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錄取季一來,朋友圈、家長群就熱鬧非凡。有人幸運 “撿漏”,歡天喜地;有人卻高分 “落坑”,暗自傷神。你是不是以為高考分數(shù)高,就萬事大吉了?大錯特錯!現(xiàn)實往往比想象殘酷得多。
今年 25 屆高考錄取結果一公布,“高分落坑” 的消息頻出,真讓人忍不住感嘆:年年都有新考生在志愿填報上走彎路。家里有娃準備高考的,是不是覺得 “分數(shù)高,隨便報志愿也錯不了”?要是這么想,可真得趕緊醒醒了!就說今年,河北有考生 624 分卻掉進東南大學成賢學院,安徽有考生 601 分進了廈門大學嘉庚學院,貴州更是有一批高分考生誤進廈門大學馬來西亞校區(qū)。
每個案例背后,都是孩子十二年苦讀的心血,卻因為志愿填報時的一時疏忽,白白浪費了大好機會,怎能不讓人心疼?
為啥會這樣呢?難道是孩子不努力,家長不上心?
其實大多數(shù)家庭都很重視,問題主要出在 “誤區(qū)太深、信息繁雜、規(guī)則變化快”。最典型的誤區(qū)有這些:其一,民辦獨立學院和 985、211 本部傻傻分不清;其二,只依賴志愿填報系統(tǒng),卻忽略了教育考試院發(fā)的專業(yè)目錄和招生指南;其三,招生簡章不仔細看,專業(yè)限制、戶籍條件、體檢要求等重要信息統(tǒng)統(tǒng)遺漏。
現(xiàn)實點講,這些 “坑” 每年都有人掉。
有的家長還納悶:“系統(tǒng)能選的,怎么會有問題?” 可別忘了,系統(tǒng)是死的,人是活的。像貴州這次,16 個高分考生進了境外校區(qū),學費貴得嚇人,而且退錄后又沒第二次機會,這能怪誰呢?教育局怪考生沒看清,考生怪系統(tǒng)不明確。其實,根本原因就是信息核查不到位,家長和學生總想偷懶走捷徑,結果捷徑變成了 “絕路”。
或許你會問,志愿填報真有這么復雜?
普通家庭是不是就搞不定了?說實話,志愿填報比高考本身還要 “內卷”。但復雜不代表就得踩坑,關鍵在于有沒有把基礎工作做到位。比如,每一個院校、每一個專業(yè)、每一個代碼,都得仔細核查,這可不是小事,而是關乎孩子未來四年甚至十年發(fā)展軌跡的大事。
選專業(yè)、選學校,遠不是 “考多少分就去哪兒” 這么簡單。
得問問孩子適合什么、喜歡什么,未來想朝哪個方向就業(yè)。學校的專業(yè)實力、地理位置、資源配置、學費負擔等,到底哪些最重要,家長和孩子得好好商量清楚。
別被 “學校光環(huán)”“985 濾鏡” 迷惑,也別盲目認為 “熱門專業(yè)就一定好就業(yè)”。你知道嗎?有些冷門專業(yè)就業(yè)率反而很穩(wěn)定,而一些所謂的 “王牌” 專業(yè),其實早就供大于求了。2024 年一項全國高校就業(yè)質量報告顯示,部分新工科、小語種、信息類專業(yè)就業(yè)率超 95%,但某些傳統(tǒng)熱門專業(yè)競爭卻異常激烈。
家長們,別再花大價錢找機構幫忙填報志愿了,弄不好還容易踩坑。最靠譜的辦法其實很簡單:首先,把教育考試院的官方指南、專業(yè)目錄、招生章程仔仔細細通讀一遍,千萬別嫌麻煩;其次,和孩子一起列個清單,明確興趣、優(yōu)勢和底線,再去查看每個志愿的具體要求;最后,多向往屆考生、老師,甚至就業(yè)市場一線的人打聽打聽,別只聽宣傳。有時候,家長的 “面子工程” 和盲目跟風,才是真正影響孩子的關鍵因素。
教育這件事,有個重要原則:只有把基礎工作做扎實了,才有資格談 “運氣”。那些 “高分落榜” 的悲劇,不是運氣不好,而是信息掌握不足、規(guī)則沒弄清楚。十二年的努力,一旦馬虎,可能就會前功盡棄,這才是最可怕的現(xiàn)實。
最后,給明年及以后要參加高考的同學和家長們提個醒:別怕麻煩,別信捷徑,別盲目跟風。志愿填報的每一行字、每一個選項,都值得你多花些時間去研究。你多看看招生簡章,就能少掉一次坑;多做點功課,就能少一分后悔。別讓高考志愿填報,成為孩子人生路上的絆腳石。祝愿每一個認真、細心、愿意多付出努力的家庭,都能收獲理想的結果,歡迎來馮哥說升學的評論區(qū)聊聊~分享你的看法,咱們一起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