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永信作為少林寺方丈,一直是個充滿爭議的人物。有人罵他過度商業(yè)化,把千年古剎變成 "商業(yè)帝國";也有人贊他讓少林文化走向世界。
但最讓人好奇的還是:這位極少公開露手的方丈,到底有沒有真功夫?雖然從未有人見過他實戰(zhàn),但這四個人的存在,或許能幫我們揭開謎底。
一、師父郝世齋:少林活拳的深夜傳承
要了解釋永信的武功,首先得看他的師父郝世齋。這位被稱為 "少林拳法活字典" 的武僧,不僅是少林寺的傳奇人物,更是釋永信武學(xué)之路的引路明燈。
郝世齋白天種田,晚上就點著蠟燭鉆研拳譜,幾十年如一日的苦修讓他精通各種少林絕技。作為釋行正方丈的弟子,他在釋行正失明后,主動承擔起教導(dǎo)釋永信的重任,既傳佛法又授武藝。
少林寺大當家釋永乾曾評價郝世齋:"走南闖北見過不少人,但像他這樣心地善良、仁慈寬厚的大善人,還真是頭一個碰到。"
當外界質(zhì)疑釋永信不會武功時,郝世齋憤怒反駁:"有我郝世齋在,誰敢說釋永信不會少林武功!" 他解釋說,少林武功歷來 "六耳不傳",傳授時不能有第三個人在場,只有戰(zhàn)亂時期才會在白天練功。
這種夜間授徒的傳統(tǒng),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仍在延續(xù),少林文化專家岳曉鋒證實,當時拳師們多選擇在墳地或野樹林等僻靜之地夜間授藝,一為專心,二為避人。
更有力的證據(jù)是,釋永信四十多歲時仍能輕松做出左右劈叉動作,達摩杖法更是練得爐火純青。這些軟功和器械功夫,絕非一朝一夕能練成。
二、童星弟子釋小龍:從奶瓶小子到功夫巨星
如果說師父的評價還不夠直觀,那么釋小龍的成長軌跡就是最好的佐證。這位兩歲就拜入釋永信門下的俗家弟子,用實力證明了師門傳承的含金量。
1992 年,年僅 4 歲的釋小龍就在鄭州國際少林武術(shù)節(jié)上斬獲少林通臂拳、羅漢棍兩項優(yōu)秀獎。在《旋風小子》《少年包青天》等影視作品中,他展示的少林拳、五行拳、醉拳等技藝,一招一式都透著扎實的功底。這些功夫并非花拳繡腿,而是少林寺正宗的外家拳術(shù)體系。
釋小龍的父親陳同山當年特意將兒子送到少林寺,就是看中了釋永信的武學(xué)造詣。而釋永信也沒讓人失望,不僅親自教導(dǎo),還帶他參加臺灣文化交流活動,受到蔣緯國等人的接待。
如今的釋小龍雖然轉(zhuǎn)型影視明星,但機場照片中展露的健壯體態(tài),依然能看出常年習武留下的痕跡。
三、武術(shù)神童釋小松:三歲獲洪金寶頒獎的傳人
比釋小龍更年輕的弟子釋小松,進一步印證了釋永信的教學(xué)能力。這個 2006 年出生的新疆男孩,用驚人的天賦詮釋了少林功夫的傳承力量。
2009 年,三歲多的釋小松參加第七屆香港國際武術(shù)節(jié),一舉拿下 "亞洲武術(shù)小天才獎" 和 "國際武術(shù)節(jié)兒童功夫獎",而為他頒獎的正是功夫巨星洪金寶。
看到孩子的潛力,父親將他送到少林寺,正式成為釋永信的弟子,獲法號 "釋小松"。
在釋永信的悉心教導(dǎo)下,釋小松進步神速:6 歲參加歐洲少林文化節(jié)開幕儀式,陪同師父訪問德國外長;同年出演《中華功夫》《聰明小空空》等影視作品;
2013 年登上河北衛(wèi)視春晚表演武術(shù);2015 年斬獲 "亞洲最佳小功夫明星" 稱號。這些成就背后,離不開釋永信的悉心指導(dǎo)。
四、實戰(zhàn)護法釋延孜:51 歲 KO 非洲悍將的傳奇
如果說前兩位弟子偏重于表演和影視,那么釋延孜則是實戰(zhàn)領(lǐng)域的標桿人物。這位釋永信親手教導(dǎo)的弟子,用無可爭議的戰(zhàn)績證明了少林功夫的實戰(zhàn)價值。
1967 年出生的釋延孜 17 歲入寺,1988 年就奪得全國武術(shù)散打錦標賽冠軍,成為少林寺四大護法高手之一,被譽為 "少林實戰(zhàn)第一人"。
2018 年,51 歲的他在 "功夫之都" 登封迎戰(zhàn) 30 歲的坦桑尼亞悍將蓋博瑞,僅用 43 秒就 KO 對手,震驚全場。
更重要的是,釋延孜的武學(xué)理念完全繼承自師父。1999 年,他遵照釋永信的建議遠赴英國創(chuàng)立 "少林寺海外分部",將少林功夫推向世界。
他曾明確表示:"練了 30 年武術(shù),一心想著如何推廣中國武術(shù)以及它的未來發(fā)展方向",這種格局與釋永信的全球化視野一脈相承。
爭議與真相:管理者與武者的雙重身份
盡管有這么多證據(jù),質(zhì)疑聲依然存在。釋永信自己也承認,近年因全身心投入少林寺管理,鍛煉減少導(dǎo)致武功有所下降,身材也發(fā)生了變化。
BBC 的采訪中,他坦言現(xiàn)在很少做體能訓(xùn)練,不再進行功夫表演,這些都讓外界產(chǎn)生了猜測。
但我們需要明白,少林功夫的本質(zhì)并非影視劇中的飛檐走壁、隔空打人,而是強身健體和自衛(wèi)的實用技藝。
作為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的職責不僅是習武,更要傳承文化。他讓釋延孜開拓海外市場,帶釋小龍、釋小松參與文化交流,這些都是武術(shù)傳承的現(xiàn)代形式。
就像金庸筆下的 "掃地僧",真正的高手往往不輕易顯露。釋永信或許不會像弟子們那樣頻繁登臺,但從師父的嚴格教導(dǎo)、自身的功底展示,到培養(yǎng)出多位實戰(zhàn)與表演兼?zhèn)涞牡茏?,已?jīng)構(gòu)成了完整的證據(jù)鏈。
正如郝世齋所說:"只要我在,誰敢說他不會少林功夫!" 對于這位將少林文化推向世界的方丈而言,這或許就是最好的武功證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