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14日,上海市政協(xié)元宵聯(lián)歡晚會,69歲的程之剛剛唱完《盜御馬》,掌聲還沒落下,人就倒了。從發(fā)病到斷氣,僅僅20分鐘。
這位塑造了百余個銀幕形象的老戲骨,生命最后一刻還站在舞臺上。
十發(fā)居士的孫子
程之這個名字,是他給自己改的。
1926年2月3日,湖北武漢,程會春出生那天正好立春,祖父程頌萬覺得應景,就給孫子取了這個名字。
程頌萬可不是普通人,號十發(fā)居士,清末岳麓書院學堂監(jiān)督,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院長。
兩歲時,程會春跟著祖父搬到上海,那時候的上海,是中國最洋氣的地方。
程家在上海算得上書香門第,程頌萬精通詩詞書畫篆刻,程之的父親程君謀更是著名京劇票友,錄制過十幾張唱片。
六歲那年,程之無師自通學會了拉京胡,這在今天看來都算神童了。
八歲開始到電臺唱京劇,十歲就和女老生徐琴芳合唱《李陵碑》,扮演楊七郎。十一歲時錄制了京劇唱片《御果園》,從此有了"小大花臉"的雅號。
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咿咿呀呀唱著京劇,臺下坐著一堆大人,個個點頭稱贊。程之從小就活在掌聲里,這或許決定了他一生都離不開舞臺。
1939年,程之13歲,進入上海華光中學。學校有個華夏劇社,程之自然成了活躍分子。
他演過話劇《群鶯亂飛》里的三老爺,一個反面角色,連老師都說,這孩子天生就是演反派的料。
1944年,18歲的程之考進了復旦大學經(jīng)濟系。家里人覺得終于可以松口氣了,這孩子總算要走正道了。
改名程之,下海演戲
復旦大學的日子,程之過得并不安分。
他參加了《申報》主辦的義演活動,演話劇《富貴浮云》。導演是黃佐臨,在當時已經(jīng)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程之在臺上的表現(xiàn)讓黃佐臨眼前一亮。
1944年年底,上海劇藝實驗劇團招考演員,程之背著家人偷偷去報名。
就在那一刻,他把自己的名字從程會春改成了程之,兩個字,簡潔有力,像是要和過去的自己告別。
家里人氣壞了,好好的大學生不當,非要去唱戲,在那個年代,演員的社會地位并不高。程之的選擇,在家族看來就是自甘墮落。
1945年1月1日,程之正式辭學下海,加入了黃佐臨創(chuàng)導的苦干劇團。從這天開始,他徹底告別了學生生涯,走上了演藝道路。
1947年,程之進入文華影業(yè)公司,他的第一部電影是《假鳳虛凰》,扮演"五號理發(fā)師"。
片中有段戲是自拉自唱流行歌曲,程之憑借從小練就的京劇功底,演得相當出彩,觀眾記住了這個會唱會演的新人。
同年12月,《太太萬歲》首映。程之在片中演一個吃軟飯的小流氓。這種角色在當時很少有人愿意演,程之卻演得惟妙惟肖。
1950年,命運的轉(zhuǎn)折點到了。石揮執(zhí)導的《我這一輩子》上映,程之飾演警察局長。這個角色為他贏得了文化部頒發(fā)的優(yōu)秀表演銀質(zhì)獎章。在那個年代,這可是相當高的榮譽。
1952年,上海八家私營電影公司合并,程之跟著文華并入了上海電影制片廠,從此,他成了上影廠的臺柱子之一。
金池長老與"三陳"
提起程之,最多人想到的是86版《西游記》里的金池長老。
那個抱著袈裟喊"我的寶貝"的老和尚,給無數(shù)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拍攝時程之已經(jīng)60歲,要演一個270歲的老僧,每天凌晨4點就要到片場化妝,一化就是4個小時。
化妝師給他貼上層層膠皮,畫上褶皺,程之常常被勒得喘不過氣。年輕演員都覺得辛苦,更別說一個60歲的老人。程之從不抱怨,總是第一個到,最后一個走。
金池長老這個角色,程之演出了層次。見到袈裟時的貪婪,被孫悟空識破后的驚恐,最后撞墻自殺的絕望,每個情緒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導演楊潔后來說,程之就是為反派而生的演員。
程之一生演了100多部影視劇?!峨u毛信》《沙漠追匪記》《魔術(shù)師的奇遇》《紅日》,幾乎每部戲里他都是反派。觀眾一看到程之的臉,就知道這人不是好人。
在中國電影界,程之與陳述、陳強并稱"三陳"。
三個人都是演反派的高手,程之專門演那種陰險狡詐的角色。在上影廠內(nèi)部,他和陳述、董霖、于飛被稱為"四大壞蛋"。
程之的演技有個特點:不動聲色中透著狠毒。他不像有些演員演反派時張牙舞爪,程之的壞人都很斯文,笑里藏刀。這種表演方式更讓人不寒而栗。
拍《紅日》時,程之飾演國民黨軍官,導演要求他在一場戲里要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掙扎。
程之只用眼神就完成了,從堅定到動搖,從動搖到崩潰,觀眾通過他的眼睛就能看出角色的心理變化。
同行們都佩服程之的敬業(yè)精神。拍戲時他從不耍大牌,總是認真研究劇本,琢磨角色的每個細節(jié)。有時候為了一個表情,他能對著鏡子練上幾十遍。
1985年,程之自編自導自演了電視劇《名優(yōu)之死》。這是根據(jù)田漢的話劇改編的,程之把自己對表演藝術(shù)的理解全部注入其中。同事們看了都說,這才是程之真正的代表作。
過繼的兒子,20分鐘的告別
1963年,程之的小兒子程前出生了,誰也沒想到,這個孩子日后會比父親更出名。
程前出生僅15天,程之就把他過繼給了大哥程巨蓀,在那個年代,這種做法并不罕見。大哥沒有兒子,程之覺得應該幫兄長延續(xù)香火。
程前在養(yǎng)父家長大,一直以為養(yǎng)父就是親生父親,直到13歲那年,他才知道經(jīng)常來家里的"三爸"程之,竟然是自己的生父。
這個秘密讓少年程前震驚不已。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身世,也開始觀察這個叫程之的"三爸"。程之在他眼中,更像是一個陌生的長輩。
程前后來回憶說,他和程之之間始終隔著一層膜。血緣關(guān)系在那里,感情卻怎么也培養(yǎng)不起來。程前把所有的感情都給了養(yǎng)父,對程之始終保持著禮貌的距離。
程前的人生軌跡和父親完全不同。他當過鉗工,演過話劇,最終成了央視主持人。
1988年被評為全國專業(yè)十佳主持人,還多次主持春晚,程前的名氣很快超過了父親。
1995年2月14日,情人節(jié),也是元宵節(jié)。上海市政協(xié)舉辦元宵聯(lián)歡晚會,程之應邀參加演出。
那天晚上,程之精神特別好,他先是清唱了《天霸拜山》選段《盜御馬》,聲音洪亮,底氣十足。接著又為舒適先生操琴伴奏,演出了《李陵碑》選段。
演出結(jié)束時,程之還在和同伴們聊天,突然,他臉色一變,捂住胸口就倒下了。
大面積心肌梗塞。醫(yī)生趕到時,程之已經(jīng)說不出話了。從發(fā)病到停止呼吸,整個過程不到20分鐘。
程之就這樣走了,倒在了他最愛的舞臺上。69年的人生,50年的演藝生涯,最后的句號畫在了舞臺上。
程前趕到醫(yī)院時,父親已經(jīng)走了,這成了他一生的遺憾。后來程前在自傳《本色》中寫道,他從來沒有叫過程之一聲"爸爸"。
程之的葬禮上,來了很多同行,大家都說,中國電影失去了一個真正的藝術(shù)家。程之塑造的那些反派角色,成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經(jīng)典。
一個演了一輩子壞人的人,生活中卻是個好人。一個把兒子送給別人的父親,卻培養(yǎng)出了比自己更出名的孩子。程之的一生,充滿了這樣的戲劇性。
今天的觀眾提起程之,首先想到的還是那個貪婪的金池長老。程前則成了央視的招牌主持人,名氣遠超父親。父子兩代人,走了完全不同的路,卻都在各自的領(lǐng)域留下了印記。
程之用20分鐘告別了世界,卻用50年的演藝生涯,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程之條目詳細記錄了其生平經(jīng)歷和代表作品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wǎng)絡(luò)版:收錄了程之的基本信息和藝術(shù)成就
豆瓣電影:程之演員資料頁面記載了其完整的從藝經(jīng)歷和家庭背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