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次數(shù)太多或太少對健康都是不利的,如果大便次數(shù)太多,總是要頻繁上廁所,那么勢必會給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可如果大便次數(shù)太少了,很多人很長時間才能排便一次,排便特別困難,甚至特別痛苦,久而久之,甚至會帶來巨大的心理陰影,甚至害怕排便。
誰都想來一次酣暢淋漓的排便,排便次數(shù)的多少,往往反映腸道的健康狀態(tài),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排便次數(shù)的多少,甚至與壽命的長短有關,不妨來看一項研究。
由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表在《細胞》子刊上的研究指出,個人每天排便的次數(shù)對長期健康影響十分顯著,每天排便1-2次更為健康。研究人員收集了1400多名健康成年人的疾病情況、生活方式以及生物學的數(shù)據(jù)信息。按照個人報告的排便次數(shù)將所有人分成便秘(每周排便1—2次)、低正常(每周排便3-6次)、高正常(每天排便1-3次)和腹瀉四組。
結果發(fā)現(xiàn),女性、年輕人及BMI值低的人排便頻率較低,而且排便頻率與腸道微生物群組成有關,排便頻率正常的人群纖維發(fā)酵細菌豐富,而腹瀉或便秘的人群蛋白質發(fā)酵細菌更多見。
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排便頻率與幾種血液代謝物和血漿化學成分也有關,這也反映腸道健康可能與慢性疾病之間存在關聯(lián)性,經常腹瀉的人,含有較多與肝損傷相關的代謝物,長期便秘的人血液中含有較多的與腎功能下降相關的代謝物。由此可見,每天排便1-2次的人,腸道更健康,壽命也會更長。
我們的腸道里擁有一個龐大的微生態(tài)菌群,這個菌群既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如果一個人的腸道足夠健康,那么菌群是非常穩(wěn)定的,而且肯定是以益生菌占有絕對地位的。
可如果腸道菌群失衡,那么腸道里有害菌增多,腸道內環(huán)境紊亂,免疫力下降,形形色色的疾病也會找上。
大量的研究發(fā)現(xiàn),腸道是萬病之源,腸道是否健康,關系著大腦、心臟、皮膚、肝臟、肺部等多個器官的健康,真正可以稱得上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問題來了,除了保持合適的排便次數(shù)以外,我們如何才能判斷大便是否正常,腸道是否健康呢?
第一,注意排便時的感受
排便是一次酣暢淋漓的過程,排便要選擇在一個合適的環(huán)境,如果你的大便來得太快了,根本憋不住,甚至還沒到廁所就大便失禁,這顯然是不正常的現(xiàn)象。
排便時舒暢的感覺是最好的感覺,如果有排便困難,排便不盡等異常的感覺,均要引起重視。
第二,注意大便的顏色
排便的時候,我們要注意觀察大便的顏色,出現(xiàn)異常的黑便、血便、白陶土色大便、粘液膿性便等,均要高度警惕,在排除可能的食物干擾以外,要高度警惕疾病的來臨。
第三,注意大便的形狀
正常人的大便形狀是圓柱形,如果大便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變細,或者像稀水一樣根本不成型,或者像羊屎顆粒一樣一顆一顆,這個時候,均要重視,因為這同樣提示著疾病的來臨。
第四,注意大便的氣味
大便當然是有臭味的,但是腸道健康的人,大便的臭味是很淡的,如果大便特別臭,就像臭雞蛋一樣,這個時候也要警惕。
第五,注意排便時有無異常的腹痛
很多人一腹痛就要去排便,排便以后腹痛往往能改善,有些人排便時出現(xiàn)腹痛,排便結束也不能緩解,這個時候,都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可以檢查腸道是否健康的是腸鏡檢查,可以發(fā)現(xiàn)腸道里有無炎癥、息肉和腫瘤,但是腸鏡無法看到腸道里的微生態(tài)菌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