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碧雖說如愿嫁給了果郡王,但是卻并不幸福,因為在嫁給果郡王的這一刻就注定她一生無子嗣,而這一切都是甄嬛的手筆。但甄嬛對浣碧其實更多的還是:你不仁,就別怪我無義。
劇中甄嬛和浣碧名為主仆,卻實為同父異母的親姐妹。只不過因為浣碧母親是有罪之身,所以這才一直得不到甄家承認(rèn)。一直讓浣碧以仆人身份度日,所以長此以往下來浣碧心中難免積怨。但二姐妹最終走到這一步其實也只怪命運弄人吧。
其實浣碧若是能一直老老實實跟著甄嬛,甄嬛也會給她尋個好人家的。最起碼比最后殉情來得強,但這也并非浣碧所愿。誰不想尋得如意郎君廝守一生呢。怪只怪她看上的是甄嬛的男人,雖然說甄嬛已是妃子,但她不要的,你也不能撿。
后來皇帝在果郡王府發(fā)現(xiàn)甄嬛的小像,二人關(guān)系差點暴露,好在浣碧這時候自己出來打圓場,其實這里就是存有心機的,而看甄嬛的反應(yīng)就看得出來,她并不高興,即便這次是她死里逃生多虧了浣碧。
但,她最后對浣碧和果郡王的婚事表現(xiàn)得絕對不是祝福,而是妒忌。有時候人心就是這樣,即便是我得不到,我也不想讓別人得到。所以甄嬛送給浣碧的大禮就是,讓她終身不孕。
于是布下兩道雷:栽贓,眼線。
看似無關(guān)緊要,但每一步都至關(guān)重要。首先來說就是浣碧陪嫁的丫鬟,而浣碧在出嫁之時甄嬛囑咐道,要浣碧好好待果郡王,過安生日子變好,自己早就對果郡王無望。給浣碧喂下一顆定心丸,隨后便可以安插自己的眼線,監(jiān)視浣碧的一言一行。而給浣碧平常的吃食當(dāng)中動點手腳簡直不要太容易。
這第二道便是栽贓了,當(dāng)初孟靜嫻之死,其實甄嬛是巴不得的。畢竟那可是果郡王的女人,而果郡王對孟靜嫻又尚且還有感情在。所以甄嬛在面對果郡王的詢問才會說,不是浣碧干的。說這話和直接指認(rèn)浣碧有啥區(qū)別嗎。所以自此以后果郡王對浣碧原本僅存的一絲好感全然消散掉了。
最后即便是沒有果郡王的出現(xiàn),甄嬛浣碧二人最終也會走散的。從此事就能看出二人感情從不是堅貞不移,而是早有裂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