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白發(fā)鑷不盡,根在愁腸中。
——唐·白居易《句》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有人看見自己早生華發(fā),試圖用鑷子把白發(fā)去除,但白發(fā)的產生和人生憂患有關,而憂患存在人的內心深處,豈是鑷子可以拔取的呢?
02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蘇軾《南鄉(xiāng)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人生萬事,到頭來就像一場夢,醒來后空空如也??茨乔锶盏木栈?,重陽節(jié)后色香大減,連迷戀它的蝴蝶都為之感傷。我們一定都要趁年華,抓機會,切莫讓自己過了氣候同,不然的話,再多的機會都恐怕要錯過了,就太遺憾了。
03
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松樹挺拔千年,屹立不倒,看似永恒不朽,卻終有一日會歸于塵土。而那朝開暮落的槿花,雖只綻放一日,卻能在那短暫的時光里,盡情展現它的嬌艷與芳華,自有一番榮耀與輝煌。
世間萬物各有其時,不必強求長久,也不必哀嘆短暫而逝。松樹雖壽,終有朽時;槿花雖短,一日亦足為榮。即便是仙人,也有其生命的輪回與變遷,讓花成花,讓樹成樹,勇敢的活出自我。
04
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
——唐·羅隱《鸚鵡》
詩人以告誡的口吻對鸚鵡,說:你學語言小說點,你還是不要說話過于明白吧,明白的話你出去就更難了!(實際上,他是自己跟自己說)
江湖險惡,有時候有些牢騷,有些激憤的抒泄,千萬要注意,因為語言不慎,足以招禍;為求免禍,必須慎言慎行,以求穩(wěn)妥。
05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唐·李涉《題鶴林寺僧舍》
經過一個種滿竹子的寺院,與一僧人攀談許久,難得在這紛擾的世事中暫且得到片刻的清閑。
置身于林間翠竹中,溪流潺潺而過,帶著幾分空靈與悠然,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與紛擾,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與凈化。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緒心態(tài),才能忘記過去,讓自己脫胎換骨,不經意就開悟了。
06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唐·羅隱《籌筆驛》
機遇好時,時勢順利,仿佛天地都齊心協(xié)力,辦事情各方面都順順利利;時運不佳時,處處碰壁即使英雄也難以指揮自由,無能為力。
人生路上,好運,歹運都會有,你一開始就想著平安順遂這本身就是錯誤的想法。
07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兩漢·佚名《青青陵上柏》
人生于這浩瀚的天地之間,就好比遠行匆匆的過客。人生路上山一程,水一程,希望我們每步都不斷在成長、蛻變,最終修煉得正果。
08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宋·蘇軾《西江月·平山堂》
不要說(勸我)一切追求到頭來不過一場空,我不經歷一番(又怎會有夢醒一般的大悟),只會像夢里人仍然隨心追求罷了。
人生既然不過虛幻,政治失意與挫折,算得什么呢?我如果不是經歷過這么多事世,我也悟不出來,這不,多少人還在前撲后繼的在名利上追逐呢。
09
世界微塵里,吾寧愛與憎。
——唐·李商隱《北青蘿》
大千世界全在微塵之中,人也不過就是微塵而已。我還談什么愛和恨呢?從今以后我不再糾纏愛憎了,以淡泊之懷面對仕途榮辱,過僧人般清幽簡靜的生活。
10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宋·王安石《題張司業(yè)詩》
看似尋常實際最奇特不同凡俗,寫成好像容易,卻飽含艱辛。這不僅適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也適合于其它事物。
對于看似“尋?!钡臇|西,不要輕視,不可忽視,有的“奇崛”就隱藏在看似平常的外表中。只有付出“艱辛”的勞動,才能做出貌似尋常而實為奇崛的事來
11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唐·虞世南《蟬》
蟬正是因為在高處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并非是憑借秋風的力量。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打鐵還需自身硬,做人更需品行端。
12
世事浮云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唐·王維《酌酒與裴迪》
世事如浮云過眼不值一提,不如高臥山林,親近大自然,享受美食,保重身體??此坪芎唵蔚囊患拢墒鞘廊讼矚g“百種須索”,用無窮的心思來滿足口腹之欲,使生命變得輕浮;該睡覺時輾轉反側,計較不休,使生命變得焦躁不安,也不是所有人能頓悟的。
13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兩漢·佚名《生年不滿百》
人生在世只有短短幾十年,卻常常懷有無限的憂慮苦愁,真的完全沒有必要。
縱然人能活上百年,也只能為子孫懷憂百歲,這是連小孩都明白的常識;何況還未必活得了百年,偏偏想憂及“千歲”,真是愚不可及。
14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唐·劉禹錫《竹枝詞九首》
總是怨恨人心比不了這江水,無緣無故也會平地掀起波瀾。“人心”比瞿塘峽水還要兇險。世間萬物萬象,千變萬化,但本質與根源只有一個,而人心卻各有不同。
15
且趁閑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
——蘇軾《滿庭芳·蝸角虛名》
趕緊趁著閑散之身未老之時,拋開束縛,放縱自我,逍遙自在。人在官場上久了,經歷了政治斗爭的漩渦,命途多舛之后,就會追求一種精神上的解放,不再壓抑自己。
16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唐·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古人與今人如流水般只是匆匆過客,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其實吧,李白將人生短暫之意渲染得淋漓盡致,我們要有曠達博大的胸襟和飄逸瀟灑的性格,才能自寬自慰。
17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草叢間的螢蟲,雖有光亮,可它終究不是火;荷葉上的露水,雖呈球狀,難道那就是珍珠嗎?人們又往往為假象所蒙蔽,我們需擦亮雙眼,學會辨別,不讓一時的錯覺誤導了判斷,不讓表面的光華掩蓋了本質的真實。
18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唐·孟郊《勸學》
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萬事都需要自己動手動腦,思考創(chuàng)造,并指出青春很快會過去,應抓緊時間學習,切莫白白浪費光陰。
19
人心如良苗,得養(yǎng)乃滋長。
——清·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人的心如同一棵優(yōu)良苗,只有得到精心的養(yǎng)護才能生長。熱愛讀書,持之以恒地讀書,是治愈你所有一切一切的苦痛,包括事業(yè),感情,傷痛。
20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
——唐·杜荀鶴《涇溪》
涇溪里面礁石很險浪很急,人們路過的時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終年都不會聽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恰恰是在水流緩慢沒有礁石的地方,卻常常聽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
因為舟是人駕的,舟的載沉,不取決于路的平險,而決定于人的狀況。溪險石危時,人人警惕,自然安如泰山;平流無石處,容易懈怠,往往舟覆人亡。陰溝里翻船,大意失荊州,大概也是有此意。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聯(lián)系我立即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