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結(jié)束了,賬單來了。
不是房租、不是飯錢,而是——“下體磨損費”10700元。
更絕的是,人家還列了明細(xì):103.5次,每次按市場批發(fā)價200元算,誤差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連“公園未遂”都按0.5次折算。
這哪是分手?這是愛情KPI結(jié)算!
26歲女子鄭女士,與男友同居兩個多月,分手后一紙“索賠清單”甩臉上:“你睡了我103.5次,該賠錢!”
男友廖先生也不甘示弱:“那你有沒有算我的‘鐵拳磨損’?老話講,鐵杵磨成針,我這‘工具’也耗損了啊!”
好家伙,一場戀愛,硬是演變成了“人體零部件折舊評估大會”。
你算陰道磨損,我算陰莖疲勞;
你有批發(fā)價,我有維修費;
你有公園未遂的0.5次,我還有半夜硬不起來的“服務(wù)未達(dá)標(biāo)”呢!
這賬,算得比雙十一滿減還精細(xì)。
可問題是——愛情,是能按次收費的服務(wù)業(yè)嗎?
如果是,那健身房是不是該給每個教練發(fā)“膝蓋磨損津貼”?
理發(fā)店是不是該給顧客開“頭皮摩擦發(fā)票”?
就連去按摩,也沒聽說誰按“技師手勁使用次數(shù)”收費的。
鄭女士說:“次數(shù)太多,身體有損耗。”
可談戀愛的時候,怎么不見她喊累?
激情時說“再來一次”,現(xiàn)在倒好,變成“再來一次,加錢”!
感情在的時候,是“愛得深沉”;感情沒了,就成了“用得太多”——這邏輯,比變臉還快。
更荒誕的是那“103.5次”的精確統(tǒng)計。
兩個月,66天,平均每天1.57次。
這哪是戀愛?這是性生活打卡APP!
還得虧她記得清——哪次在床,哪次在沙發(fā),哪次在公園被保安打斷,連“未完成”都敢按半次算,真是“敬業(yè)”到令人發(fā)指。
而廖先生的反擊也夠狠:“我也有磨損成本!”
沒錯,男人不是機(jī)器,感情消耗、體力支出、心理負(fù)擔(dān),哪樣不是成本?
可一旦開始算賬,愛情就死了。
因為真愛從不計價,一算價,就成了買賣。
有人說這是玩笑,可玩笑背后,是對親密關(guān)系的物化。
把身體當(dāng)耗材,把性當(dāng)交易,把感情當(dāng)可量化的“使用次數(shù)”——這不只是荒唐,更是悲哀。
如果連最私密的親密都能明碼標(biāo)價,那這個世界,還有什么是純粹的?
更可怕的是,這種“索賠思維”一旦蔓延,后果不堪設(shè)想:
——夫妻離婚,是不是要算“子宮使用費”?
——一夜情后,要不要開發(fā)票寫“單次服務(wù)200元”?
——約炮App是不是得內(nèi)置“磨損計算器”?
法律當(dāng)然不會支持這種訴求,道德更不會。
因為感情不是租賃合同,愛人不是共享充電寶。
你不能用完就扔,還得倒打一耙說“你把我充壞了”。
最后,廖先生給了1萬塊“封口費”,圖個清凈。
這錢,與其說是賠償,不如說是“精神損失費”——畢竟,誰攤上這種前女友,不得PTSD?
而鄭女士收了錢,怒氣暫停,愛情正式清零。
可她忘了,真正的損失,不是那103.5次的身體消耗,而是——
她把一段感情,活生生算成了一筆爛賬。
愛情本該是兩顆心的碰撞,不是兩個器官的磨損。
它該有溫度,有記憶,有遺憾,有成長,
而不是一張寫滿“103.5次×200元”的冷冰冰的發(fā)票。
所以,別再問“該不該賠磨損費”了。
該問的是:
當(dāng)你開始算這筆賬時,你的心,是不是早就壞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