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3
日前,2025復興島全球設計大賽復賽在復興會堂盛大啟幕,全球百余支創(chuàng)新團隊共聚一堂,百帆競渡,百花齊放,以“無界之思”開啟了“未來之航”。
如何在一片有限之地構建高效協(xié)同的城市運行系統(tǒng),激活未來基因?“智慧集成未來技術”賽道一馬當先——5件入圍作品加2件踢館方案,以七大創(chuàng)新力量,從能源、交通、建筑、環(huán)境等多個維度震撼作答。從會“呼吸”的光伏板、模塊化的低空航站,到有“大腦”的垃圾站,設計師們直面從產品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的時代浪潮,借助能源優(yōu)化、數字整合與文化再生,構建出智慧可持續(xù)的多層級城市運行系統(tǒng)。這場圍繞城市代謝層展開的技術風暴,正重新定義“島”的意義:它不僅是一處自給自足的物理空間,更是智慧賦能之下城市系統(tǒng)建設的未來樣本。
焦點作品
能源革新:構建智慧供能網絡
量子能源驛站:
一種基于復興島場域特征的未來能源供給系統(tǒng)
想象一下,整座島的能源像血液一樣自然流動:“母單元”與“子單元”通過“超級插座”智能連接,光伏板會呼吸、儲能站能感知。清晨,陽光被轉化為清潔電能;夜晚,盈余能量通過共享協(xié)議輸送給需要的地方——咖啡館、畫廊甚至一棵需要補光的樹。這不僅是供能,更是一場溫柔的能源對話,讓每一度電都帶著溫度。
交通革命:低空與地面交通一體化
未來的天空
在船臺公園的上空,無人機如輕盈的飛鳥自主起降。老廠房屋頂變身低空航站,工業(yè)桁架成了科技藝術的展架。孩子們在這里體驗首次無人機飛行,創(chuàng)業(yè)團隊在改造后的車間測試新產品。這里不僅是交通樞紐,更是一個包容夢想的試驗場——過去與未來,在此溫柔相擁。
綠島智行
未來智慧交通一體化服務平臺方案設計
通勤不再只是奔波,而是一段愉悅體驗。APP根據你的情緒和日程,設計試驗性未來智慧交通一體化服務平臺,個性化推薦多模式出行方案。通過軟硬件產品結合的方式,旨在解決島嶼交通的特殊需求,實現交通系統(tǒng)的高效集成。這一切背后,是多源數據無聲協(xié)作,為你定制每一段路途——智慧交通,原來可以如此懂你。
智能升級:打造人機共生城市
人機友好空間探索
在復興島,機器人不再是冰冷的機器,而是溫暖的伙伴。它們沿專用道緩緩移動,幫你提重物、指路、照料花園;在機器人探索中心,孩子通過畫畫與機器人互動,老人與陪伴機械犬散步。人類與機器在此共生,這座城市,終于學會了“溫柔地科技”。
復興島工業(yè)遺存智能代謝提案
垃圾站竟也有了“大腦”和“心跳”。廢舊塑料被再生為建筑模塊,像樂高一樣拼接成新空間,植入老廠房中。當地居民參與共創(chuàng)工作坊,把廢棄漁網變成公共長椅、把玻璃瓶變成景觀磚塊。垃圾不再是終點,而是循環(huán)新生的起點——這是一座真正會代謝的島。
踢館作品
突破傳統(tǒng)的調控方向
城市日常中的時空折疊
復興島“低空-地面”一體智能城市未來范式
基于低空單元模塊的“樂高式”生長邏輯,在復興島構建“一樞多站、智聯共創(chuàng)”智能空地設施系統(tǒng)。清晨它是快遞站,正午變身為充電點,傍晚又成為夜市燈塔??臻g功能隨時間折疊展開,不著痕跡地融入日常??萍荚诖酥t卑而智慧,只為更貼近人的生活。
酷能場:調節(jié)微氣候的可變空間
一種革命性的AI驅動環(huán)境舒適度管理解決方案:夏日街角,AI悄然啟動噴霧系統(tǒng),送來一陣清涼;冬季來臨,石墨烯地暖在步道下無聲發(fā)熱。老人們聚在“智能亭”下聊天,孩子們在溫控廣場奔跑。這里沒有粗暴的機器轟鳴,只有如自然呼吸般的環(huán)境調節(jié)——微氣候里,藏著這座島的溫柔心意。
導師點睛
Review
藤靖教授高度贊賞了參賽方案對“數字島”與“智慧島”發(fā)展理念的充分體現,并提出了四個優(yōu)化方向:一是強化專項設施與城市整體規(guī)劃的協(xié)同性,實現概念與落地的有機統(tǒng)一;二是深化信息物理系統(tǒng)及物聯網技術的系統(tǒng)性展示,完整呈現從感知、計算到服務引導的全鏈條邏輯;三是提升智慧集成的整合能力,實現跨領域協(xié)同運營;四是加強與上海市戰(zhàn)略布局的銜接,使專項特色更好地融入區(qū)域發(fā)展。
“本次參賽作品在智慧集成未來技術賽道展現出顯著的創(chuàng)新性與技術先進性,尤其在交通循環(huán)再生平臺、智慧建筑樞紐、環(huán)境微氣候調控及AI智能體應用等領域的融合探索令人印象深刻?!?/p>
“期待作品在后續(xù)深化中取得更大突破,為智慧城市發(fā)展提供更具實踐價值的解決方案?!?/p>
藤靖
同濟大學交通學院教授
結語
Remarks Today
復興島的上空,無人機如智能候鳥般自主編隊翱翔,量子能源驛站編織著整座島的能量脈絡,廢棄工廠被植入“智能器官”變身代謝實驗室——這些并非科幻電影的遙遠想象,而是9組參賽方案正在繪制的全新圖景。以技術為筆,以島嶼為卷,這些作品從出行效率、能源代謝到人機共生,不僅展現了技術的突破,更詮釋了科技與人文的深度對話。未來城市不僅是算法的精準運行,更是人性溫度的綿延流淌。此刻,復興島正以智慧為鑰,開啟屬于每個人的未來之城。
*上述參賽者對參賽作品擁有獨立、完整、明確、無爭議的版權。所有成果均由參賽者獨立創(chuàng)作并自行承擔知識產權責任,復興島全球設計大賽組委會僅提供展示平臺。
資料|區(qū)規(guī)資局
編輯|陳露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