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完配置“卷”外觀顏色命名,現(xiàn)成的已經(jīng)不夠用了
汽車外觀顏色命名由來已久,但在顏色上大做文章,似乎是近幾年的事情。尤其這兩年,隨著新能源汽車下餃子般爭先恐后的上市,在比拼“冰箱、彩電、大沙發(fā)”、輔助駕駛、智能座艙等各種參數(shù)和配置之外,車漆顏色命名竟也不知不覺成了行業(yè)“內(nèi)卷”的一個縮影。
拿近期上市的幾款新車來說,看似是簡單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但車企竟也玩出了新花樣。
對車企來說,車漆顏色不再是單純的視覺符號,而是某種藝術(shù)或情緒價值的外化。
比如,剛上市的全新小鵬P7,就有“律動黃、星暮紫、星芒藍、星瀚綠、新月銀、微星灰”6種配色命名。其中,“律動黃”繼承了初代P7經(jīng)典配色“超閃綠”的神韻,強調(diào)熱烈與時尚感,寓意運動活力與傳承;“星暮紫”是定位女性用戶的熱門專屬色,名稱源自黃昏時分的紫色天際;“星瀚綠”則主打啞光質(zhì)感,突出運動力量感,靈感源于浩瀚星空……
再比如小米YU7,四大色系,9種顏色當中,每一款車漆顏色的命名,也“大有門道”。因“碰瓷事件”而出名的“寶石綠”顏色,便被小米從哥倫比亞綠寶石上面找到了所謂的“靈感來源”:“20多輪的反復調(diào)色校正,只為還原一抹純粹而濃郁的寶石綠”等描述,更讓該車色增添了許多故事內(nèi)涵和情緒感染力。
此外,小米SU7 Ultra的“閃電黃”、小米SU7的“璀璨洋紅”、被明星張頌文種草的“橄欖綠”、以及出圈的“海灣藍”等車色,也成了小米會玩“色彩營銷”的最佳例證。
當然,要說顏色起名“大師”,還得是華為。
無論是華為Mate60 Pro的雅川青、白沙銀、南糯紫,還是華為P60系列的洛可可白、P30的天空之境,亦或nova 13的洛登綠、羽紗紫,nova 12的12號色(矚目之藍),除了具備極富美感和詩意的內(nèi)涵,更在視覺體驗上,給人以獨特的享受。
而鴻蒙智行旗下的五界(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在車漆命名方面,可以說完全繼承了華為手機命名的“衣缽”。
問界新M5 Ultra的悅影紅、問界新M7的牧野青、問界M8的夜紫;智界R7的極光綠;享界S9T的仙蹤綠、寰宇紅;尊界S800的破曉金黑、云霞暉、云境銀紫……,命名好聽之外,更賦予了五界各自獨特的調(diào)性。
車漆顏色命名似乎是一門學問,目前來看,各家并沒有一套系統(tǒng)的打法,而更多是投市場和用戶所好。中高端的玩調(diào)性,入門版的玩噱頭和話題,“各懷鬼胎”,各有各的算計。
中高端方面,更多從拔高品牌調(diào)性和提升文化內(nèi)涵的角度去命名。比如比亞迪漢EV的暮山紫(源于《滕王閣序》)、唐家族的銀釉白(源于唐代的邢窯白瓷);阿維塔06的云紫(寓意普羅旺斯薰衣草紫莊園);魏牌高山7的遠山灰(江南煙雨韻味)、嵐圖汽車的金鑾紅(象征奢華尊貴)。
入門版方面,則怎么無厘頭,怎么有爭議怎么來。比如五菱宏光MINI EV GB的”渣渣灰”“螺螄粉”“健康碼綠”,比亞迪海豚的“貝貝灰”“嘟嘟白”“噗噗粉”等,便是走的純噱頭路線。
對車企來說,車漆命名也應該很有講究,所以有必要花很多心思去構(gòu)想。
愿望是美好的,但說實話,落到消費者端,往往很難感知到車企的“巧思”;尤其在當下各細分市場車型眾多,消費者很容易挑花眼的情況下,再漂亮、再有想法的顏色命名,往往也敵不過一個“競品比你便宜2000元”“語音交互不靈敏”等對用戶來說,更為直觀和容易感知,且更容易被勸退的理由。
不排除一些消費者會因顏色而愛上一款車,并欣然掏腰包,但很難會有消費者因為一款車色的命名,而去盲目做決策——盡管一款車色的命名具有一定的傳播價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產(chǎn)品的知名度,但“種草”不等于“轉(zhuǎn)化”。
說白了,好的命名是“錦上添花”的事情,有了好的車漆顏色,命名才有可能加分。
不過話說回來,對于整個產(chǎn)品而言,車漆往往只是“配角”,消費者買的是“綜合性”。尤其是對于25萬元及以下的產(chǎn)品來說,性價比是最重要的決策因素。很多時候,車漆什么工藝,有幾款顏色,顏色命名是啥,對消費者來說,根本不重要,或者沒那么重要。
由此來看,車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為了命名,各種“內(nèi)卷”,找補靈感來源,各種“杜撰”命名故事的做法,實在有些“緣木求魚”——除了滿足車企的虛榮心,對消費者來說,只會徒增記憶和傳播的負擔罷了。
其實,何止車漆顏色命名,內(nèi)飾顏色、電池名稱、底盤名稱等,各家也叫法不一,從名字看,各家似乎差距很大,但拋開五花八門的命名,再扒開工藝或技術(shù)細節(jié),你會發(fā)現(xiàn),重合度實在太高了。
結(jié)語:
作為汽車產(chǎn)品的一部分,車漆其實很重要,這也是一門技術(shù)兼藝術(shù)的艱難工作。為車漆顏色命名、找靈感、編故事,也可以理解。但為了不同而不同,同樣的黃色,非要叫出不同的名字;為了顯示自己有文化而故意“掉書袋”,就有點“貽笑大方”了。
眼下,車漆顏色命名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好像不起個新奇、不明覺厲的名字,就顯得產(chǎn)品部門不重視、營銷部門不作為一樣。
筆者以為,這樣的“內(nèi)卷”,大可不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