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嗎?咱們國家 2023 年新出生的寶寶只有 902 萬,出生率僅 6.77‰,這已經是連續(xù)第二年新生兒數(shù)量跌破千萬大關了!
更讓人揪心的是,有專家預測,如果照這個趨勢下去,到 2056 年,美國的總人口可能就要超過中國了。這可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現(xiàn)實。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說到底,還是現(xiàn)在的年輕人被三座大山壓得喘不過氣來。如果這三座山搬不走,專家的預言很可能會變成現(xiàn)實。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聊聊這三座讓人頭疼的大山到底有多可怕!
第一座山:“黃金枷鎖” 鎖死婚姻路
結婚本是喜事,但現(xiàn)在不少年輕人提到結婚就發(fā)怵。2024 年,全國結婚登記對數(shù)只有 610.6 萬對,創(chuàng)下了 45 年來的最低記錄,比前一年暴跌 20.5%。這背后,天價彩禮和高房價成了兩座難以逾越的鴻溝。
武漢大學學者龔為綱的研究顯示,全國彩禮的平均水平已經漲到 14 萬元了。在上海周邊、福建、江西這些地方,彩禮更是高得嚇人,有的地方甚至直接拿百元大鈔論斤稱!這種 “賣女兒” 式的彩禮陋習,讓很多家庭不堪重負。
比彩禮更讓人喘不過氣的是住房壓力。一線城市房價高大家都知道,但你敢信嗎?就連常州這種三線城市,2023 年房價平均也超過 1 萬 5 一平方米了。市中心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隨便就要 150 萬,這對普通上班族來說就是個天文數(shù)字。
多少年輕人把雙方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六個人的錢湊一起,才勉強付個首付,然后就成了 “房奴”?每個月一大半工資還房貸,興趣愛好、朋友聚會全都得往后排。有人為了多賺錢還房貸,不得不辭掉喜歡的工作;有人下班后還得兼職,就怕房貸斷供。這房子,就像個用金子做的籠子,把人的夢想和希望都鎖得死死的。
第二座山:“吞金獸養(yǎng)成計劃” 壓垮家庭
好不容易跨過結婚這道坎,養(yǎng)孩子的成本更讓人倒吸一口涼氣。最新數(shù)據顯示,中國家庭把一個孩子從剛出生養(yǎng)到 17 歲,平均要花 53.8 萬元;要是供到大學本科畢業(yè),那得差不多 68 萬元!
這個數(shù)字還在不斷上漲,“四腳吞金獸” 的外號真是名不虛傳。而且不同地方的差距大得驚人,北京、上海的家庭養(yǎng)個 0 到 17 歲的孩子,分別要花 93.6 萬和 101 萬,而西藏、青海那邊大概也就 35 到 38 萬。
更可怕的是,中國養(yǎng)孩子的成本相當于人均 GDP 的 6.3 倍,幾乎是全世界最高的,比澳大利亞、法國這些發(fā)達國家高出一大截!除了看得見的錢,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和機會成本更要命。懷孕要休假,平時要接送上學、輔導作業(yè),這些都占用了大人大量時間。
特別是女性,因為生孩子可能導致工作中斷,技能退化,升職加薪受影響。研究顯示,每生一個孩子會導致女性工資率下降 12%-17%,遠高于歐美國家的 7% 左右。這種 “母職懲罰” 讓很多女性對生育望而卻步。
第三座山:從懷孕到養(yǎng)老的連環(huán)壓力
當父母們被教育費用折騰得精疲力盡時,醫(yī)療壓力又像一座大山壓了過來。網上有人說 “沒錢就別生孩子”,這話雖然扎心,卻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背后是大家對看病貴的深深擔憂。
從準備懷孕開始,經濟考驗就來了。有的人懷孕順利,有的人卻得花幾萬甚至幾十萬做輔助生殖技術才能懷上。就算孩子順利出生,養(yǎng)娃路上生病的風險也像影子一樣甩不掉。孩子要是得了重病,治療費用可能一下子就掏空家里的積蓄。
同時,隨著父母年紀越來越大,醫(yī)療負擔就變成了 “上有四老,下有一小” 的雙重壓力。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顯示,2022 年我國 65 歲以上人口占比已經達到 14.9%,到 2032 年可能超過 20%,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
雖然現(xiàn)在醫(yī)保體系在完善,2024 年城鄉(xiāng)居民醫(yī)保人均財政補助達到每人每年 670 元,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穩(wěn)定在 70% 左右,但自己要出的那部分錢,對普通家庭來說還是很重的負擔。年輕人看著銀行卡里的余額,想到將來可能既要給孩子看病,又要給父母買藥,不敢生孩子也就成了無奈的理性選擇。
搬走大山才有希望
這三座大山一個扣一個,把年輕人壓得喘不過氣,也讓我國人口形勢越來越嚴峻。育媧智庫預測,到 2025 年新生兒可能跌破 800 萬,2050 年更是會降到 493 萬。而美國靠著每年接收大量移民,人口增長一直很穩(wěn)定。此消彼長之下,人口反超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
更麻煩的是,我國老齡化速度是世界罕見的。從老齡化到深度老齡化,法國用了 126 年,德國用了 40 年,而我國只用了 20 年。預計到 2050 年,差不多每三個人里就有一個是老人,這對社會和經濟發(fā)展都是巨大挑戰(zhàn)。
不過大家也不用太悲觀,搬走這些大山的路已經在腳下慢慢鋪開。針對住房壓力,不少地方出臺了下調房貸利率、多蓋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教育方面,“雙減” 改革正在減輕家庭的教育支出和焦慮;醫(yī)療方面,國家醫(yī)保報銷目錄不斷增加,集中帶量采購讓不少高價藥變得親民。
一些地方的鼓勵生育政策也初見成效。比如湖北天門,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可分別享受 9.63 萬元、16.51 萬元補助,當?shù)爻錾藬?shù)實現(xiàn)了 “由降轉增”。這說明只要政策到位,還是能調動年輕人的生育積極性的。
2056 年人口可能被反超的預測,更像是一記警鐘。它提醒我們,人口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解決。要是年輕人不用把所有錢都拿來買婚房,不用為了學區(qū)房連夜排隊,不用為一場大病愁得吃不下飯,那么生孩子這件事自然會重新變得輕松愉快。
說到底,中華文明的傳承靠的不是冷冰冰的數(shù)字,而是每個家庭里溫暖的燈光和充滿希望的生活。只要我們一起努力搬走這三座大山,人口警報就不會變成判決書,未來的日子還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你覺得這三座大山中,哪一座最該先搬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