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來自英國的80后小哥凱7年前初到香港,就被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所吸引。
放棄了原先的職業(yè),轉(zhuǎn)而投身于自己熱愛的攝影事業(yè),成為一名專職攝影師,他現(xiàn)在居住的這個小家,也是他打拼多年才買到了。
獨自在外打拼的滋味,冷暖自知,但值得慶幸的他目前的生活狀態(tài)相當不錯。
現(xiàn)在凱安居的這套納米樓,實用面積大約400平方英尺,大概有37㎡。
如此緊湊的公寓,每月的租金卻高達16000港幣,換算成人民幣大約是1.3萬元,雖然是貴了一些,但是好歹也算是一個小家。
為了住得更舒服一些,凱專門找來設計師對空間重新規(guī)劃,結(jié)果也是讓他相當滿意。
這間精心規(guī)劃的納米樓空間被巧妙劃分為一室一廳。
入戶之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開放式廚房區(qū)域,中央設有功能性島臺。
這部分隨機無縫銜接到主要的客廳空間,同時巧妙地融入了一個迷你工作區(qū)。
在房間的盡頭,一個緊湊的小陽臺提供了極佳的自然光線和通風。
而客廳的一側(cè),兩扇獨立的門分別通向私密的衛(wèi)浴空間和寧靜的臥室,整個公寓的布局清晰,功能分區(qū)明確。
這間納米樓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它那面朝戶外的小陽臺。
這處雖然只有約1平方米的空間,卻是室內(nèi)光線的重要來源。
讓整個家充滿自然光。
它也兼具了良好的通風功能,能讓空氣流通,為業(yè)主提供一個舒緩心情的透氣角。
和陽臺緊密相連的是客廳區(qū)域,得益于充足的采光,這里顯得明亮而通透。
客廳家具選擇精簡,一張單人沙發(fā)配貴妃榻。
電視柜尺寸也根據(jù)空間做了優(yōu)化,正好滿足日常需求。
在客廳旁,一張可折疊的小桌巧妙地開辟出了一個工作區(qū)。
相比其他一些小戶型,這樣的設計已經(jīng)提供了相對寬敞的工作環(huán)境。
廚房和用餐區(qū)采用了開放式設計,這不僅讓視覺效果更加開闊,也高效地利用了每一寸空間。
廚房雖小,但功能完備,下方嵌入了烤箱和洗衣機,多種電器整合在一起。
臺面上和吊柜上整齊擺放著各類小廚電和廚具,墻壁上還設有掛鉤,進一步增加了垂直收納能力。
廚房的島臺設計巧妙,冰箱被嵌入下方,既節(jié)約了空間,又拓展了臺面的備餐和操作面積。
用餐桌島臺直接相連,最多可供四人同時用餐,方便招待親友。
這種餐廚一體的布局,借鑒了日式風格的實用性,空間利用靈活高效。
餐桌后方的開放式置物架,不僅承擔了收納功能,也是一個展現(xiàn)業(yè)主生活品位的區(qū)域。
臥室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私人空間。
推門進入后,一張雙人床占據(jù)了大部分面積,營造出溫馨舒適的休息環(huán)境。
為了衣物收納,床尾設置了開放式簡易衣帽架。
鏡頭和攝影器材都妥善地收納在臥室的置物架上。
這間公寓的衛(wèi)生間巧妙地使用了玻璃隔斷,實現(xiàn)了干濕分離,保持了空間的整潔實用性。
選擇這間納米樓,屋頂?shù)墓蔡炫_也是一個加分項。
這里為住戶提供了一片獨特的戶外空間,非常適合休息散步。
房屋雖小,卻功能完備,充滿了讓人感到幸福和溫暖的生活瞬間,通過自己的奮斗,在這座高壓力的城市扎下了根,已經(jīng)足夠讓人羨慕了。
未來的生活可能還會變化,或許會繼續(xù)在香港深耕或許回回去,但無論如何,這段在香港納米樓中的生活經(jīng)歷,都是他寶貴的回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