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出現(xiàn)了三個特別關鍵的變化。
咱先說說土地收儲,這可是個救市大招。中指研究院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顯示,各地打算收儲的土地面積都超過2億2000萬平方米了,涉及4300宗土地。
這么多土地要是開發(fā)出來,會有6億6000萬平方米的房子能供應,差不多能把全國九成的商品房庫存都消化掉。這大規(guī)模的土地收儲和以前救市的辦法可不一樣。
一方面,地方的國資平臺把土地買回來,就把債務這些杠桿問題也給轉移出去了,這樣既能把欠的債還上,又能有點現(xiàn)金進賬,形成了一個用專項債收儲土地、土地入庫、回籠資金的良性循環(huán)。
另一方面,土地規(guī)劃也改了,像把商業(yè)用地改成工業(yè)用地、住宅用地改成商業(yè)用地。這種靈活的調整給過去三年累計的127億平方米廣義庫存找到了新的處理辦法,還有些地方收儲土地后會先放一放再開發(fā),就像珠海收了14宗商住地那樣,這樣既能讓短期的市場穩(wěn)住,又能為以后的發(fā)展留一手。
但是,存量房市場就不行了,有個大問題,同樣是收儲,商品房就沒人愿意收?,F(xiàn)在租金回報率都跌破2%了,收的租金也就夠交個物業(yè)費,而且房子還貶值。今年收的保障房到明年價格可能就降了,成了低價的參照。就拿上海閔行來說,就算是一線城市,保障房供應多了,這一片房價想往上漲都難。
當專項債收儲的金額超過4700億元的時候,房地產市場其實已經(jīng)悄悄地變了。
首先,土地金融進入2.0時代了,以前靠賣地賺錢,現(xiàn)在變成收儲土地、化解債務,再把土地賣出去的資產證券化循環(huán)了。
其次,房企拿地也不像以前那樣隨便拿了,現(xiàn)在追求少而精。這樣一來,行業(yè)里67%的差不多的產品就被淘汰了。
最后,定價權也變了,國資平臺控制了25%的核心地塊,以后區(qū)域房價可能就由他們說了算。
現(xiàn)在咱別老想著房價會不會漲,而是得想想什么樣的房子值得留著。就像上海開始收儲商品房暗示的那樣,未來房地產市場不同房子的價值差別會特別大。市中心好地段的房子以后可能歸國資來運營,郊區(qū)的樓盤說不定會改成租賃社區(qū)。
這場土地市場的變革正在給樓市重新定價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