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一詞,意思有二:一是有功績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二是男女間行為開放、浪漫。毛偉人詞“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句,即其一也。
近段時間,整理近40年前的日記(含讀書筆記)第六集進入尾聲,迎面而來的,是紀宇的《風流歌》。
筆記顯示,這首長詩,我整整抄了26頁!出處是當年的《中國青年報》,開始抄錄的時間是1988年7月5日,抄完的時間是7月11日的凌晨或者早晨。
也就是說,為了抄錄這首長詩,我整整用了一周的時間!
這一年,春節(jié)過后,我的身份由一個初中畢業(yè)的放牛娃,或者說地球修理者,變成了每月拿42元工資的代課教師,代替我曾經(jīng)的老師,在離開整整5年半之后,又重新回到了我的母校,從原來的學生,變成了一位教書先生。
起因是,那一代老民師,已人到中年,上有老人需贍養(yǎng),下有兒女要撫養(yǎng),每月三四十元的工資,養(yǎng)家糊口,難以為繼,不得不另謀出路。
報紙顯然是學校訂閱的,7月上、中旬,應(yīng)該也是學校快要放暑假的時間。從“1988.7.11晨于山中”這個落款來看,當時為了抄這首詩,雖然不能說是夜以繼日,日以繼夜,但至少也是把所有的課余時間全部用上了。
“山中”,是我對母校山沃初中的簡稱。那一年,我剛回到母校任教時,接替的是李老師留下的六一、六二兩個班的語文課,兼六一班的班主任。應(yīng)該說,工作也是挺忙的。
那么,我為什么要這么下功夫,全文抄錄紀宇的《風流歌》呢?
百度搜索顯示:《風流歌》,長篇抒情詩,1980年4月28日晨寫于青島,發(fā)表在《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配樂朗誦,并作為交換節(jié)目與各省、市廣播電臺交流,舉國傳播,廣泛流傳,在群眾中特別是青年中產(chǎn)生了較好的影響。
1982年,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詩集《風流歌》。
后來,紀宇又續(xù)寫了《風流歌》之二和之三,在《中國青年報》發(fā)表,大中學生們爭相傳抄、朗誦,在八十年代的大學里,無人不知《風流歌》。三首《風流歌》被作成盒式磁帶,由瞿弦和、張筠英朗誦;匯編成《紀宇朗誦詩》,賀敬之題寫書名,作家出版社第一版印刷37000冊,由新華書店發(fā)行7000冊,其余全部由作者郵售一空。
直到今天,我才發(fā)現(xiàn):當年我抄錄的,只是《風流歌》的“之一”和“之二”部分,在此之后,作者又創(chuàng)作了《風流歌之三》,也就是《三唱風流歌》。
也就是說,《風流歌》全詩有三部:《風流歌之一》發(fā)表于1980年的《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發(fā)表《風流歌之二》時,又包含了“之一”;后來,《風流歌之三》完篇時,也是在《中國青年報》發(fā)表的。
《風流歌》全詩7686字,我抄的前兩部分5007字,限于篇幅,也為了避嫌,原文就不再重現(xiàn)了!
在四大文學體裁中,小說、戲劇是敘事文體,散文、詩歌是抒情文體。抒情自當熱烈奔放,如大江奔流,汪洋恣肆,一瀉千里。
在我讀過的詩作中,屈原、李白、郭小川、紀宇、王懷讓的詩歌都具有這樣的特點。屈原的《離騷》,李白的《將進酒》《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等,郭小川的《青紗帳——甘蔗林》,紀宇的《風流歌》,王懷讓的《我驕傲,我是中國人》等等,都是他們的代表作。
抄錄這首詩的時候,我已經(jīng)度過了自己人生的至暗時刻。
在此之前,讀書全靠借,時間全靠擠,白天上山放牛帶著書,夜里挑燈讀書至三更。原來,我住在上房的西間,父母住東屋,中間隔著堂屋,但隔扇無門,父母夜半醒來,看到我屋透出的燈光,張嘴就罵。害的我此后一邊讀書,一邊還得提防著父母。一聽到他們醒來,立馬熄燈,和衣仰躺在床上。半個小時之后,繼續(xù)挑燈夜讀。
后來,廈房建成,我第一時間搬離上房,父母再也不知道,夜里我是幾點睡覺的。什么鑿壁偷光、囊螢映雪,在我看來,都稀松平常。
參加工作之后,沒書讀和沒時間讀,這些問題都已迎刃而解。全文抄錄《風流歌》,一是怕以后再也看不到了,二是因為喜歡。
那年,我剛剛21歲,有的是熱情,有的是干勁。37年過去,職業(yè)生涯即將結(jié)束,人生進入暮年?;厥讈砺罚挥筛锌抵?,不勝唏噓。
《風流歌》的作者紀宇,原名蘇積玉,山東青島人,中共黨員。我出生的1967年,他畢業(yè)于青島市第九中學。歷任青島卷煙廠工人,青島市文化局編輯、編劇及戲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青島市藝術(shù)研究所所長、市文聯(lián)副主席、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一級編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