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達醫(yī)曉護的第5657篇文章
每到夏天,急診室有些病種的發(fā)病率就會隨著氣溫開始節(jié)節(jié)攀升起來,那就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比如胃腸炎,膽囊炎,胰腺炎等等。
往往一到夏天,很多人的食欲有所減低,常規(guī)飲食往往提不起興趣。所以一些其他季節(jié)不受歡迎的食品常常會被搬上餐桌,比如生食、冷食、腌鹵食品等等。另外,在夏季人們的生活起居習慣也會發(fā)生改變,怕熱不下廚房,喜歡外出飲食,熬夜吃夜宵,聚會暴飲暴食等。俗話說,病從口入,所以往往到了夏天,我們的身體就會因為吃得不好而發(fā)生問題。
今天,我們就夏天的飲食安全問題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希望大家吃得開心的同時,更要吃得見看,吃得安全。
7月初,我們的急診病房里剛剛收治了一名因為吃咸魚炒毛豆而并發(fā)胃腸道感染,甚至導致膿毒癥的患者。這位患者虞先生家住崇明,最近一次工作回家后,他吃了冰箱里隔夜儲存的咸魚炒毛豆,還喝了一點啤酒。孰知一場胃腸浩劫就此降臨到了他身上。第二天就因為嚴重的嘔吐、腹瀉、高熱甚至休克被送進仁濟醫(yī)院急診搶救室。幸好經(jīng)過一個多星期的救治,他才轉危為安。
腌制食物、糟鹵食品、生醉河鮮因其獨特風味受到許多人喜愛,是上海人在夏季餐桌上的明星菜肴。但與此同時,如果吃得不得法,這些東西同樣也是巨大的健康隱患,烹調和飲食過程不當,往往就會導致寄生蟲、細菌、病毒感染以及亞硝酸鹽中毒等問題。生醉食品(如醉蝦、醉蟹)未經(jīng)高溫烹飪,僅通過酒、醋、鹽等腌制,無法完全殺死寄生蟲(如肺吸蟲、異尖線蟲)和細菌(如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即使是高度白酒(40度以上),也無法確保徹底滅菌。諾如病毒等食源性病原體可能存在于生腌海鮮中,導致腸胃炎。家庭自制生醉食品因缺乏嚴格殺菌條件,細菌殘留量遠高于市售產(chǎn)品。實驗顯示,自制醉蝦可能含有大量活菌。腌制食品(如咸菜、泡菜)在腌制過程中,亞硝酸鹽含量會在1-2周內(nèi)達到高峰,20天后逐漸降低。短期腌菜(如“爆腌菜”)亞硝酸鹽含量高,可能導致中毒,癥狀包括嘴唇發(fā)紫、頭暈、嘔吐,嚴重時可致死。
針對上述食品,大家在滿足口感的同時,一定盡量選擇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的合格生醉產(chǎn)品,確保經(jīng)過檢驗,保存方式正確。尤其盡量避免家庭自制,特別是淡水魚蝦蟹,寄生蟲風險更高。盡管食用時搭配蒜、醋等可能有一定抑菌作用,但不能完全殺菌,因此也要把握進食的量。
同時,也要避免食用腌制不足20天的短期腌菜。食用前可用水沖洗,浸泡,減少亞硝酸鹽含量。冰箱里儲存的隔夜食品,一定要經(jīng)過充分加熱、烹煮后再食用。若食用后出現(xiàn)嘴唇發(fā)紫、劇烈嘔吐、腹瀉、高熱等癥狀,應立即就醫(yī)。
我們再來看看下一位患者。
82歲的李阿婆這天突然胸悶氣促,眼前發(fā)黑,幾乎要暈厥過去。子女馬上呼叫120將其送入仁濟醫(yī)院急診室。經(jīng)檢查,李阿婆的心率慢至35次,與此同時,她的血鉀水平高到了7.8,這兩項指標隨時可能導致她心跳驟停。原來李阿婆是一個慢性腎病患者,血清肌酐常年高于400,腎臟替代治療的預警早就響起。但是平時被子女嚴格控制飲食,管住嘴巴的她,這天趁子女不注意,偷偷吃吃了1/4個西瓜,這大快朵頤最終導致了她的致命急癥。要不是經(jīng)過醫(yī)生的及時降鉀治療最終脫離危險,她將面臨緊急透析和臨時心臟起搏器治療。
對于部分患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在夏季飲食過程中就要特別注意安全。比如慢性腎病患者,經(jīng)常伴有水腫,高血壓或水腫,在日常治療中,這部分病人需要嚴格限制鹽的攝入,夏季餐桌常見的腌制食品、糟鹵食品就不大適合吃了。另外,腎功能不全同時需要嚴格控制高鉀食物的攝入,因此夏季進食水果時要高度警惕高鉀血癥的發(fā)生,比如香蕉、橙子、西瓜等水果要盡量避免。上海人有夏天吃泡飯、綠豆湯的習慣,對于那些已經(jīng)出現(xiàn)腎功能不全、心衰的患者,因為需要嚴格限水,因此就要根據(jù)每天的尿量,嚴格控制這些食物的攝入量。
對于糖尿病病人,夏季更要控制總熱量和碳水化合物攝入,避免血糖波動。不要因為高溫食欲可能下降,隨意跳過正餐,而導致血糖波動,甚至低血糖。高溫易導致脫水,可能升高血糖,甚至酮癥酸中毒的發(fā)生。建議每日飲水 **1500~2000ml**(心腎功能正常者),以白開水、淡茶或無糖檸檬水為主,但是避免含糖飲料(如果汁、碳酸飲料)。夏季水果的選擇面廣,一定要慎重挑選。宜選低糖,升糖較慢的水果,如草莓、櫻桃、柚子、獼猴桃等。 而避免高糖水果如荔枝、龍眼、芒果、榴蓮、西瓜(少量可以吃一點,避免一次吃太多)。高溫炎熱可能影響胰島素吸收,糖尿病患者需加強血糖監(jiān)測,及時調整用藥或飲食。
民以食為天,上海的夏天非常漫長,在這個季節(jié)里有一大堆美食在等待我們?nèi)テ穱L和享受。但是,所有人都要提高飲食安全的警惕性,吃出喜悅的同時,更要吃得安全和健康。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
急診科 黃歡 副主任醫(yī)師
部分圖片摘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