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兒菜”沖上熱搜,讓全國網(wǎng)友認識了這種花苞狀蔬菜——它在西南地區(qū)極受歡迎,還被譽為“四川省菜”,不少東北網(wǎng)友直言沒聽過、沒吃過。 這讓云貴川渝的網(wǎng)友會心一笑,紛紛提及兒菜還有個“輩分更高”的同類——僅西南地區(qū)有的奶奶菜,想必多數(shù)人都不知其究竟。其實二者同屬芥菜,區(qū)別卻不?。簝翰耸且粋€個鮮嫩多汁的“孢子”,奶奶菜則形似青菜或白菜,菜桿脆、菜葉嫩,模樣截然不同。
這個奶奶菜可不是老奶奶的意思,而是因為它的莖部有兩個自然凸起的部分得名,在以前的田間,奶奶們都會種上一些奶奶菜,到了冬天吃起來最香甜。
奶奶菜味道很獨特,比兒菜多了幾分苦澀,卻帶著淡淡的回甘,單吃就很有滋味。每到過年走親戚,西南人家總會煮上一鍋奶奶菜——畢竟過年餐桌上滿是豬蹄、臘肉、香腸等葷菜,容易吃膩,清淡的奶奶菜剛好能解膩助消化。 別看奶奶菜外形肥大,不少人不知如何烹飪,但在西南地區(qū),它的吃法格外豐富。簡單洗凈后清水煮,甚至不用加鹽,起鍋后蘸上麻辣蘸碟,或是貴州特色酸味蘸碟,味道瞬間變得層次豐富,讓人越吃越香,完全不會膩口。
也或者和臘肉香腸一起燉煮,臘肉香腸的肉香味融合到奶奶菜里面,吃起來細膩入味,更鮮甜。而臘肉香腸因為有了奶奶菜的清香,顯得沒有那么油膩,真是相得益彰。
如果在川渝地區(qū)的話,奶奶菜還是一道絕美的泡菜,把奶奶菜掰成小塊,放入泡菜壇子里面,第三天就可以撈出來,有的已經(jīng)變紅有的還有點綠色,不影響口感,加一點辣椒油,淋點香油,那種脆爽的口感在嘴里彌漫開來,讓人回味無窮。
還有一道叫做回鍋奶奶菜的川菜,就是先把奶奶菜像燈盞肉一樣水煮,然后撈起來瀝干水分,熱鍋熱油爆香干辣椒、豆豉、豆瓣醬等,接著蔥姜末倒進去,再倒入奶奶菜翻炒片刻,就可以出鍋了。這樣的奶奶菜比回鍋肉還好吃,微微的辣飽含著清香味,真是一道不折不扣的下飯神器。
冬天的農(nóng)村,大家會把奶奶菜掛起來腌制做成冬菜或者酸菜,掛在通風的地方,等它晾干后找一個密封的壇子用酒和花椒來腌制,取出來黑不溜就的但口感很好,切碎和豬油一起炒,香噴噴的最適合下飯了。
雖然不知道奶奶菜的學名是什么,但是它卻融入西南地區(qū)家家戶戶的生活中,讓人意難忘。不知道你吃過奶奶菜嗎?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