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全面封殺,俄羅斯突然禁售中國卡車。像東風、福田、一汽、重汽汕德卡等在俄銷售的主力車型,都被拉黑了。
這就讓很多人看不懂了。你俄羅斯每年還有上億噸的石油,等著中國來買,憑什么禁售中國卡車呢?除了石油,俄羅斯的煤炭、天然氣以及黃金等各類礦產,都在大規(guī)模輸送到中國。俄軍的導彈,無人機等,也依賴于中國民用零部件供應。為什么俄羅斯卻禁售中國卡車?這不是得罪自己最大的金主嗎?是什么促成俄羅斯這么干?
根源就在于:俄羅斯本土的汽車工業(yè),幾乎都被中國公司干趴下了。咱就拿卡車來說,中國卡車在俄市占率一路狂飆猛進,直接干到60%了,俄羅斯本土品牌則下滑至33%。而在2022年,中國卡車在俄市占率還不到10%。短短兩年時間,中國卡車就把俄羅斯本土卡車給摁在地上摩擦了。為什么俄羅斯卡車這么不經打?核心就在于,技術太落后了。
俄羅斯卡車技術仍舊停留在蘇聯(lián)時代。蘇聯(lián)在的時候,打造過克拉茲、卡瑪茲、吉爾和烏拉爾四大卡車品牌。其中,克拉茲-255卡車累計量產了16萬輛,越野能力極為強悍。
但是呢,它的生產線在烏克蘭,不在俄羅斯。蘇聯(lián)一解體,這工廠就歸烏克蘭了。而烏克蘭呢?市場太小,根本養(yǎng)不活這家卡車廠,最終破產倒閉了。2014年,負責生產“吉爾”卡車的哈利喬夫汽車廠也破產清算了。現(xiàn)在,依然活下來的只有“卡瑪茲”和“烏拉爾”了。但這兩個卡車品牌,也只能算是茍活。
比如“卡瑪茲”卡車,一年只能賣1.73萬輛?!盀趵瓲枴笨ㄜ嚹??一年連一萬輛都賣不到。那中國卡車在俄銷量如何呢?像重汽汕德卡,一年在俄銷量突破1.95萬輛,直接超越了“卡瑪茲”。
在俄羅斯卡車銷量榜前五名中,中國直接占了四個,包括重汽汕德卡、陜汽、一汽、東風,全部打入俄卡車市場頭部。為什么俄羅斯人寧愿買中國卡車,也不買俄羅斯本土卡車呢?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價格便宜。中國卡車售價大約60萬元一輛,比“卡瑪茲”便宜30%。
二是,技術更先進,油耗更低。俄式卡車最大的缺陷就是,油耗非常高。哪怕俄油便宜,但換成中國卡車,也能節(jié)約不少的油費。
三是,俄羅斯卡車產量跟不上。在俄烏戰(zhàn)爭爆發(fā)前,“卡瑪茲”卡車的年度產量約4萬輛。可俄羅斯一年的卡車需求量呢?超過11萬輛。西方卡車都退出以后,中國卡車入俄,就迅速接管市場了。但令俄羅斯人沒想到的是,中國卡車不但填補了西方卡車的市場空白,還把俄本土的“卡瑪茲”卡車打了個半死!
因為銷量腰斬,“卡瑪茲”汽車廠被迫推行“做四休三”,工人工資直接降低40%,等于變相地降薪裁員了。俄羅斯政府一看,市場競爭,“卡瑪茲”完全不是中國卡車的對手。那怎么辦?就只能動用行政手段干預了。
于是,俄羅斯出了一份檢查報告,說中國卡車質量不合格。怎么不合格呢?剎車距離太遠,噪音太大,緊急呼叫按鈕不靈,反輻射不達標,安全帶強度不夠等等。反正就是,只要能扣上的帽子,都往上面扣。
可如果真是如此,俄羅斯人為什么要拋棄俄本土卡車,卻選擇中國卡車呢?顯然,所謂的質量問題,只是俄羅斯單方面甩鍋抹黑罷了。在汽車領域,也有類似的現(xiàn)象。
俄羅斯故意說中國汽車質量不合理,容易生銹等,對中國汽車強征巨額關稅,以阻擋中國汽車的涌入。為什么?因為高峰期時,中國汽車在俄市占率突破80%,俄本土的“拉達”汽車就只剩一口氣了。
要是俄政府不出手相救,“拉達”汽車就死掉了。
商用卡車也好,家用汽車也罷,俄羅斯對中國公司的排擠,本質上是一種貿易保護行為。因為在真正的自由競爭中,俄羅斯這些汽車廠早就可以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