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處處桃花源
文/李壽謙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是田園詩人陶淵明的詩句。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他是東晉至南朝的著名詩人、辭賦家和散文家,被稱“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人派之鼻祖”。陶淵明出身于沒落的士族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官至大司馬。陶淵明在家庭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博覽群書,養(yǎng)成了純樸高潔的品德。
他曾多次出仕,曾任江州祭酒,在桓玄、劉裕等權(quán)臣帳下任參軍。后來因不為五斗米折腰,在彭澤縣令任上僅80余日,便辭官歸隱。
辭官后定居潯陽柴桑,過著“躬耕自資”的田園生活。盡管家境貧寒,始終堅守“固窮”之志,以詩酒自娛,創(chuàng)作了大量田園詩。請看《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
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無違。
全詩語言質(zhì)樸,如同口語,在平淡中見神奇。將農(nóng)耕之苦轉(zhuǎn)化為精神之樂,展現(xiàn)了詩人“躬耕守志”的高潔品格。
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描繪了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平等的理想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人們過著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幸福生活。這里土地平曠,房舍儼然。有良田、美池及桑竹之屬。這里民風(fēng)淳樸善良,誠實好客,從家中取酒食,招待客人數(shù)日。這些描述表達了古代人民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滄桑巨變,換了人間。2006年,國家取消了農(nóng)業(yè)稅,結(jié)束了幾千年來農(nóng)民種地納稅的歷史。桃花源詩中的“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如今成為現(xiàn)實。億萬農(nóng)民在希望的田野上,講述著春天的故事。神州大地上,處處桃花源,十四億人民過上了安定和諧,衣食無憂的生活。正是:
中華日月?lián)Q新天,
神州處處桃花源。
陶令若是能穿越,
桃花源里來耕田。
【作者簡介】李壽謙(男),泰安肥城市人。高中教師,大學(xué)學(xué)歷,現(xiàn)退休,寓居寧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