護著黃河安瀾、群眾安全。
8月19日18時30分許,佳縣暴雨如注,黃河水位持續(xù)上漲,白云山渡口嚴陣以待。
“兩人一組,每小時巡邏一次?!比硒P祥凝視著洶涌的河面,志愿服務隊隊員早已各就各位。
又是一個不眠夜。
“渡口安全!”第二天一早,顧不上休息,任鳳祥又和隊員們趕往榆林領取防汛物資。
這樣的守護,每天在黃河岸邊上演。
“練水性,就是練活下去的本事”
佳縣古稱葭州,地處黃河中游秦晉峽谷西岸,黃河過境流長81.75公里。因特殊的地形構造,黃河佳縣段兩岸山體陡峭,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頗為壯麗險峻。
1957年,任鳳祥出生在佳縣峪口鄉(xiāng)南河底村(后合并為任家畔村),這是一個望得見黃河,聽得到水聲的小山村。
與南河底村一河之隔的是山西臨縣,自古兩地群眾交往密切,橫亙兩岸的黃河水宛若“天塹”,渡河而過成了通往對岸的唯一方式。
沒有橋,搭起這個“橋梁”的便是擺渡人。
南河底村的土地多是石子地、膠泥地,土壤瘠薄,當時莊稼苗都不好活,解決溫飽更是難題,艱辛危險的擺渡成了為數(shù)不多的出路。
擺渡需要船,在過去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沒有船的村子,只能靠人來當“船”。
于是,在黃河岸邊,有了一群徒手擺渡人。
“村里最早沒有渡口和渡船,就是靠人擺渡。背一袋糧食一毛錢,拉只羊兩毛錢,一毛一毛攢起來養(yǎng)家?!比渭遗洗宕迕耨R羅鎖說。
“練水性,就是練活下去的本事。”作為家中的長子,任鳳祥從七八歲開始,便追隨著大人在黃河里練水性。日復一日刻苦地練習,任鳳祥的水性越來越好。
16歲時,任鳳祥如父輩一樣,成了一名徒手擺渡人。憑著踏實勤懇和嫻熟的技術,任鳳祥積攢起了信譽,有了名氣。
“救人是天經(jīng)地義的,咋能要錢!”
1996年,佳臨黃河大橋通車前,黃河上幾乎每年都會發(fā)生人畜財物落水的事件。
對于在黃河邊討生活的人來說,救人是“順手的事”。
17歲時,任鳳祥救了第一個人。事后,被救落水者買了2斤掛面上門感謝,被任鳳祥婉言謝絕了。
“救人是天經(jīng)地義的,咋能要錢!”任鳳祥說,老師從小教育他要做好事、做善事、做道德的事,母親也鼓勵他好好做善事,別人不給東西也要救。
從此,任鳳祥堅定了救人的決心和信念。
1980年,在村里的支持下,任鳳祥與同村9戶村民合資買了一艘二手木船。他給自己和船隊也立下了條規(guī)矩:救人和接送病人不收錢。
任鳳祥救人最多的一次是1986年4月11日,臨縣一艘客船在駛往佳縣白云山途中觸礁,船上171名乘客全部落水。
在激流中“搏斗”了2個多小時,任鳳祥最終救起31名落水者,其中29人生還。這次救援,他全身都是劃傷,血跡斑斑。
佳臨黃河大橋開通后,因渡河而造成的溺水事故逐漸減少。任鳳祥和船隊做起觀光旅游生意,同時堅持救人、送人。
為了節(jié)約時間,任鳳祥每天在岸邊吃飯,妻子郝春林堅持給他送了40多年的飯。
多年在黃河邊的堅守,任鳳祥的皮膚都曬得黝黑,手心布滿老繭和粗糙的裂紋,無數(shù)次在驚濤駭浪中出生入死,他的雙腿留下多處傷疤。
“我要守到走不動那天為止”
2011年,任鳳祥在村委會換屆選舉后擔任南河底村黨支部書記。
當時,在佳縣,退耕還林、紅棗基地建設、“三北”防護林等工程已陸續(xù)展開,通過一系列治理,沿黃一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人居環(huán)境有了明顯改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任鳳祥帶領村民種樹,修建白云山生態(tài)停車場、濱河公園……短短幾年,南河底村發(fā)生了巨變。
任鳳祥舍己救人的事跡在黃河兩岸傳為美談,影響越來越多的人。2013年6月,“任鳳祥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志愿服務隊也有個規(guī)矩:救人不圖回報、接送病人是免費、打撈人不要錢。
2015年,從村支書的崗位上退下來后,任鳳祥成了一名“全職”公益人。
成立以來,“任鳳祥志愿服務隊”從最初8個人發(fā)展到現(xiàn)在41個人,不僅任鳳祥的親人陸續(xù)加入,還吸納了“人民醫(yī)護工作者”路生梅、“中國好人”曹治峰等志愿者,在榆林市等多地義務進行救援,開展各類志愿服務500余人次,捐款捐物超10萬元。
這些年,任鳳祥先后被授予全國見義勇為模范、全國勞動模范、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
如今,任家畔村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用上了天然氣,村民們吃著“生態(tài)飯”,享受著黃河安瀾,日子越過越紅火。
“哪里都不如這好!”任鳳祥親眼見證著黃河水一天天由濁變清,欣喜著曾經(jīng)稀缺的“樹”長滿山坡。
50多年,生態(tài)環(huán)境變了,生活條件變了,但任鳳祥“救人分文不取,接送病人免費”的承諾始終未變。
生在黃河邊,長在黃河岸,吃著“黃河飯”,與黃河“搏斗”,也深深眷戀著黃河。
“我要守到走不動那天為止?!比硒P祥說他不是大英雄,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守河人”,千千萬萬黃河兒女的一分子。
來源:群眾新聞網(wǎng)
編輯 葉蕊 校對 劉雅嬌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