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時尚圈,審美正在反著來,越反常規(guī)、越不像鞋的鞋,越容易爆紅。
Y2K的復古感、Gorpcore的機能感、Balletcore的輕盈感……再加上「丑即高級」「怪則特別」的共識,讓越來越多「非標準鞋型」開始登上時尚圈的T臺賽道。
就在這樣的語境里,五指鞋,火了。
前陣子,Jennie飛往洛杉磯開啟BLACKPINK的新一輪全球巡演,一身穿搭照例登上熱搜,但這次引發(fā)最多討論的,卻是一雙Vibram的五指鞋。
從外形上看,這雙鞋幾乎違背了所有主流審美:每根腳趾獨立分開、鞋型怪異,但偏偏就是這種「離經(jīng)叛道」的設計,成了今年最出圈的單品之一。
其實,大多數(shù)人第一次知道Vibram,可能并不是因為這雙五指鞋,而是鞋底上那個顯眼的黃色八角形logo。
作為全球最著名的功能型鞋底品牌之一,其幾十年來始終活躍在登山、戶外、越野等專業(yè)運動領域的鞋底,卻鮮少出現(xiàn)在品牌主標的位置。
Vibram的名字,源自其創(chuàng)始人Vitale Bramani的名字組合,這位意大利人被認為是登山領域的「天才」,但品牌的誕生,卻始于一場悲劇。
在1935年,Vitale Bramani的六位登山伙伴在攀登阿爾卑斯山時不幸罹難,彼時的登山鞋大多由笨重的皮革底和鋼釘組成,事后分析來看,部分原因被認為是「鞋底打滑」導致。
這場意外直接促使Bramani投入橡膠鞋底的研發(fā)。
兩年后,他聯(lián)合輪胎制造商推出了全球第一款硫化橡膠登山大底,不僅防滑、耐磨,還極大提升了高山環(huán)境下的安全性。1954 年,意大利登山隊正是穿著Vibram鞋底,成為人類史上第一支成功登頂K2的隊伍,品牌就此聲名鵲起。
針對不同的使用場景,Vibram還不斷細化其鞋底功能,現(xiàn)已發(fā)展出涵蓋輕量化(lightweight)、抓地力(grip)等多個性能方向、三十多種專利鞋底方案。其應用范圍也早已超越登山領域,覆蓋跑步、健身、水上運動、軍事作戰(zhàn),甚至被用于飛機輪胎制造,真正實現(xiàn)「全場景滲透」。
為了持續(xù)精進技術(shù),Vibram還會與專業(yè)運動員、登山家進行深度合作,贊助賽事、測試鞋底,并不斷根據(jù)一線反饋優(yōu)化材料與結(jié)構(gòu)。
也正因為如此,Vibram鞋底成為戶外鞋的「標配」,業(yè)務遍布全球120多個國家,產(chǎn)品和專利被超過1000個品牌所采用,包括Scarpa、The North Face、Arc'teryx、HOKA、Mammut等一線專業(yè)品牌。
本以為,Vibram會一直安守「幕后英雄」的角色,但其卻在2005年做出了一次大膽「越界」:推出Vibram FiveFingers,一款模仿赤足狀態(tài)、每根腳趾獨立分區(qū)的極簡鞋履,看起來介于裝備與實驗藝術(shù)之間。
最初,這只是品牌想要展示自家鞋底抓地力和貼地腳感的一次「實驗」,沒想到,恰逢 「Barefoot Running赤足跑」理念興起,Vibram五指鞋迅速在CrossFit、瑜伽、戶外跑圈中被追捧,成為自然運動的象征單品,更被《時代》雜志評為「2007年度最佳發(fā)明」之一。
但好景不長,Vibram因部分用戶出現(xiàn)足部傷害,一度遭遇集體訴訟,被質(zhì)疑「夸大赤足益處」,隨后雖然輿論平息,但大眾市場對五指鞋的熱情也急速冷卻,甚至淪為「審美失敗」的典型代表。
諷刺的是,造型反常規(guī)、審美邊緣化,這些Vibram五指鞋最初在大眾消費中被拒絕的原因,卻成為它在近年來「翻紅」的最大資本。
在今天,「丑」不再意味著失敗,反而意味著一種態(tài)度、一種先鋒性。
Vibram正是踩中了這波「去主流化」的審美反彈,也開啟了與潮流品牌的頻繁聯(lián)名:Balenciaga把五指鞋做成高跟鞋,Suicoke把它玩成毛絨分趾,Doublet、Slam Jam等小眾設計師品牌用它打造「非標準鞋型」敘事……這些合作更讓Vibram打破了戶外品牌的傳統(tǒng)界限,成了「freaky-chic怪潮」語言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Vibram在潮流語境下的崛起,也折射出當代消費者的「功能標簽依賴」。
GORE-TEX、Vibram,這些原本用于嚴苛戶外環(huán)境的材料技術(shù),如今早已跳脫功能范疇,成為高端消費的象征。
在小紅書、得物等社交平臺,不乏用戶以「Vibram 底」為是否專業(yè)、值這個價的判斷依據(jù)。甚至部分品牌不使用Vibram鞋底,就被質(zhì)疑「掉價」;一旦貼上小黃標,哪怕鞋型普通,消費者也更愿意為其買單——「Vibram + GORE-TEX」,成為戶外領域的「豪華高配」。
然而,不是所有功能技術(shù)品牌都能像Vibram一樣,能夠從技術(shù)供應商向品牌商實現(xiàn)進一步的轉(zhuǎn)身。
GORE-TEX近年來也在嘗試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形象,從獨立參展ISPO,到推出以GOREWEAR為代表的功能服飾線……但現(xiàn)實是,GORE-TEX至今在消費者眼中,依然更像是「技術(shù)標簽」,而不是一個「品牌選擇」。
Vibram的勝出,在于它造出了一個結(jié)構(gòu)足夠叛逆、辨識度足夠高、文化爭議性足夠強的終端產(chǎn)品。
這也是一種越來越多材料企業(yè)、技術(shù)品牌、代工巨頭試圖仿效但很少成功的突圍路線。
回頭再來看Vibram的五指鞋,它早已不僅僅是赤足跑鞋,更成為某種生活方式與態(tài)度的象征,讓Vibram這個原本只存在于鞋底的小黃標,有了走到臺前的理由與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