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8月的泰國,熱浪與活力交織。在泰國國際現(xiàn)代音樂節(jié)(TICF)的舞臺上,上海民族樂團首次帶著阮族演奏家集體亮相,海派“品弦”組合成為了音樂節(jié)的駐節(jié)駐演嘉賓。從獨奏導賞到充滿創(chuàng)意的跨界重奏,再到加深了解的作曲工作坊,8月14日至16日的三天時間里,古老的中國阮樂在異國他鄉(xiāng)迸發(fā)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品弦”組合觸動新知音
此次訪泰的演奏家,是上海民族樂團阮聲部首席、“品弦”組合創(chuàng)立人劉波帶領(lǐng)的精英團隊。三天的駐節(jié)活動設(shè)在泰國高等學府瑪希隆大學,這里位于距離曼谷近一小時車程的佛統(tǒng)府,校園里滿是盛開的雞蛋花和高大的熱帶植物。
在8月14日的首場獨奏音樂會上,演奏家用一曲曲充滿故事的旋律,為泰國觀眾打開了一扇通往中國文化的大門。旋律柔美抒情的《山歌》,充滿唐朝俠客意蘊的《劍器》,描繪絲綢之路蒼茫景象的《絲路駝鈴》以及技術(shù)難度極高的《第二中阮協(xié)奏曲》,讓聽眾直觀地感受到了中國音樂的多元與深邃。
上海民族樂團演奏家在瑪希隆大學音樂學院
演奏家與當?shù)刂袑W生交流
這場活動在瑪希隆大學的高中部舉行,現(xiàn)場觀眾都是中學生,來自瑪希隆大學青年藝術(shù)家音樂項目。演出結(jié)束,大家都紛紛上臺和演奏家表達自己的喜愛,并且親身體驗不同大小的阮族樂器和打擊樂器。
15歲的泰國少年拉塔那滿臉興奮地對新民晚報記者說:“我之前對中國音樂幾乎一無所知,但聽完今晚的演出,我發(fā)現(xiàn),在音樂的世界里我還有太多可以去探索?!边@名學習爵士鋼琴的少年,第一次與中國民樂有了零距離的接觸。阮樂器圓潤典雅的音色,以及演奏家們精湛的技藝,讓他徹底入迷。
弦外之音衍生無窮魅力
如果說獨奏是阮的自我獨白,那么重奏則是一場充滿想象力的跨界對話。在8月15日的重奏音樂會上,一場大膽的嘗試,讓現(xiàn)場觀眾與音樂家們都收獲了意外之喜。
音樂節(jié)總監(jiān)、瑪希隆大學音樂學院院長龐那榮,曾為薩克斯風創(chuàng)作了一首四重奏作品《無窮動》。上海民族樂團的演奏家們特意根據(jù)原版樂譜,排練演奏了阮樂重奏版《無窮動》,可想而知演奏難度極高,最終在龐那榮的主場舞臺完成度極高地呈現(xiàn)出來。
演奏家與龐那榮(中)合影
演出后,龐那榮激動地表示:“我本來無法想象,我為其他樂器寫的作品能用中國的阮來演繹。但大家用高超的技術(shù),賦予了這首曲子不同的色彩,而且演奏得非常精準。這給了我新的啟發(fā)?!比畹囊羯媪怂_克斯風的華麗奔放,帶來一種清澈而富有彈性的聽覺感受,讓這場跨界合作,成為雙方音樂交流的高光時刻。
曲目中還有展現(xiàn)阮的音色特點的重奏版《劍器》、取材潮州音樂的《潮州行》、結(jié)合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的《菡萏》、和新加坡作曲家合作的《夢系峇厘》等作品。觀眾席中,也坐著2019年就和樂團在清邁合作過的指揮家、作曲家柴普魯克·梅卡拉,這次重逢,他頗有老友記之感。讓他驚艷的是,阮可以演奏如此現(xiàn)代的新曲目,演奏家們將技法注入到全新的音樂和音色之中,“在大家的表演中我也得以了解中國音樂和民族樂器發(fā)展的最新情況?!?/p>
音樂,是最好的語言
音樂的魅力,不僅在于舞臺上的光芒四射,更在于它能在不經(jīng)意間,連接人心,治愈鄉(xiāng)愁。在瑪希隆大學求學的中國留學生楊姚佳藝,當聽到熟悉的民樂聲響起時,一股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涌上心頭。她坦言,那一刻“就像是回到祖國的感覺”,甚至當場買下了下周回國的機票。對于這位主攻無調(diào)性音樂的作曲系學生來說,這場音樂會讓她重新審視民族樂器的強大表現(xiàn)力:“我以后也會嘗試在作品里融入更多的中國元素。”
在8月16日的工作坊上,這種情感的聯(lián)結(jié)變得更加具體而真切。劉波不僅向當?shù)貛熒蛥⒐?jié)作曲家們詳細介紹了阮的歷史與技法,還向大家發(fā)出誠摯的邀約,希望更多作曲家能為阮創(chuàng)作新曲目。
一位曾在中國工作過的日本留學生足立和也,對阮的音色與制作工藝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當他得知阮樂器都是手工制作時,驚嘆于中國工匠的精湛技藝:“在日本我們好像沒有這么古老的樂器,阮有著非常清亮、明亮的聲音,非常悅耳?!?/p>
一頭花發(fā)的足立和也坐在教室里,非常認真地記著筆記,從事了一輩子財會工作,退休后才來到泰國追尋音樂夢想,目前剛就讀大一的他,更加珍惜每一次學習機會。他指著身旁的年輕同學對劉波感嘆道:“你們的介紹會對這些作曲系的孩子們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兩個小時的工作坊結(jié)束,演奏家們已經(jīng)走出教室一公里,足立和也又喘著氣追上前來,詢問大家能否讓他上手感受一下阮的音色。演奏家沙漠立刻打開琴盒,調(diào)試好遞了過去。雖然是第一次知道這個中國樂器,足立和也卻熟練地用撥片彈奏了起來,陶醉其中,“泰國傳統(tǒng)音樂與日本傳統(tǒng)音樂有共通之處,我今天發(fā)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音樂也有異曲同工之妙?!?/p>
日本留學生足立和也試奏阮并和演奏家交流
琴弦震顫處,文化自有回響。此次上海民族樂團的訪泰之行,不僅讓古老的阮樂在異國他鄉(xiāng)找到了新的知音,也讓上海民樂團“民族音樂、當代氣質(zhì)、國際表達”的理念,在人與人的聯(lián)結(jié)中熠熠生輝。
阮聲所至,知音自成。這或許正是海派民樂給世界的答案:在堅守文化根脈的“壹”與擁抱無限可能的“無窮”之間,中國聲音永遠能找到共鳴的土壤。
原標題:《上?!叭蠲米印碧@艷!泰國駐節(jié)三天,古老琴弦撥動國際知音心弦》
欄目編輯:華心怡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趙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