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湖南古代的驛道系統(tǒng),大家比較熟悉是兩條縱向驛道,即從洞庭湖分別溯湘江或者沅江而上,達到兩廣或者云貴。
在清朝以前, 湖南沒有單獨設(shè)省, 寶慶府(邵陽)到長沙的人還是比較少,邵陽等地的商旅、官員和趕考士子都是直接乘船,順資江而下,前往湖廣布政使司所在地武昌。長沙和湘西南各州府聯(lián)系并不緊密,也并非交通樞紐。清雍正年間,兩湖正式分家,作為省城的長沙和湘西各州府的陸路交通就顯得非常重要。
今天,我們來說說一條重要的橫向驛道,從長沙到湘中南的老官道 。
這條路,老寶慶府的人稱之為大東路。
我們以長沙為起點,按照地域逐個核定這條路線的具體節(jié)點。
長沙市境內(nèi):長沙城→金盆嶺→新開鋪→黑石鋪→大托鋪→暮云鋪(今天心區(qū)107國道旁暮云新村)→去往湘潭方向 。
湘潭市境內(nèi):昭硤鋪(湘潭市岳塘區(qū)昭山鎮(zhèn)昭山村)→易家灣→滴水埠(湘潭市岳塘區(qū)荷塘街道滴水埠村)→板塘鋪(湘潭市岳塘區(qū)五里堆街道)→ 擺渡過湘江→湘潭→石牛鋪→姜畬鋪→七里鋪→拍山橋→石井鋪(湘潭縣云湖橋鎮(zhèn)石井鋪村)→→云湖橋→柘木鋪→馬托鋪(今湘鄉(xiāng)市東郊鄉(xiāng)向韶村,進入湘鄉(xiāng))→新研鋪(今湘鄉(xiāng)市東郊鄉(xiāng)新研村)→旺仙鋪(今旺興鋪)→銅錢灣→湘鄉(xiāng)縣城→洙津渡→城江鋪(今湘鄉(xiāng)市山棗鎮(zhèn)城江村)→搭泥鋪(今湘鄉(xiāng)市栗山鎮(zhèn)塔泥鋪)→瓦石鋪(今湘鄉(xiāng)市栗山鎮(zhèn)瓦石橋)→虞塘(今湘鄉(xiāng)市虞塘鎮(zhèn))→去往婁底雙峰。
婁底市雙峰縣境內(nèi):
牌頭鋪(今雙峰縣梓門橋鎮(zhèn)牌頭鋪村,進入雙峰境內(nèi))→街埠頭→劉家鋪(今雙峰縣梓門橋鎮(zhèn)劉家鋪村)→青石鋪→梓門橋→永豐市(雙峰縣城)→茅溪鋪→黃田鋪(雙峰縣青樹坪鎮(zhèn)黃田村)→武障鋪→清水坪→油榨鋪(雙峰縣青樹坪鎮(zhèn)油榨鋪村)→去往邵陽市。
邵陽市境內(nèi):界嶺鋪(進入今邵東市境內(nèi))→臨湘鋪(疑為邵東市界嶺鎮(zhèn)銀仙鋪村)→金仙鋪(今邵東市界嶺鎮(zhèn)金仙鋪村)→長塘鋪(今邵東市界嶺鎮(zhèn)長塘村)→白馬鋪(邵東市廉橋鎮(zhèn)白馬鋪村)→黑田鋪→雙泉鋪(邵東市黑田鋪鎮(zhèn)雙全鋪村)→山塘鋪→洪橋鋪(邵東縣牛馬司鎮(zhèn)洪橋村)→雀塘鋪(新邵縣雀塘鋪鎮(zhèn))→半邊街(新邵縣雀塘鎮(zhèn)半邊街村)→藍江鋪(新邵縣雀塘鎮(zhèn)蘭江嶺村)→龍王橋→石井鋪→青龍橋→寶慶府。
以上官道站點系本人按照多版清代地圖和現(xiàn)代地圖,對照地形軟件一點點核對的,考證過程非常辛苦。
這條路線全程約550里,五里一亭,十里一鋪。過去的挑夫在兩個城市之間單程大約需要5天,來回為10天左右。
寶慶有一首挑夫遺留下來的民謠,與這條路線完全可以印證。
寶慶城墻四四方,兩腳忙忙走湘鄉(xiāng)。
雞叫三遍呷早飯,走出東門冒天光。
青龍橋上打一望,十井欄桿到山塘。
洪橋田出打中伙,兩腳忙忙走秋塘。
行到黑田天將黑,劉家老店飯菜香。
金線銀線起眼見,路夠長來人夠行。
界嶺聽見油榨響,雙腳跳到蟆蟈塘。
青樹坪里打中伙,行到永豐見燈光。
永豐辣醬好口味,九里開壇十里香。
永豐下去四十里,抬頭一望到虞塘。
虞塘好個桃花店,家家都有好姑娘。
可惜身邊線財少,家中妻子餓肚腸,
虞塘過去是山棗,洙津渡口在前方。
按照挑夫們流傳下來的歌謠,走到洙津渡就需要3天,因此,單程6天時間是比較合理。
如今,從邵陽到長沙,開車走高速公路的話,3個小時就到了。
今昔對比,方知古人行路不易。
原創(chuàng)不易,敬請關(guān)注本公眾號,感謝每一個遇見的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