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
放棄,只是一種迫不得已,
主要還是外賣大戰(zhàn)過于內卷。
這年頭,餐飲是真卷瘋了!
有人愁著門店客流下滑,有的則拒絕外賣。
城里人如果想吃一份“魏家涼皮”,已經沒法通過外賣下單了。
話題沖上熱搜。
在主流外賣平臺上,所有魏家涼皮店鋪均顯示暫停營業(yè)。
魏家涼皮全面下架外賣平臺,回歸堂食,事件在餐飲行業(yè)引發(fā)巨大輿論。
有店員稱,外賣大戰(zhàn)優(yōu)惠券停止之后,可能會恢復。是否為平臺抽成所致?
魏家總部客服則對媒體稱,從外賣平臺撤店,并非單一原因。同時透露,下一步可能會推出魏家自己的配送。
工作人員說,就餐高峰期,門店后廚接待量有限,可能會縮小手機下單的范圍,一般都設置的是500米之內可下單。
此外,魏家涼皮合肥時埠里店一位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此前外賣僅占店內總營收的兩成左右,對于生意的影響并不是很大。
一位業(yè)內人士分析,外賣平臺的傭金抽成比例從早期的5%一路攀升至25%-30%。對于魏家涼皮這類客單價本身不高的快餐而言,扣除傭金、配送費及各種活動成本后,利潤所剩無幾。
為什么選擇這個節(jié)點不做外賣,跟外賣大戰(zhàn)有沒有關系?
怎么看知名連鎖品牌下架外賣平臺的選擇?
對此,元新聞記者徐宏博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放棄,只是一種迫不得已,主要還是外賣大戰(zhàn)過于內卷。
對于利潤微薄的商家,哪怕是連鎖品牌,外賣也變成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表面上看,對于餐飲而言,看似無限延伸了餐桌,實現了實體店無法達成的翻臺率。
但另一方面,一個門店的供應量總有天花板,加入外賣補貼大戰(zhàn)的獲利則被攤薄,看似銷量激增但未必凈利潤增加。
甚至由于過度烈火烹油而導致品質下降、體驗失衡,對品牌帶來負面影響。
因此,部分商家做出利弊權衡和精算,選擇退出,選擇回歸初始狀態(tài)。
然后修煉內功、加上消費者黏性,從這個角度而言,本也無可厚非。
在商言商,退出并非玩針對,而是于自己的長遠布局不合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