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連續(xù)十年蟬聯(lián)全球最長壽地區(qū),男性與女性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分別是82.5歲與88歲,較30年前增加了約7年。
房屋擁擠、天氣濕熱、鐘意食快餐……香港人到底為什么這么長壽?
香港精算學會27日公布研究指出,港人平均預期壽命穩(wěn)步增長,建議為長者提供更包容性和支援性的環(huán)境,包括開發(fā)更多銀發(fā)產品和服務,令長者們可以獨立且有尊嚴地過老年生活,不會成為家庭或社會的負擔。
圖源 中新社
香港精算學會分析13間保險公司,自2014至2021年10.5萬宗人壽保險理賠個案,分析結果顯示香港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為84.2歲,女性為88.6歲。
根據多份統(tǒng)計報告,香港自2014年起,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長壽地區(qū),香港女性平均壽命為全球第一,排名第二位是日本,第三位是澳門;至于香港男性平均壽命,位列全球第二,第一位是瑞士,第三位是冰島。
政府統(tǒng)計處數(shù)據顯示,截至2023年,本港男性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是82.5歲,女性是約88歲,較1993年的75.3歲與80.9歲,增加約7歲。翻查統(tǒng)計處記錄,在1971年,男性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只有67.8歲,女性是75.3歲;1997年分別為77.2歲與83.2歲,至2010年,男性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突破80歲,女性增至86歲。
圖源 中新社
至于港人為何長壽,香港大學在2021年公布研究指,低吸煙率是主要原因之一,加上良好的醫(yī)療保障和豐富的生活環(huán)境,共同促成香港人長壽的現(xiàn)象。
不過,香港中文大學醫(yī)學院和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在2023年一項研究顯示,香港人雖然長壽,但長者離世前伴隨殘疾的時間大幅增加,必須正視。
香港精算學會的研究揭示香港人壽保險受保人死亡率的情況,癌癥是頭號殺手,占死亡人數(shù)44.8%,心血管疾病占死亡人數(shù)12.8%。香港精算學會會長許毅飛認為,有關研究有助政府及有關機構,制定針對性的保健措施和政策,強調“不僅要延長壽命,還要延長健康壽命”。
在全球人口健康版圖中,香港連續(xù)十年蟬聯(lián)全球最長壽地區(qū),男性與女性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分別是82.5歲與88歲,較30年前增加了約7年。香港“長壽奇跡”的鑄就,并非偶然,而是源于飲食習慣、生活觀念、醫(yī)療體系、養(yǎng)老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的協(xié)同作用,為全球健康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