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說,爸爸,暑假過得好快啊。
我笑,幾十年都過得很快呢。
坐在后排的兩姐弟,一個初一,一個三年級,以前同在小學(xué),每天一起經(jīng)過那條竹蔭小道,右轉(zhuǎn)上坡,又下坡,三四分鐘就到了學(xué)?!,F(xiàn)在姐姐走通學(xué),我也不放心兒子一個人去,便干脆先撇路送兒子,再順著上班路送女兒。
大概得多年之后,他們才會體會到父母的這種愛,看似平常,卻是珍貴。
猶記得1996年的秋天,我跟很多小伙伴一起走在一條長長的坡道上,向山邊的中學(xué)走去。我們身邊漸漸多了一些陌生的面孔,那是周邊幾個村的孩子。他們有的推著單車,有的跟著父母,有的背著軍綠書包,有的斜挎著白色帆布工具袋。雖然不認(rèn)識,但不妨礙我們一起吐槽,嬲的家伙,這個坡真長啊。
這是我們還要走三年的坡,石子土路,坑坑洼洼,但并不妨礙上體育課時,我們從一條與學(xué)校平齊的路跑過,下這個坡,又路一段平路,再從另一邊上坡。幾條村道組成的一個長方形,便是農(nóng)村學(xué)生的跑道。
那時城里孩子在城里讀,農(nóng)村孩子在農(nóng)村讀,不像現(xiàn)在,一打開抖音,就是哪個父母又把孩子送到了外地的哪所學(xué)校。他們用著依依不舍的文案,說著努力學(xué)習(xí)的寄語,目送背著大書包,拖著大號行李箱的十二三歲孩子,獨自走進(jìn)校門。他們知道,唯有把孩子送來,才能考上好點的高中、大學(xué)……至于以后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到時再想吧。
但更多學(xué)生,還是就讀于本地的學(xué)校。這些學(xué)校,在那些送孩子出去的父母的眼里,自然是看不上的??刹⒎撬械母改?,都有那能力,一年花幾萬而不肉疼。他們也在努力,但再怎么努力,一年也就賺個幾萬而已。衣食住行,樣樣花錢,存?zhèn)€三分之一,已經(jīng)算是本事了吧。
于是只好認(rèn)命,覺得自己的孩子,就算在這種學(xué)校,也能靠著自覺和努力,考上高中、大學(xué)……他們自我安慰著,我每年留一點,每年留一點,等到他們大學(xué)畢業(yè),也有一筆錢,能讓他們不必太過擔(dān)憂工作的事……再說了,在外面讀的,很多錢也花了,人也被帶壞了呢……
不管在哪里讀,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是真的。沒有幾個父母,不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托舉著自己的孩子。只不過,能力有高低,孩子們多多理解就是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神獸歸籠了,我們,又老了半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