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游樂》 任伯年 1872年 24.3×52.8厘米 紙本水墨設(shè)色
《春郊放牧》 任伯年 1889年 23.2×50.5厘米
《芭蕉麻雀》 任伯年 1872年 145×39厘米
《島佛驢背敲詩》 任伯年 1887年 176×47厘米
《白荷鴛鴦》 任伯年 不詳年 29.4×41.7厘米
《茶壺月季》 任伯年 1886年 23.4×51厘米
《觀耕圖》 任伯年 不詳年 32.4×32.3厘米
《焚香告天圖》 任伯年 不詳年 182.1×95.1厘米
《大腹納涼》 任伯年 1860年 117×53.5厘米
《東山絲竹圖》 任伯年 1891年 182.2×96.4厘米
《兒女英雄》 任伯年 1884年 23.2×50.1厘米
《采蓮仕女》 任伯年 1892年 138.5×40厘米
《寒林高士圖》 任伯年 1887年 176×47厘米
《宮人游山》 任伯年 1885年 29.4×18.4厘米
《焚香告天》 任伯年 不詳年 15.3×19厘米
《寒林放馬》 任伯年 1888年 129.4×62.4厘米
《東津話別圖》 任伯年 1868年 34.1×135.8厘米
《焚香誥天》 任伯年 1885年 29.4×18.4厘米
《風(fēng)塵三峽》 任伯年 不詳年 108.5×84厘米
《禪杖羅漢》 任伯年 1860年 28.3×29.9厘米
《白描人物》 任伯年 1860年 28.3×29厘米
《春江放鴨》 任伯年 1892年 67.5×41.6厘米
《登高望遠》 任伯年 1887年 25.6×55.8厘米
《承天夜游圖》 任伯年 1886年 177.5×47.3厘米
《草堂春歸》 任伯年 不詳年 15.3×19厘米
《飛鳥掠花》 任伯年 1885年 29.3×41.9厘米
《瓜藤浴鴨》 任伯年 1891年 215.4×49.3厘米
《封侯圖》 任伯年 1887年 132.8×32厘米
《瓜藤》 任伯年 1879年 28×28厘米
《歸田風(fēng)趣圖》 任伯年 1893年 133.9×62.2厘米
《東山絲竹圖》 任伯年 1890年 120×63厘米
《歸船午炊》 任伯年 1893年 23.2×50.7厘米
《芙蓉白頭》 任伯年 1879年 24.6×52.6厘米
《荷花雙鷺》 任伯年 1891年 251×59.1厘米
《臨周少谷花卉》 任伯年 1884年 29.1×41.4厘米
《荷花白鷺》 任伯年 1873年 23.5×49.2厘米
《浣沙石》 任伯年 1885年 29.4×18.4厘米
《韓信》 任伯年 1885年 29.4×18.2厘米
《花蔭白貓》 任伯年 1892年 150×40.3厘米
《麻姑獻壽圖》 任伯年 1889年 149.5×80.5厘米
《荷花水鳥》 任伯年 1872年 145×39厘米
《臘梅小鳥》 任伯年 1880年 24.7×53.8厘米
《茅廬積雪》 任伯年 1860年 29.9×33.7厘米
《荷花水鳥》 任伯年 不詳年 23×50厘米
《李花雙雛》 任伯年 1874年 27.8×27.8厘米
《馬》 任伯年 1883年 134.5×64.5厘米
《流水清音》 任伯年 不詳年 15.3×19厘米
《花卉》 任伯年 1882年 31.6×39.2厘米
《枇杷貓雀圖》 任伯年 1884年 136.5×32.9厘米
《荷塘消夏》 任伯年 1860年 30×33.8厘米
《花叢雙貓》 任伯年 1885年 29.4×41.9厘米
《牡丹孔雀》 任伯年 不詳年 25.3×53.8厘米
《牡丹飛禽》 任伯年 不詳年 25.154 絹本水墨設(shè)色
《梨花鸚鵡》 任伯年 1882年 25.6×54.2厘米
《蟠桃綬帶圖》 任伯年 1890年 131.5×63.9厘米
《目送歸鴻》 任伯年 不詳年 15.3×19厘米
《沒骨花卉》 任伯年 1884年 29.4×41.7厘米
《茗茶待品》 任伯年 不詳年 15.3×19厘米
《枇杷稚雞》 任伯年 1886年 150.3×81.6厘米
《曲橋通幽》 任伯年 1885年 29.4×18.4厘米
《寒香幽鳥》 任伯年 不詳年 130.8×31.4厘米
《金魚水草》 任伯年 1868年 25.3×26.1厘米
《龍山落帽》 任伯年 1885年 25.3×26.7厘米
《禮佛圖》 任伯年 1872年 104×32厘米
《柳塘浴禽圖》 任伯年 1888年 133.8×39.9厘米
《籬花蟋蟀》 任伯年 不詳年 29.4×41.7厘米
《荷花雙鴨》 任伯年 1884年 132×31.4厘米
《枇杷雞雛圖》 任伯年 1882年 178.8×48厘米
《茂陵秋雨》 任伯年 1885年 29.4×18.4厘米
《牡丹》 任伯年 1880年 148.5×79.4厘米
《米顛拜石圖》 任伯年 1882年 126.2×52.8厘米
《嫩綠池塘藏睡鴨》 任伯年 1883年 118×39.6厘米
《摹陳老蓮人物》 任伯年 1867年 140.3×44.1厘米
《蒲葵三雞》 任伯年 1891年 215.4×49.3厘米
《騎驢人》 任伯年 1891年 94×42.3厘米
《漂母》 任伯年 1885年 298.3×18.4厘米
《南瓜三雞》 任伯年 1872年 145×39厘米
《秋海棠》 任伯年 不詳年 31.8×39.4厘米
《枇杷鸚鵡》 任伯年 不詳年 29.2×41.6厘米
《深山觀泉圖》 任伯年 1886年 175.4×46厘米
《秋游圖》 任伯年 1860年 25.1×52.5厘米
《清流小舟》 任伯年 不詳年 25.3×26.3厘米
《牽牛母雞》 任伯年 1892年 128.2×39厘米
《清溪小泊》 任伯年 1883年 24.6×52.3厘米 紙本水墨設(shè)色
《薔薇丁香》 任伯年 不詳年 31.6×39.2厘米
《秋葵雙鴿圖》 任伯年 不詳年 176×46.4厘米
《雙鹿圖》 任伯年 不詳年 107.1×59.9厘米
《雙色花卉》 任伯年 不詳年 31.6×39.2厘米
《雙鶴》 任伯年 1891年 250.5×59.4厘米
《秋林遠眺》 任伯年 不詳年 15.3×19厘米
《松下高仕》 任伯年 1860年 25.1×52.6厘米
《水仙飛鳥》 任伯年 1872年 145×39厘米
《人物故實圖》 任伯年 1866年 150.7×69.1厘米
《松藤雙鳥》 任伯年 1891年 250.5×59.2厘米
《山水》 任伯年 1886年 24.2×52厘米
《雙童斗蟋蟀》 任伯年 1887年 175.6×47厘米
《松藤雙鳩》 任伯年 1891年 215.4×49.3厘米
《秋林遠眺》 任伯年 1860年 30×33.8厘米
《秋山清泉》 任伯年 1885年 29.5×18.2厘米
《桃花》 任伯年 1882年 31.9×39.3厘米
《三羊圖》 任伯年 1877年 79×147.5厘米
《桃花小鳥》 任伯年 1886年 25.3×26.4厘米
《桃花鸚鵡》 任伯年 1880年 23.6×50.8厘米
《水仙小鳥》 任伯年 1877年 24.3×52.6厘米
《蘇武牧羊》 任伯年 1883年 148.5×83.3厘米
《桃花雙燕》 任伯年 1883年 24.2×52厘米
《踏雪尋梅》 任伯年 1879年 25.3×26.0厘米
《秋意蕭瑟》 任伯年 1860年 30×33.8厘米
《人物圖》 任伯年 1886年 78.8×140.8厘米
《秋林小溪》 任伯年 1860年 28.2×29.2厘米
《人物畫稿》 任伯年 不詳年 215.2×119.5厘米
《試箭圖》 任伯年 1889年 149×81.5厘米
《四季平安圖》 任伯年 1877年 135×66.8厘米
《石傍白雞》 任伯年 1885年 29.4×41.7厘米
《賞花仕女》 任伯年 1881年 24.9×53.1厘米
《松下老者》 任伯年 1891年 24.3×52.5厘米
《桃花雙燕》 任伯年 1885年 99×34厘米
《桃花雙燕》 任伯年 1891年 250.8×59.4厘米
《桃花八哥》 任伯年 1879年 27.3×281厘米
《芍藥小鳥》 任伯年 1874年 23.5×51.5厘米 紙本水墨設(shè)色
《桃禽月色》 任伯年 1880年 25.3×25.7厘米
《桃柳八哥》 任伯年 1885年 29.4×41.7厘米
《塘畔書聲》 任伯年 不詳年 15.3×19厘米
《松下聞簫》 任伯年 1894年 105×54厘米
《西番蓮》 任伯年 1881年 23.2×50.5厘米
《天竹》 任伯年 1889年 128.9×56.10厘米
《吳仲英先生像》 任伯年 1881年 150.6×64.8厘米
《行旅圖》 任伯年 1880年 132×50厘米
《藤蘿》 任伯年 1885年 28×41.2厘米
《桐蔭長夏》 任伯年 不詳年 25×52.2厘米 紙本水墨設(shè)色
《萱草牽?!?任伯年 1873年 25.3×26.3厘米
《桃源問津圖》 任伯年 1886年 177.5×47.4厘米
《繡球芭蕉》 任伯年 1882年 178.6×48厘米
《溪山觀泉圖》 任伯年 1882年 184.1×45.4厘米
《桃實白頭》 任伯年 不詳年 25.3×26.2厘米
《西江竹樓》 任伯年 1885年 28.4×18.4厘米
《天竹紅柿》 任伯年 不詳年 31.6×39.2厘米
《溪亭秋靄圖》 任伯年 1890年 92.6×41.8厘米
《行旅小憩》 任伯年 1888年 23.2×50.8厘米
《雪梅群雀》 任伯年 1891年 77.6×33.2厘米
《停琴觀泉圖》 任伯年 1880年 37.6×143厘米
《玉蘭海棠》 任伯年 不詳年 31.6×39.2厘米
《投壺圖》 任伯年 1891年 179.4×94.3厘米
《小紅低唱我吹簫》 任伯年 1882年 184×45.5厘米
《雨打梨花深閉門》 任伯年 1885年 29.4×18.4厘米
《羲之愛鵝圖》 任伯年 1888年 150×81.5厘米
《雪蘭》 任伯年 1882年 31.8×39.3厘米
《中秋賞月圖》 任伯年 1890年 93.3×41.7厘米
《倚石觀溪》 任伯年 不詳年 15.3×19厘米
《竹枝麻雀》 任伯年 1893年 23.9×52.8厘米
《張益三肖像》 任伯年 1880年 28.5×39.6厘米
《中秋景物》 任伯年 1890年 122×57厘米
《趙德昌夫婦像》 任伯年 1885年 148.5×80厘米
《竹下彈琴》 任伯年 1860年 29.9×33.7厘米
《鳶尾西番蓮》 任伯年 1882年 31.8×39.3厘米
《紫藤麻雀》 任伯年 1894年 107.5×21厘米
《桃實白頭》 任伯年 1882年 141.6×79.4厘米
《繡球杜鵑》 任伯年 1882年 31.8×39.4厘米
《獻瑞圖》 任伯年 1872年 148.7×78.2厘米
《雪霽尋梅》 任伯年 1882年 23.8×52厘米 紙本水墨設(shè)色
《為任阜長寫真》 任伯年 1868年 117×31.5厘米
《竹澗雙雀》 任伯年 1892年 134×32.8厘米
《仙山雙鹿圖》 任伯年 1892年 164.5×69.7厘米
《雪舟待渡》 任伯年 1860年 29.9×33.6厘米
《桐蔭納涼》 任伯年 1860年 30×33.8厘米
《野菊甜瓜》 任伯年 1877年 24.6×52.3 絹本水墨設(shè)色
《鐘進士像》 任伯年 1891年 132.2×65.6厘米
《雪中送炭》 任伯年 不詳年 15.3×19厘米
《竹巖吟詩》 任伯年 1860年 30×33.8厘米
《竹林消夏》 任伯年 1860年 26.8×27.2厘米
《玉蘭紅梅》 任伯年 不詳年 25.3×26.4厘米
《竹林賞硯》 任伯年 不詳年 15.4×19厘米
《醉鐘馗》 任伯年 1878年 23×50.3厘米
《紫綬金章圖》 任伯年 1883年 80.9×35厘米
《紫藤棲禽》 任伯年 1881年 27.6×28.8厘米 絹本水墨設(shè)色
《紫藤小鳥》 任伯年 1886年 24.2×52厘米
《紫藤金魚》 任伯年 不詳年 25.3×26.5厘米
《紫藤黃花》 任伯年 不詳年 31.6×39.2厘米
《折枝桃花》 任伯年 1882年 31.8×39.3厘米
《棕蔭納涼》 任伯年 不詳年 15.3×19厘米
《紫藤燕子》 任伯年 1885年 133×30.6厘米
《屏開金孔雀》 任伯年(任頤) 1877年 184×94.5厘米 紙本水墨設(shè)色
《桐蔭仕女》 任伯年(任頤) 1884年 120.3×39.4厘米 紙本水墨設(shè)色
任頤(1840年-1895年),即任伯年,清末著名畫家。初名潤,字次遠,號小樓,后改名頤,字伯年,別號山陰道上行者、壽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陰航塢山(今杭州市蕭山區(qū)瓜瀝鎮(zhèn))人。自幼隨父賣畫,后從任熊、任薰學(xué)畫,后居上海賣畫為生。
任伯年是我國近代杰出畫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為突出,是“海上畫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杰”之一。任伯年的繪畫發(fā)軔于民間藝術(shù),技法全面,山水、花鳥、人物等無一不能。重視寫生,又融匯諸家法,并吸取水彩色調(diào)之長,勾皴點染,格調(diào)清新。
其人物畫,早年從陳洪綬法出,形象夸張,富裝飾效果。如故宮博物院藏《干莫煉劍圖》軸。后練習(xí)鉛筆速寫后,變得較為奔逸,如故宮博物院藏《風(fēng)塵三俠圖》軸等。其寫照技藝,高妙絕倫,曾為虛谷、胡公壽、趙之謙、任薰等多人畫像,無不逼肖。浙江省博物館藏有其《酸寒尉像》軸,寫吳昌碩著官衣立像,極其傳神;其花鳥畫,早年以工筆見長,仿北宋人法,近于陳洪綬。后取法惲派及陳淳、徐渭、朱耷的寫意法,筆墨趨于簡逸放縱,設(shè)色明凈淡雅,形成兼工帶寫、明快溫馨的格調(diào)。代表作有藏于徐悲鴻紀(jì)念館的《紫藤翠鳥圖》軸等。對近現(xiàn)代花鳥畫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