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哥是心血管內(nèi)科的醫(yī)生,他總會提醒我,工作之余多起來走動走動。
因為他知道像我這種寫文章的,屁股是粘著椅子的。
我一開始很不以為然。
我哥見說教不行,便講血淋淋的故事:醫(yī)院里誰誰坐了十幾小時,因為肺栓塞去世;某某人,因為久坐導致脊柱病變。
這讓我不得不重視久坐這個問題。
再加上處于這個行業(yè),我知道很多作家因為久坐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
比如已故的瓊瑤。
她曾在社交媒體上說,腰部的疼痛,讓她無法坐穩(wěn)、躺不穩(wěn)。
折磨她的就是坐骨神經(jīng)痛。
對此,瓊瑤解釋道,自己因為久坐不動才得了“職業(yè)病”。
聽多了,看多了,便知道中年以后,“久坐真的會要命”真的不是一句危言聳聽的話。
01
古人說,戶樞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體,其亦由是。
門軸常轉(zhuǎn)動才不會遭到蟲蛀,水一直流動才不會腐臭,身體也是如此。
一個人如果總是久坐不動,不僅會引起腰背勞損、機能退化,還會造成血栓等問題。
二月河在創(chuàng)作《康熙大帝》時,白天上班,晚上寫作。
他習慣手寫,一筆一畫地在紙上寫出數(shù)百萬字。
因為任務重、工作量大,每一天都要寫到凌晨三點,真的忍不住瞌睡時,就猛抽幾口煙,很少起來活動筋骨,這樣的作息習慣二十年如一日。
這樣的久坐習慣,嚴重影響了二月河的健康。
有一次,他腦栓塞中風,好不容易才搶救過來。緊接著,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接踵而來。
等《乾隆皇帝》的最后一卷作品完成之后,他不再通宵久坐。
到了下午時,他就喝喝茶、散散步、下下圍棋,以調(diào)節(jié)身心為主。
二月河這樣形容他的晚年生活:我現(xiàn)在的生活比較散淡,每天至少散步一次。
枯坐損身,運動長勁。
久坐不動的人,身體系統(tǒng)猶如一潭死水,久而久之,會危害到健康。
只有動起來,讓筋骨得以舒展,讓氣血得以流淌,才會離疾病與衰老越來越遠。
巴金認為,人老往往先從腿上老。
中年以后,多散步,常跑步,才能維持好下肢機能。
年紀越大越要堅持不懈地走路,來鍛煉腿勁。
到了晚年,疾病纏身,巴金也是每天上午吃了藥休息一陣后就開始鍛煉,扶著老人專用助步器走上幾十米或百多米。
百練走為先。
久坐變?yōu)樾凶?,躺平變?yōu)榕懿?,動起來了自然就遠離疾病了。
人到中年,離開椅子,把腿邁開,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富養(yǎng)。
02
看到一項很有意思的研究。
有人對15位辦公室牛馬進行了對比實驗,觀察他們在不間斷坐著4小時(允許上廁所)、每隔30分鐘走路2分鐘,和每2小時走路8分鐘的條件下,哪種會更傷腦。
最后發(fā)現(xiàn),4 小時不間斷坐著的時候,腦血流速度顯著降低。
研究人員認為,長時間久坐,可能對長期腦血管健康產(chǎn)生重要影響。
更簡潔明了說,坐久了,腦袋會變得不靈光,血管會容易堵塞。
而走路,則是避免久坐的最好方式。
走個半小時,會重新激發(fā)身體的活力,疲勞一掃而空。
走個一萬步,會慢慢地收回渙散的注意力和思考力。
中年人行走的過程,是療愈自己的過程,也是喚醒自己的過程。
心理學家榮格是個工作狂,除了要接待病人,還兼顧研討會,且經(jīng)常講課。
有時,還要撰寫一下自己的心理研究。
但這樣的忙碌狀態(tài)下,他仍然會抽時間出來散步,給腦子放空,也給身體減壓。
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也有散步的習慣。
他在普林斯頓散步的路線一直是個三角形:先到梅瑟大街上的愛因斯坦宅邸,然后走到斯托克頓大街上的托馬斯·曼家,再走到伊夫林街上的赫爾曼·布洛赫居所。
拜訪這三個地方后他就回家,這時他重新拾回能量,并且已經(jīng)在腦中為第二天的工作寫了六七頁了。
我們認真看“人”之一字,其實就是一個走路的姿態(tài)。
《草葉集》里也說:散步是最人性的生活節(jié)奏。
走路對中年人來說,是最適合的運動。
我們與其花心思研究五花八門的養(yǎng)生秘方,不如堅持行走,日行萬步。
行走,可以養(yǎng)身,也可以養(yǎng)心。
走路多了,鍛煉了筋骨,也能緩解大腦疲勞,注入活力。
03
卡羅萊納大學的教授說過一個觀點:
每周5天,每天15分鐘慢跑者的健康狀況,比久坐不動的人,生病的概率減少一半。
解決久坐問題,除了散步之外,其實跑步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作家松浦彌太郎在創(chuàng)辦雜志《生活手帖》時,經(jīng)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創(chuàng)辦雜志的壓力讓他整夜的失眠,之后還引發(fā)了帶狀皰疹。
長時間的久坐,也并未給工作帶來多高的效率,干坐越久,越是焦慮不安。
他去醫(yī)院開了藥,可藥物只能改善睡眠狀況,而身體疲勞以及內(nèi)在的壓力,藥物是沒法起作用的。
后來,43歲的他開始跑步。
松浦彌太郎發(fā)現(xiàn)每次跑步完,再洗一個澡去工作,狀態(tài)都會變得更好,工作也更順手。
有時,坐得越久,身子越不得勁。
而去跑步可以促進快樂激素的分泌,讓人感到酣暢淋漓。
在汗水揮灑中,身體會變得更加硬朗,糟心事也會一股腦地拋在腦后。
就如馮唐所說的:跑能救命,跑是修行。
中年,原本身體就開始走下坡路。
如果久坐,只會加劇高血壓、肥胖癥等各種問題。
這時候,奔跑時流的每一滴汗,便成為中年人最好的自我救贖。
麥家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下午一點半之前都基本圍繞寫作來,但寫作的過程中,都會時不時地起來活動下,松一下筋骨。
下午呢,就會去跑步40分鐘,不追求配速,也不堆砌跑量。
現(xiàn)在六十一歲的他,一點都不顯老態(tài),仍然每天精力充沛。
跑步,是一種健身方式,也是一種自愈方式。
若是坐久了,那就繞小區(qū)跑3公里,或在跑步機上跑5公里,都會讓你的身心感到前所未有的輕松。
每一天都在風里盡興跑一回,久坐的隱患自然消弭于無蹤。
TED演講《久坐的潛在風險》指出:我們?nèi)淼年P(guān)節(jié)和骨骼肌,是為了幫我們更輕松流暢地完成各種動作。
我們的血液唯有運動時,能夠更好地循環(huán);我們的神經(jīng)細胞,也會因為運動變得更靈敏。
可以說,我們?nèi)砩舷碌拿恳淮?,都期待著你能多活動?/p>
所以站起來,邁開你的腿,愜意散步也好,大汗淋漓地跑步也罷,都能給你帶來源源不斷的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