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創(chuàng)作者激勵計劃#
在浩瀚的宇宙里,總有一些東西會突然闖進我們的視野,然后在我們還沒來得及搞清楚的時候,它們又消失不見。
3I/ATLAS 就是這樣一個存在——一個速度高得離譜、來歷撲朔迷離的星際訪客。它并不是我們太陽系的孩子,而是來自更遙遠、更黑暗的星際空間,帶著不可知的故事,正飛速掠過我們的身邊。
科學家們稱它為“第三個被人類捕捉到的星際天體”。前兩個你可能聽說過,一個叫做‘奧陌陌’,因為外形奇怪和軌跡異常,一度被懷疑是外星文明的造物;另一個是 2I/鮑里索夫,一顆長得更像“正常彗星”的星際旅人。而 3I/ATLAS,似乎既不是完全普通的彗星,也不像奧陌陌那樣異乎尋常。它有某種介于二者之間的特質,讓人既熟悉又陌生。
問題是:它到底是什么?
當天文學家第一次鎖定 3I/ATLAS 的軌跡時,就知道它不會在這里待太久。它以每秒 60 公里的速度橫穿我們的太陽系,就像一顆子彈劃過夜空。幾個月后,它就會拐個彎,繞過太陽,然后徹底消失在無邊的黑暗里。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想要靠近它,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追上去。
可是問題來了——我們拿什么去追?
有人提議利用現成的探測器。比如,美國的 朱諾號(Juno)正在圍繞木星飛行,它本來早就該在 2021 年結束任務,但因為延壽計劃還在繼續(xù)運轉。理論上,朱諾可以通過一次激烈的機動來擺脫木星的引力,直奔 3I/ATLAS 而去。聽上去很科幻,但現實是朱諾已經“年紀不小”,機體暴露在木星強輻射下多年,各種小毛病不斷,而且燃料也不夠充裕。即便真能出發(fā),它能不能在高強度飛行中幸存下來,都是一個未知數。
歐洲的 JUICE 探測器也被人提到過。它現在正在去往木星冰衛(wèi)星的路上,但航天動力學不是科幻電影里的轉向那么簡單。JUICE 根本沒辦法在行進中突然掉頭,改道去追 3I/ATLAS。科學家們的回答很無奈:“現實沒那么簡單?!?/p>
另一條思路是利用火星軌道上的老探測器,比如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因為這次 3I/ATLAS 離火星比離地球更近,理論上這些探測器有機會擦肩而過。但問題依然存在:它們的燃料夠嗎?它們的飛控系統(tǒng)還能應付這種極限任務嗎?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答案。
那么,我們能不能直接造一艘飛船,立刻發(fā)射去追它?聽上去簡單,但現實殘酷。火箭設計、制造、測試到發(fā)射至少要幾年,而 3I/ATLAS 幾個月后就要走了。除非我們早就有一支“待命艦隊”,能在星際訪客出現時馬上啟程,否則幾乎沒有可能。事實上,歐洲航天局已經在計劃類似的任務——“彗星攔截器”。它將在 2029 年發(fā)射,停在地日拉格朗日點附近,像一只埋伏的獵鷹,等待下一個不速之客出現。只可惜,它注定追不上 3I/ATLAS。
真正讓人著迷的,其實是 3I/ATLAS 本身。它看起來有彗星的尾巴,但尾巴的形態(tài)和亮度又不像我們熟悉的太陽系彗星那么規(guī)律。有人猜測它是外星恒星系里被甩出來的冰凍碎片,也有人懷疑它可能帶有金屬核,甚至可能是某種我們還不理解的星際物質。更大膽的聲音來自哈佛大學的 Avi Loeb——是的,就是那個曾說奧陌陌可能是外星飛船的人。他也暗示,3I/ATLAS 可能并非“普通的自然天體”。
當然,大多數科學家并不認同這種說法。但即便拋開外星飛船的想象,3I/ATLAS 依舊帶著大量的謎團。它的組成、它的形態(tài)、它的來歷,甚至它是否攜帶著完全不同于太陽系的分子結構,我們全都不知道。而且,很可能永遠也無法知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