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化及率驍果軍北上,一方面威脅到了李密,一方面威脅到了東都的楊侗政權(quán)。由于宇文化及和楊侗之間有殺父之仇,雙方是不可能和解的,所以聯(lián)合李密對抗宇文化及就成為楊侗的優(yōu)先選擇。而李密在面臨兩線作戰(zhàn)之際獲取了楊侗的橄欖枝,當然也是非常高興,于是雙方迅速達成協(xié)議。但是楊侗的決定卻引發(fā)了駐扎在洛陽的王世充的不滿,公元618年,王世充先下手為強,發(fā)動了宮廷政變,殺掉了當時實際掌權(quán)的元文都,盧楚等人。為什么王世充和元文都,盧楚等人的矛盾會如此激化?王世充發(fā)動宮廷政變奪取權(quán)力的背后體現(xiàn)了當時洛陽怎樣的權(quán)力博弈呢?我們今天就來讀一讀《資治通鑒》中的這段歷史的記載。
01
《資治通鑒》原文
(原文和譯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參看本公號同步發(fā)布的原文和譯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設(shè)置放大觀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僅放置圖片
原文文字版本請點擊以下鏈接閱讀
02
譯文
03
收獲與反思
宇文化及北歸,為什么會威脅到東都洛陽的安全呢?
因為宇文化及殺掉了楊廣,而當時東都洛陽登基的是楊廣的兒子楊侗,所以他和宇文化及之間就是不共戴天的仇敵。所以兩方絕沒有和解的可能。
所以當時東都最擔心的才是李密和宇文化及和解,一起攻打洛陽。當時的洛陽在李淵和李密的夾擊下,已經(jīng)非常困難了。
所以這時 元文都,盧楚等人提出和李密和解,招安李密共同對付宇文化及確實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當然這一招的后果很可能是李密逐漸控制東都朝堂,但這也不是當前最迫切的事情了。
而對于李密而言,當時宇文化及攻打黎陽倉,李密就處于兩面作戰(zhàn)的情況,情勢是十分危急的。所以東都伸過來橄欖枝當然是天大的好事,對于李密而言,先解決宇文化及帶來的現(xiàn)實的壓力才是最迫切的。
所以李密也很快同意了歸附東都。
但是為什么王世充會持激烈的反對態(tài)度呢?
因為當時東都輔政的七貴中,除了王世充,都是文官,實際上東都的武裝力量都掌控在王世充手里,有軍隊在手,當然洛陽早晚就是王世充的。但是如果李密插進來,那么憑借李密的實力,很快這些文官會和李密勾結(jié)在一起,排擠自己,那么自己的局面也就危險了。而文管集團之所以和李密合作,其實也有要削弱王世充權(quán)力的圖謀。
所以王世充才激烈的反對文管集團和李密媾和的主張,并且在私底下煽動軍隊準備搞政變。
而 元文都,盧楚等人當然察覺到了王世充的想法和陰謀。所以他們就決定先下手為強,找機會干掉王世充。
但百無一用是書生,這些人想法挺好,但真執(zhí)行的時候卻很拉胯,一方面自己內(nèi)部本身意見就不合,又不能快刀斬亂麻,最終 段達派女婿張志將盧楚等人的計劃告訴了王世充。
王世充可不是書生意氣,從戰(zhàn)場上下來的人殺伐果斷,馬上帶著軍隊就開始進攻宮城。
元文都聽到消息也趕快進攻安排軍隊守衛(wèi)宮城。但王世充早就收買了很多將領(lǐng),將軍跋野綱直接下馬投降。而沒有投降的將領(lǐng)面對王世充的野戰(zhàn)軍也難以抵擋。而宮里也有王世充的內(nèi)應(yīng),當時元文都想領(lǐng)宿衛(wèi)兵出玄武門從背后襲擊王世充,結(jié)果長秋監(jiān)段瑜是王世充的人,聲稱找不到宮門的鑰匙,拖延了很長時間。
天快亮的時候,王世充攻破太陽門進宮?;矢o逸拋下母親和妻子兒女,砍開右掖門,向西逃往長安去投奔了李淵。盧楚藏在太官署,被王世充部下抓獲,被亂刀砍死。
楊侗派人登上紫微觀,問王世充:“舉兵想做什么?”王世充下馬謝罪說:“元文都、盧楚等對臣橫加陷害,請殺了元文都,我甘愿受刑罰?!庇谑嵌芜_命將軍黃桃樹綁了元文都送給王世充。最終元文都也被亂刀砍死。盧楚、元文都所有的兒子也都被王世充所殺。
段達作為王世充的內(nèi)應(yīng)開門迎王世充入宮,王世充用自己的人全部替換了宿衛(wèi)禁兵,然后入乾陽殿見楊侗。楊侗對王世充說:“擅自舉兵殺人,不曾聞奏,難道是作臣子的作法嗎?閣下想逞武力,膽敢殺我嗎?”王世充伏身下拜流淚謝罪道:“臣蒙受先皇的提拔,粉身碎骨也難報答。文都等人包藏禍心,想召李密危及社稷,又怕臣不同意,懷疑猜忌臣;臣被迫求生,來不及聞奏。如果懷有什么惡意,違背陛下,天地日月在上明鑒,讓臣滿門滅絕一個不留?!甭暅I俱下。
最終楊侗也沒有辦法,只能與王世充一同入后宮見皇太后;王世充披散頭發(fā)發(fā)誓,聲言不敢有二心。于是以王世充為左仆射,總督內(nèi)外諸軍事。
到了中午,捉住趙長文、郭文懿,殺了二人。至此輔佐楊侗的七個輔政大臣元文都、段達、王世充、皇甫無逸、盧楚、郭文懿、趙長文,除了段達投靠了王世充,剩下四人被殺,皇甫無逸投奔了李淵。
至此王世充徹底掌控了東都的權(quán)力,楊侗淪落為王世充的傀儡。
當時正好李密打敗了宇文化及,正按照計劃趕赴洛陽,想要到洛陽履職,聽說洛陽政變,轉(zhuǎn)身奔赴了金墉城。
當時李密把自己的老師徐文遠接到自己軍中,徐文遠當時就表態(tài),如果李密學伊尹、霍光,扶持隋政權(quán),那么徐文遠就會幫助李密,但如果學王莽,推翻隋政權(quán),那么就不會幫助李密。其實這也表明了當時士族之間的普遍態(tài)度,大部分士族還是認可隋朝的正統(tǒng)的。
但當王世充政變之后,徐文遠的態(tài)度也轉(zhuǎn)變了,他支持李密和王世充較量,打敗王世充,扶持隋王朝。所以可見當時王世充的政變是不得人心的,王世充政變本質(zhì)是想要奪權(quán)的圖謀是昭然若是的。
當時宇文化及的威脅已經(jīng)解除,在中原的爭奪上,李密和王世充的大戰(zhàn)也就不可避免了。
關(guān)注《讀史學文》,解碼更多王朝興衰密碼
點擊收藏,防止失聯(liá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