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的狂草,簡潔連綿、流暢奔放。初看,桀驁不馴,但在整體布局上,渾然一體,彰顯和諧。
雖說狂草隨著書法者的性情,揮就而成,但楷書、隸書仍為基本特性,其功底體現在字里行間。
狂草,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的束縛與規(guī)則的限制,自由奔放,不拘一格,極具沖擊力與觀賞性,可以說是傳統(tǒng)的書法升華與創(chuàng)新。
很大程度上,許多人對狂草的字句是不能理解的,甚至不知道寫的是什么內容,大家欣賞的是:布局造詣深,書法功底厚。
不能以讀懂、弄通狂草字句的寓意為前提,在一定程度上,狂草是一幅“寫意畫”的存在。
知道不?這是一幅畫。
有許多偽書法家,他們不愿意潛心鉆研藝術,更不去刻苦習練基本功,投機取巧走捷徑,照貓畫虎、嘩眾取寵,糊弄出來的所謂狂草作品,是不堪入目的“鬼畫符”。
狂草的布局沒有一定之規(guī),但有章可循。
創(chuàng)作一幅優(yōu)秀作品,需合理應用各種表現手法,熟練掌握技巧,方可令觀賞者駐足不前、津津樂道、拍手稱奇。
狂草的手法與技巧,歸納為如下方面。
從具體字型來說:筆畫的粗細不一;筆畫的長短不一;筆畫的濃淡不一;筆畫的虛實不一;筆畫的曲直不一;筆畫的疏密不一。
從整體布局來說:每個字的大小不一;每個字的長短不一;每個字的寬窄不一;每個字的繁簡不一;每個字的動靜不一;每個字的起伏不一;字與字的間隙不一;行與行的距離不一。等等。
狂草,充分體現狂野、沖突、極端、放縱、激烈等要素。
書法家情緒的宣泄與性格的彰顯,成就了筆法多變、跌宕起伏的狂草作品,體現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
狂草典型作品可欣賞唐代張旭《草書心經》、毛主席的《沁園春.雪》
唐代書法家張旭,公認為“草圣”。上圖《心經》
(美國聯合商業(yè)協(xié)會 徐劍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