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萍水(教育學者)編輯 馬小龍 校對趙琳
據南方日報報道,日前,有深圳家長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建議禁止中小學生攜帶電話手表入校。對此,深圳市龍華區(qū)教育局回復稱,深圳市未出臺全面禁止電話手表進校園的統(tǒng)一規(guī)定,但始終倡導學校按“分類管理、疏堵結合”原則落實相關要求。
▲資料圖:人們正在使用電話手表。圖/IC photo
在電子產品日益普及的當下,“電子設備分散學生注意力”的問題,長期困擾著學校與家長。但對許多家庭而言,電話手表并非單純的娛樂工具,更是保障低齡學生安全、維系家校情感聯(lián)結的“剛需品”。
“一刀切”式禁止雖看似省心,卻忽視了家庭對安全聯(lián)系的實際需求,也割裂了科技工具的正向價值,顯然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解。事實上,電話手表本身并無對錯,作為一種工具,校園管理的關鍵從來不是“要不要用”,而是“該怎么用”。
值得肯定的是,龍華區(qū)教育局“不缺位、不越位”的治理姿態(tài):既尊重了校園管理的復雜性,也深切理解了家長背后的樸素訴求。
而分類管理思路,則賦予了學校充分的自主空間與思路。例如,對小學低段學生,家長對安全的關注度更高,基礎款電話手表的需求更為迫切,學??赏ㄟ^“進校統(tǒng)一保管、課堂嚴禁使用”的規(guī)則,守住學業(yè)秩序底線;對高年級及中學生,若電話手表含娛樂功能,則依法依規(guī)參照手機管理要求限制入校,精準規(guī)避“娛樂稀釋專注力”的風險。
不過,分類管理雖方向清晰,落地過程卻需學校投入更多精細化精力。比如:如何準確界定電話手表的功能類型?如何結合學生年齡、認知階段制定適配規(guī)則,既不忽視低齡學生安全需求,也不縱容高年級學生沉迷娛樂?如何建立兼顧便捷性與安全性的保管機制?
為此,學校要摒棄“非禁即放”的二元對立思維,立足產品功能差異與學生需求差異,結合辦學實際制定更細致的實施規(guī)則。如此,既滿足學生與家長的合理需求,也為課堂秩序劃定邊界。
在此基礎上,學校作為最了解本校學生特點的主體,更可通過“管理+服務”的組合拳讓分類管理“活起來”。像通過設立校內公共電話、開通班主任熱線,為未攜帶電話手表的學生提供替代聯(lián)系渠道;針對特殊需求的家庭制定彈性方案等,就是可以采納的方式。
這種“有溫度的管理”,既守住了學業(yè)秩序的底線,也兼顧了不同條件、不同需求家庭的合理訴求。從這個角度看,電話手表的分類管理,也是一場小小的家校協(xié)同“實戰(zhàn)演練”。
科技發(fā)展浪潮不可逆,未來將有更多電子產品走進校園。如何與這些科技產品“和平共處”,如何引導學生合理使用這些產品,已成為教育領域必須面對的長期課題。
這需要鼓勵學校以電話手表管理為契機,探索更多細致、靈活的校園科技產品管理手段:既不因噎廢食拒絕科技,也不放任科技干擾教育本身,讓技術紅利真正服務于學生成長。
值班編輯 康嘻嘻 實習生 張婷
星標“新京報”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點擊“在看”,分享熱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