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少其(1915—2000),生于廣東普寧,著名版畫家、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作家和詩人。第一屆全國政協(xié)代表,第六、七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曾任中國文聯(lián)委員,中國美協(xié)和中國書協(xié)常務理事,中國版協(xié)副主席,中國作協(xié)會員,西泠印社第二屆理事。
一、根據(jù)許廣平的回憶:魯迅在晚年有“趕緊做”的心情。我也有這種心情,所以經(jīng)常寫屈原 《離騷》 的句子:“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蔽疫@次到日本,寫了這個內(nèi)容的一張書法帶去。
賴少其:《丙寅變法手稿》
二、國畫能把詩與畫糅合在一起,還能把書法、篆刻也“合二而一”,這實在是奇妙之極。中國畫除了畫面已有的東西以外,借助了詩的幫助,幫助讀者創(chuàng)造畫面上所沒有的形象。魯迅的小說《 阿Q正傳 》,寫得很生動,幫助讀者創(chuàng)造了阿Q這個形象。不同的讀者想像中的阿Q不會是相同的,但確實都有一個阿Q的形象,這就是小說幫助了讀者創(chuàng)作形象。潘天壽有一幅 《荷花》 題了一首詞,幫助讀者創(chuàng)造了這樣一個形象:在西湖的一天清晨,在薄霧中有一位年輕美貌的船娘,她剛剛洗過臉,她第一眼看到西湖水里長著含露的荷花—他正是要畫這個船娘眼里所見的荷花。我也經(jīng)常使用這種方法,如《黃山之贊》,就是畫黃山土地公公設盛宴送別,上帝要為他的女兒送行這樣的歌舞場面來渲染黃山的美好景色,使人留連忘返,但又帶上神秘的色彩。我喜歡李白、李賀的詩,因為它帶有幻想的色彩。因此,我畫的雖然是山水畫,畫中一個小人都沒有,但使人感到人物眾多,有時是神仙聚會—這就是詩畫合一的效果。
我打了一個鐵的對子:“筆墨頑如鐵;金石擲有聲”,這是表現(xiàn)我所追求的畫的風格。
我企圖讓畫、書法、金石都能像鐵打的,擲到地上會發(fā)出聲音來才好。這是一種追求的境界,雖然有的尚未能達到,但確已有這種效果。我又用竹編編了一副對聯(lián):“梅花鐵為骨;綠竹虛作心”。上聯(lián)是說為人要有骨氣,下聯(lián)是警惕自己,經(jīng)常要保持虛心的態(tài)度。
《湯口》紙本設色 70cm×40cm 1980年
三、中國的山水畫在五代、唐宋時期都是畫得很雄偉的,畫家沒有在畫上題詩;北派畫家以荊浩、關仝為代表,畫的是北方山水,即所謂大斧劈、小斧劈,主要是以華山、秦嶺為描寫的對象罷。南派山水以董源、巨然為代表,畫的是南方山水,滿紙都是煙霧和墨點,大約因為南方樹木、藤蘿掩蓋了山的表面,所以有所謂解索皴之類,線條如亂麻,再加濃濃淡淡的墨點,以及“拖泥帶水”。古代山水畫,盡管北派和南派有所不同,畫面都是非常廣闊的。到了元朝,山水畫逐漸以南派為主,線條越來越淡,景色越來越迷人,所謂“云山”和“空山無人”,到了清朝“揚州八怪”,尤以空靈為主了。
《山水》 紙本設色 60.4cm×45.6cm 1984年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因此,就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問題:畫黃山的人很多,如果學習明清的畫法,就只能畫“一小角”,而雄偉不見了。黃山如果畫得不雄偉,便不能表現(xiàn)黃山。所以,在學習中國畫傳統(tǒng)時,就不得不摸索已經(jīng)失傳了的古代畫法。雖然如此,但明清在山水畫的表現(xiàn)手法上,特別是筆墨的運用卻又遠遠超過了古人,尤其是運用宣紙的技巧,是比過去更為高妙的。
我在用筆方面,吸取了程邃、戴本孝“干筆渴墨”的方法,好像西洋畫的木炭畫;布局方法,近學黃賓虹、唐伯虎,遠學唐宋五代—荊、關、董、巨。因此,我在“取景”時,常常是找尋那些適合上述畫師所經(jīng)常采取的一山一水;不是見什么畫什么;而是找像那一位大畫家所表現(xiàn)的,作為對象作畫;其結果,不僅能夠發(fā)揮那一派畫法的特長,而且更容易像那一派了。
比如說:我畫《漁亭》(在齊云山),山像北派山水,我便參照了北派山水畫家的畫法畫之;我畫《綠蔭深處》,因為像王蒙《青卞隱居圖》,我便吸收了元朝人的畫法。我畫《黃山之贊》,吸收了黃賓虹的一些布局。我的其他畫幅,有時吸收了程邃的干筆;有時只用線條組成;有時也學習清朝的蕭云從,用“方塊”的表現(xiàn)方法;我因為看了很多博物館的藏畫,這些藏畫,使我在“搜盡奇峰打草稿”的時候,常常引起了仿效和回憶,使我能夠有時采取它的表現(xiàn)方法。有時采取它的布置,有時應用它的筆觸,有時也用西洋畫法—如畫一幢幢房子時是用透視法,但組成一條街道時,我往往是采取俯視加散點透視法。我既采取了西法的寫生,但我不是固定在一個位置上,往往前景是一個地方,中景是一個地方,遠景(背景)又是一個地方,只有這樣,才能畫出中國畫來。
《黃山電視塔》 紙本水墨 68cm×44cm 1981年
一般說來,我盡量做到以大變小,即背景要畫一座至幾座大山,使人一見便知道這是黃山。但我對于前景,特別仔細,甚至畫草用雙鉤,畫石畫石紋,畫樹要看得出各種樹的特點;中景常常是以畫有特點的建筑物、流泉以及其他的對象物。這些東西畫多了,逐漸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形象—即胸中有了“丘壑”,到了可以不對著對象作畫的境地,便逐漸從“自然”解放出來,變成了可以“自為”地來創(chuàng)造了。我把這些過程,稱之為:“我法自然,自然為我。”
四、學習傳統(tǒng),對畫家來說,不能停留在一般理論上,也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說說,而是要下苦功夫臨摹。我臨摹了程邃的很多山水畫,也臨摹了唐伯虎的山水畫;黃賓虹的山水畫不好臨摹,但也應該經(jīng)常研究—把原作掛在書房里天天看,天天對照著學。學寫字更是如此,一定要臨帖,幾年、十幾年臨一個帖,我臨《蘭亭序》臨了20多年,我學過鄭板橋,后來學伊秉綬,最后才學金冬心。我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金冬心的漆書,結體是學《蘭亭序》的,用筆是學晉碑,如果學歐陽詢,便有些像金冬心的漆書了。歐陽詢便是用碑寫《蘭亭序》的。顏真卿也是從《蘭亭序》變化而出,不過顏字直粗橫細,結體端莊,落落大方;金農(nóng)漆書反其道而行之,橫粗直細,結體長方,凝重如鐵,但道理卻是一樣的。
五、畫的好壞,主要看意境:景物能否吸引人?有沒有寄托?能否畫外有畫?其次是筆墨是否超脫,有沒有獨特風格。一方面,筆筆有來歷(有所繼承),另一方面,筆筆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不是照抄),兩者缺一,便叫沒有功夫,或功夫不深。謝稚柳說:畫要從生活中來,畫又要運用(繼承與創(chuàng)造)傳統(tǒng)的方法;兩者最終要表現(xiàn)在創(chuàng)作上。從創(chuàng)作看是否來源于生活,從創(chuàng)作看是否運用了傳統(tǒng)。有的人,有傳統(tǒng),但沒有反映生活(老國畫家這方面的毛病較多),有的反映了生活,但見不到傳統(tǒng)(只懂得寫生),現(xiàn)在年輕人這方面毛病較多。而我由于創(chuàng)作實踐還不豐富,正在一路摸索著前進;看來方向是對頭的,但功夫不深。還要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不斷加深,不斷摸索前進。
《渡仙橋畔》 紙本水墨 68cm×46cm 1981年
六、我在黃山作畫,接觸了不少人,使我感觸最深的是我們中國只強調德育、智育、體育,沒有強調美育。什么叫山水之美?實在是一個大問題,如什么是黃山之美?美在何處?一般人以為“猴子觀太平”“金雞叫天門”“喜雀登梅”是美;其實,這些地方都不能表現(xiàn)山水之美,畫家根本不畫這些地方,畫家所要畫的是黃山的雄偉氣勢、挺拔的青松、變幻莫測的云霞、淙淙的流水……到處都是美的五重奏,都充滿詩情畫意,甚至一草一石,都是那么可愛。
但一般的人不知如此,這是沒有進行美育的結果。因此,山水畫家很自然地要擔負起美育的責任。山水畫不僅給人美的欣賞,還具體地告訴人們什么是山水之美?如何欣賞山水之美?
怎樣體現(xiàn)山水之美?這些方面不提高認識,山水畫家也畫不出山水之美來的。中國的文學家,過去很注意描寫山水的美,特別是詩和散文;現(xiàn)在卻淡薄了,我發(fā)現(xiàn)不少小說家,不懂山水的美,這是一個問題。
七、我今年從四月至九月,約有半年時間在黃山作畫,五上五下;開始時很苦,后來慢慢就習慣了,并且把關節(jié)炎也治好了。我在上山之前,兩手不能穿衣,雙腳不能多走路,還在請醫(yī)生給我按摩和食藥治療;但經(jīng)過劇烈的運動,卻把關節(jié)炎治好了。我過去也作畫,但從來不像這一次這樣集中精力、日以繼夜的創(chuàng)作,學如鉆井,越鉆越深,技巧也逐漸熟練起來了。我們現(xiàn)在會開得多,解決問題少,特別是創(chuàng)作的提高,不從創(chuàng)作實踐中自己去摸索是不行的,有很多經(jīng)驗,不是能用言語來表達的。
《臨金農(nóng)相馬圖》紙本設色 47.2cm×44.5cm 1989年 廣州藝術博物院 藏
八、我在半年時間內(nèi),作丈二匹大畫11幅,中堂立軸70余幅,還寫了不少幅書法。這些畫,從各個不同角度表現(xiàn)了黃山,山上、山下、山前、山后,“無孔不入”;但黃山變化最大的有春、夏、秋、冬;云來霧收,雨霽日出,都各有不同;更有登高臨下,仰視遠觀,也各不相同。因此,黃山有畫不盡、看不盡之概。每次我從山上下來又急急再上山去,因為山上太美了,到處是畫,它吸引著我離不開它。尤其是離開了黃山,更想念它,更感到我對黃山的觀察很不夠,還應該深入進去。現(xiàn)在我感到畫黃山,大畫比較好表現(xiàn),氣勢雄偉,使人不敢迫視。
我曾畫了一幅《嘆觀止圖》,身背畫板,仰視群峰,不知從何畫起,實在是“無能為力”,只好嘆氣?,F(xiàn)在我所畫的大畫有《黃山之贊》《黃山萬松圖》《雨后翡翠池》《秋山》《黃山白岳人家》《山高水流長》《有泉萬壑響》等,我主要是畫夏山和秋山。我還沒有來得及觀察春山和冬山,所以從一年四季來說,我只是觀察了一半,還有一半,甚至更多,等待著我去觀察和描繪。我今年所畫的黃山,都寫上“六十五翁”,今后將一年一年把年齡加在畫上。
《蒼松如磐石》 紙本設色 40cm×30cm 1983年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九、觀察自然(生活體驗)、學習傳統(tǒng)(包括臨?。?、創(chuàng)作實踐,三者是互為因果的。如觀察了自然,就會提高對傳統(tǒng)的認識,更感到學習傳統(tǒng)的重要。創(chuàng)作實踐是對觀察自然和學習傳統(tǒng)的一種考察,是否深入?是否有成效?是否有創(chuàng)新?成功的畫家,可以使人從畫面中感到生活的強烈氣息,筆筆都從傳統(tǒng)來,但這還不夠,應使人感到這是創(chuàng)新,而不是抄襲,畫面撲人,一片清新,而不是照片,“似是非是”,但“卻應如此”才好,這才是藝術。我在太湖作畫,我把建筑物的位置都重新作了安排,如把工人療養(yǎng)院從山上移到了水邊,看我作畫的觀眾都說“這樣好”,有的只說一個“好”字,這就是得到群眾的批準。我在黃山畫百丈泉時也畫了黃山職工住的木屋,我怕游客怪我為什么不畫黃山賓館,而畫木屋,說我是“挖社會主義墻腳”;但過往的客人,看了我的畫以后,都說:“這樣更美了!”有一次我在山上畫《夢筆生花》,旁邊一位老太太責怪他的丈夫沒有用照相機把“夢筆生花”拍下來,他卻說: “你看,人家?guī)坠P便畫下來,多像!”本來畫家是應該比照像機強的。我畫瀑布,開始畫不下來,越看越眼花繚亂,無從下手。后來我反復觀察,閉起眼睛來“默想”,不對著瀑布畫,反而掌握了瀑布的規(guī)律。林風眠告訴我畫水的方法,要作兩次觀察,先看水面—先畫水畫,然后看水底—再畫水底;分兩次觀察,兩次畫便不會眼花繚亂。我按照他的方法畫便把水畫下來了。我畫瀑布也參照了畫水的方法,特別是把兩邊的山巖先畫,畫得黑些,瀑布的外輪廓已經(jīng)形成,最后畫水,幾筆便成。林散之看了我的畫展以后,寫下“不襲前人,不遜后人,出奇制勝,獨得其神”的評語。
賴少其 杭州西湖 76×63cm 1993年 紙本設色 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藏
十、現(xiàn)在文藝創(chuàng)作清規(guī)戒律太多,束縛了創(chuàng)作。山水畫有它自己的規(guī)律,它可以為政治服務,但要經(jīng)過曲折的反映,特別是要經(jīng)過恰當?shù)念}詩,雖然畫里并無政治內(nèi)容,也可以達到政治的目的。我們現(xiàn)在把“政治”的含義限制得太窄,不能充分發(fā)揮山水畫的作用。山水畫最大的特點是能夠激發(fā)人們對祖國河山的熱愛—愛國主義的情緒,也可以因歷史上有過著名人物居住過而發(fā)揮懷古的幽思,尤其是運用風景的特殊風格以及奇峰怪石、蒼松翠竹而引起詩趣,山水畫與山水詩是一致的,山水詩能達到的山水畫也能達到。黃山原名黟山,唐以后因道教盛行才改為黃帝煉丹成仙之山,這雖然是迷信,但卻給黃山帶來神秘的色彩,我題畫的一些詩,都引用了不少神話故事,使看畫的人發(fā)生聯(lián)想,既使畫的內(nèi)容豐富,也產(chǎn)生了浪漫主義色彩。
《綠蔭》 紙本設色 42cm×42cm 1996年
十一、書法自東晉以后,一直受王氏父子影響,至明末清初才有了突破。中國書法,東晉是一個突破時期,清初也是一個突破時期。
東晉因王羲之的字體而突破篆隸的限制,更為流暢和變幻多端。清初的突破,是突破了王字的柔媚無生氣,由于學碑盛行,好像又返回到魏晉六朝以前的時期—這是否定之否定吧?這個時期的書法大家有鄭谷口、鄧石如、伊秉綬、鄭板橋,尤其是金農(nóng)的書體,其實是東晉的真書,很接近歐陽詢的字體。我經(jīng)過了長期學習金農(nóng)的漆書以后,發(fā)現(xiàn)金農(nóng)也是從“蘭亭”起家的,它的結體是學習“蘭亭”的,不過比“蘭亭”略長,和歐陽詢卻很相似;它的用筆,如寫隸書,但有時也用篆,這一點也和歐陽詢相似。顏真卿的字是從蘭亭出來的,但比較端莊,直劃粗、橫劃細。金農(nóng)也從蘭亭出來,但與顏真卿不同,是直劃細,橫劃粗;其實道理相同,但我們都被他騙過了。金農(nóng)也用中鋒,但更多是“刷”字,刷筆才有飛白,轉折時用中鋒,我稱之為“臥筆”,也無不可?因我學過伊秉綬,伊是學顏字的,所以,有時也有伊秉綬的影響存在;我因為喜愛鄧石如,所以有時也受鄧的影響。我是以“蘭亭”為基礎的,因此行書尚有“蘭亭”的痕跡,但由于我寫金農(nóng)漆書,有碑的氣息,自然行書便與“蘭亭”不同了。我的經(jīng)驗是:先學一種字體,幾十年如一日的學;但應同時博覽百家,才能吸收各家所長。漫漫長途,不知老之將至。學無止境,書無止境,如此而已矣。
1980年11月15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